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瘫综合征30例观察

2015-06-19邱有法梁山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胃瘫公孙主治

邱有法,梁山华

(四川省泸县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四川 泸县 646100)

胃瘫综合征是腹部外科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多见于上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胰腺和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发生率0.3%~10.0%[1]。笔者近年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胃瘫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诊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0岁,平均63.2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4~69岁,平均6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2]:腹部手术后胃肠减压去除后,进食出现腹胀、泛酸、恶心、呕吐大量胃内容物需要再次胃肠减压;术后留置胃管超过10天,且每日引流量大于600mL,夹闭胃管后出现腹胀、恶心、呃逆等。

排除机械性梗阻,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无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原发病为胃癌根治术,胆管结石、胃穿孔修补术、胃间质瘤、结肠癌根治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等。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3%高渗盐水洗胃,胃肠外静脉营养,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胃管内注入莫沙必利,使用抑酸药、生长抑素。

治疗组配合针刺治疗。取公孙(双)、内关(双)、足三里(双),公孙、内关平补平泻,足三里针用补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5~10min行针1次,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3 疗效标准[3]

痊愈: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恢复排气、排便,不需要进行胃肠减压,恢复进食且梗阻未反复,腹平片、腹部B超、腹部CT或消化道造影提示未见异常。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影像检查提示肠梗阻征象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未能解除甚至加重或中转手术治疗,影像检查提示阳性指征未好转。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胃瘫综合征是胃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4]。发生因素很多,如手术过程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胃肠道交感神经抑制性活动增强,抑制胃肠动力,若胃手术损伤迷走神经,使胃的完整性破坏,致胃排空失调,胃肠道激素及调节功能在胃肠手术后也受到影响。其他如吻合口水肿,水电解质营养失调,也是发病因素[5]。

胃瘫综合征属中医“反胃”、“呕吐”、“腹痛”等范畴。为术后脏器受损,脾气不固,运化无权,瘀血湿热,痰浊停滞中焦所致。治疗当以脾胃为根本。公孙既是脾经穴位,也是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既能主治脾经病变,也能主治胃、心、胸的疾病。内关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也能主治胃、心、胸的疾病。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下合穴,“合治内腑”,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足三里健脾胃、补气血以治本。针刺足三里对胃肠道运动影响的传入途径以躯体神经为主,但不排除血管及其周围神经结构的参与,交感传出纤维是针刺引起胃肠蠕动变化的主要途径。

观察表明,针刺公孙、内关、足三里治疗胃瘫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小。

[1] 闫保功.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3):35.

[2] 赵同刚,牟洁,孙栋,等.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2):149-152,177.

[3] 张议元,杜元灏,熊俊,等.针灸治疗胃轻瘫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24-26.

[4] 刘凤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J].腹部外科,2008,21(4):216-217.

[5] 宋瑞,陈学谦,姜占武.手术后胃瘫综合诊治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6):511-513.

猜你喜欢

胃瘫公孙主治
公义与私交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公孙仪嗜鱼
丞相的爱好
公孙枝: 五张羊皮的大买卖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术后胃瘫怎么办?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