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策略
2015-06-18万海芬
万海芬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是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手段和目的,也是中职教学的手段和目的。加上中职教学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人才。因此,中职的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根据我从事几年中职数学教学发现,中职学生很有特点。他们入校时各科成绩较差,尤其是数学一般会更差,加上一些人对中职学校的偏见,总觉得只有不学习的人、成绩较差的人才去职中上学。再加上中职数学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如函数、二次曲线、三角函数等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因而使许多学生自动放弃学习数学。但数学是一门基础课,学不好数学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采取情感教育、自主学习、生活体验等策略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从而提升人生价值。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部分中职学生成绩较差,他们在学习上没有信心,更没有兴趣而言。家长注重成绩的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受到教师的批评,回家还要受到家长的责备;家长不注重成绩的学生,从小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由散漫,很早被教师放弃,现在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必须更新旧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學习数学的积极性,我们要创设以民主、宽松、和谐为基础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和学生交朋友。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找回自信,使课堂充满“爱”。通过眼看、手练、耳听、动脑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只要有付出,就能有收获。”适当的时候要及时鼓励,及时赞扬,让他们找回自信,感到心满意足,从而用这种满足感去刺激他们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动机。因此,对于中职的学生,在教学中必须以比较低的起点来帮他们找回自信,使他们对于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达到学进、学好、学透的目的。
二、扎实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从而得到学习的乐趣
提高阅读能力并不只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对数学教学同样重要。数学本身也是具有背景的,任何一部分知识都有其来源、生成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学生由于知识、阅历、经验所限,往往在学习中只重视知识的获得以及在解题中的应用,而不知道知识的来源、生成及应用。因此学生总是感觉到数学很枯燥,没有什么应用价值,除了做题还是做题,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很有必要告诉学生这些知识的背景、来源及实际应用,甚至以福尔摩斯、柯南、诸葛亮为例,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资料,学会分析他们的推理过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最初,可由老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再思考问题,找到答案,从而达到掌握本节知识的目的。久而久之,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独立阅读,自己找到问题,然后总结归纳出知识的重点、难点,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在茫然的学习中一下能找到出口,让他们看到学习的希望,自己并不是一事无成,也是有药可救的,从而找到学习的乐趣。
三、实事求是,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几年的中职教学发现,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等。基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重点不在于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多高,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会应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费时较多的理论推导和公式证明可以适当删减,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有一部分是必须掌握的。如,三角函数中两角和差余弦公式的向量证明方法可以省去,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推导都可轻描淡写,重点在于公式的应用。但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中,渐近线方程取决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不同,渐近线的方程就不同。如果死记硬背,就容易混淆。如果告诉学生渐近线方程的来源,就是把标准方程中的“1”化为“0”,移项之后直接开平方即可。我感觉这样既好记忆,又不容易出错,免得一旦记错分子分母的位置,满盘皆输。必要时还可以突出各种专业个性,如,机电专业,对立体几何、平面向量解析几何有所侧重,医护专业对函数,尤其是二次函数、不等式、方程有所偏重……我们可根据各专业的着重点不同,从而对教材的重难点做出适当的调整。只有这样,在教师有的放失的指导下,学生就会感到学一点数学也不是难办的了,自然就会有信心,有兴趣去做下一道题,从而期待下一节数学课。
因此,我坚持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学会数学,必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个人认为中职生入学时基础较差,但并不是智商不够,反应不快造成的,甚至有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强。这是我们中职生的优势所在,我觉得,应该看到学生的长处,发扬他们的优势,奔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目标去适应他们,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升华,在交锋中闪烁,真正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誗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