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DIO与OBE专业培养标准制定比较分析

2015-06-15张颖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5期
关键词:编制培养模式目标

张颖

【摘要】专业目标与标准的制定是专业改革的第一步,关系到专业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估的成功与否。MIT的CDIO改革作为近几年国际上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案例,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汕头大学OBE一体化改革从2012年开始全校所有专业的重新规划,培养目标与标准的制定更是其改革开展的基础部分,笔者通过两所高校的培养目标与标准制定指导思想、实施主体、利益相关者、研究方法、制定过程等比较,总结出一套相对理想的培养目标和标准的制定过程,为以后的改革提供相应的经验。

【关键词】编制  目标  培养标准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42-02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体现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其中目标的制定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改革的第一步,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学什么是一个专业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为此笔者通过两个学校进行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制定过程的比较,明确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普遍规律,并借鉴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过程,为汕头大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资料收集

1.1.1研究对象: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中国汕头大学

1.1.2比较对象选择的原因主要包括:1.麻省理工大学(MIT)的人才培养模式CDIO改革在世界享有盛名,是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共同开发的一种新型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它的专业大纲的制定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汕头大学作为国内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综合性大学,其OBE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经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培养目标的制定。2.汕头大学工学院2005年开始加入世界CDIO组织,在改革方面已经取得极大的成果,但是新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旧的改革之间是否存在排他性问题难以确定,两者在已有改革項目上的比较就较为必要,既可以澄清两者的区别,又可以寻找到两者的共同之处,以便未来的改革和研究。3.已有的资料较为齐全,这样的比较才有理有据。4.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学大纲就是中国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下文一概称“培养目标和标准”。

1.1.3资料收集:汕头大学资料来源于各学院专业提供的报告、记录、问卷、访谈、PPT等。MIT资料来源于学校网站的报告及论文、书籍、国内的翻译材料和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

1.2研究内容及分析方法

本研究为比较分析汕头大学与MIT两种培养目标和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内容存在的异同,并构建一个理想的目标制定程序。资料的分析采用了文本分析法,通过对专业培养目标与标准制定的理论支撑、组织体系、内容来源、资料收集方式的比较分析,系统了解两所高校制定培养目标和标准的一般步骤。

2.结论

2.1指导理论

2.1.1适用范围的异同

CDIO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首先在适用范围上是工学院的学生,改革的动力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能力的工程师”,因此培养目标和标准的设定要回答这一问题——当工科学生毕业时,他们学到的全部知识、能力和态度应该有哪些?掌握的水平如何?汕头大学一体化改革强调培养目标、培养理念与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式和持续改进的一体化设计;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体化,是面向高校所有专业教育的理论。但是这两种理论的培养目标和标准都回答了“学生毕业时,他们学到的全部知识、能力和态度应该有哪些?掌握的水平如何?”。培养目标和标准的制定都运用了泰勒的目标原理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方法。

2.1.2理论运用的异同

CDIO模式是从四所学校四年的实际改革中提炼出来的培养工科学生的教育模式,是从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而汕大的一体化改革是OBE一体化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同时加入了整合思维训练和适应性能力培养。但是两者都是教育改革领域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

2.1.3改革形式的异同

MIT的教育改革是在Wallenburg基金会的资助下,有多个合作者参与一个正在进行的讨论,并提供一个完善灵活的、开放的CDIO体系结构,也包括可以应用于任何工程学科和任何学校的支持工具和资源。其改革形式是采用大学合作组的形式,大学合作组的优点就是可以并行发展和分担任务。而汕头大学的一体化改革只是一个学校的改革,改革力量相对来说较为不足。

2.2实施主体或组织

CDIO模式最初在四所大学开始,上个世纪末MIT航空航天系就开始从事一个严格的流程来确定刚毕业的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院系的范围内开始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汕头大学一体化改革是由教务处发起并制定规则,全校以院系为实施主体,专业为单位进行培养目标和标准的制定。MIT还组成利益相关者专题组,包括工程教师、学生、工业界代表、大学审查委员会、校友和资深学者,专题组面临工程教育必须回答“当工科学生毕业时,他们学到的全部知识、能力和态度应该有哪些?”。不同点在于MIT是从一个系发展到全校,而汕头大学则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教务处-专业)。共同点在于实施的主体仍是院系,并成立专门的改革小组、专家审查小组,但是汕头大学改革小组的任务更倾向于改革任务的安排和审查。

