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5-06-18陈志有
陈志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构建有效课堂已成为广大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课题。如何客观对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最适合的教学策略,实现高中思想政治的有效课堂教学,值得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深思。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问题;对策
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并不佳。为改变局面,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探索,出现了课堂辩论、小组探究、模拟实践等许多新形式,但由于一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及课堂活动“度”的把握不够,教学失误仍旧不少,就这些教学现象,我想与各位同仁交换看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
1.有效课堂内涵模糊
有效课堂,具体来说,就是课堂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率。这就要求每一位政治教师都要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培养目标出发,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老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把握不够透彻,对于如何实施新课程教学,心中没底,还处于盲目的摸索之中。
2.对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把握不准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在课堂上多说、多做,这种只注重形式的做法忽视了教学实际,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必要的师生互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对教学环节的辅助,我觉得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轻松掌握知识,实现高效课堂,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评价体系不科学
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的双向互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感、学习方式等多方面。但当前许多地方仍然是“一考定终身”,只看结果,不重过程,导致很多教师依然采取应试战术,以各种考试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策略。这些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
4.政治课堂脱离生活实践
由于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今的高中政治教学,已越来越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许多高中生都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就连许多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的过度关爱和直接保护,“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已成为现实状况,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很少,这样的课堂教学严重背离了我们所倡导的教学生活化。
二、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的对策
1.准确定位教与学
教学永远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教师一定要扮演好课堂教学引导者的角色,还课堂主动权给学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并非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都少讲甚至不讲,而是要求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对于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敞开思维,大胆探讨,但一定要让探讨有一定的目标性,不可信马由缰。讨论问题时,教师要确定内容,确定方向,討论结束后,还要及时给予点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驾驭者,不能使课堂教学失控或脱离主题,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有效果。
首先,教师必须坚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遵循教学规律,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全面多样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究学习。另外,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相应发展。
3.教学生活化
大部分高中生,对抽象的政治理论都不大感兴趣,如果照本宣科,只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学一定要讲究策略。我的经验就是把握时代脉搏,让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努力把生活题材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解决社会问题,轻松实现对书本知识的迁移,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时代气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完善评价体系
首先要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将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作为评价内容。在评价方式上,不但要包括各类考试,还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描述性评语或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
5.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课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走进学生,和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讨论问题,用自己的尊严和威信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要穿戴整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用自身的自信来感染学生情绪。在生活中,要把关爱给予每一位学生,既要肯定他们的成绩,更要正视他们的缺点,用言传身教随时随地地教育影响学生。
思想政治课相对枯燥乏味,要保持较高涨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在相对快乐中获取知识,实现有效课堂的目的,政治课教师一定得花费更多的心思去探索,好在高中生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人生目标,所以,对他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有法可循。
?誗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