2.3利益相关者

这里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对教育改革产生重要影响的主题,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诉求,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就是利益诉求的综合体现。MIT的利益相关者是大学教师、工业界领导、新校友(平均年龄是25岁)、老校友(平均年龄是35岁);汕头大学的利益相关者是教师或同行、用人单位、校友、在校生。利益相关者的不同体现出培养目标标准或教学大纲侧重点的不同,首先是对校友的关注度不同,MIT更加注重工业界,因为学生常常不够成熟,或缺乏足够的关于教育投资方面的意见和认识。工业界,包括在工业界的校友,了解长期效益所需要的投资,所以是学生投资效益的代言人。而且校友还分为新校友和老校友,主要是因为选择“足够年轻并能够具体回想起他们大学教育情况的新校友,同时选择足够成熟又能够提出有益观点的老校友来判断毕业生的想法是否随时间而改变”。汕头大学的利益相关者中在校生是其调查的重要部分,同时汕大改革没有把校友进行类别区分,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点。

2.4研究方法

兩所高校制定培养目标和标准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访谈、文本分析和比较。在利益相关者调查中充分的运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如汕大29个专业中有15个专业运用多种方式是对毕业生进行调查;分别有20个专业参与了校友调研与在校生调研、本校教师座谈;所有专业都比较重视用人单位的信息收集;有14个专业达到教改要求对校友、在校生、用人单位、同行或校友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而且汕头大学还运用了现场观察或调研的方式来收集资料。

MIT在培养目标和标准的验证上较多的运用文本比较分析的方法,如ABET 2000 Requirements Correlated with the CDIO Syllabus(与ABET EC2000标准3有关的CDIO教学大纲)、CDIO教学大纲与英国工程专业能力标准(UK-SPEC)的比较、在CDIO教学大纲中隐含的职业工程师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原则和CDIO教学大纲的对比、掌握程度的等级与Bloom分类法的对应关系。

汕头大学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的制定也运用了文本分析法,主要表现正在多校专业培养目标分析、胜任力分析、知识或技能词频分析。29个专业中19个专业进行了胜任力分析,25个专业进行了人才能力分析,10个专业进行了专业技能词频分析;8个专业同时进行了胜任力分析、人才能力分析、词频分析。

2.5MIT与汕头大学培养标准比较

1.两所学校培养标准的共同点:都按层次不断地细化培养目标;内容分类都包括知识、能力、素质;都注重能力的培养;主题内容都是用动词来表达。

2.两所学校培养标准的不同点:MIT—CDIO教学大纲根据工程教育的特点分为(1)技术知识与推理;(2)个人能力、职业能力、态度;(3)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4)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其中,个人与职业技能是成熟工程师必备的核心素质;同时,现代工程系统越来越依赖多学科背景知识的支撑,因此,学生还必须掌握适当的技术知识,并具备严谨的推理能力;为了能够在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环境中工作,学生还必须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最后,为了能够真正做到创建和运行产品/系统,学生还必须具备在企业和社会2个层面进行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CDIO)产品/系统的能力。以上是教学大纲第一层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工程师的职业,工程师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个体,参与企业的某一工作过程,其目的是建造产品、过程和系统。第二层对内容进行细化,反映了当代工程专业的实践和学术方面的内容。第三层与第四层把高层的目标转化为可讲授和可评估的学习效果。MIT—CDIO教学大纲所有专业前两层都是一样的,汕大一体化专业培养标准第一层并不相同。

三、讨论:理想的培养目标制定过程应该是什么样?

笔者通过对两种目标制定过程进行比较总结出理想的目标制定的过程:a.理解对改革的需要,了解专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b.争取上层领导和实施主体的支持,组织教改小组。c.对以往的经验和标准进行文本分析。d.确定利益相关者,并对其调研。e.总结调研结果和文本意见,形成培养目标与标准初稿。f.专家小组.同行评议审核。g.主管单位反馈意见,提出修改意见。l.验证教学大纲,进行利益相关者的调查与国际国内可靠性标准进行对比。m.进行学生掌握程度的调查,若联合改革可对比其他院校调查结果。n.根据调查结果,将应掌握的程度转化为学习效果。g.修改培养目标和标准,形成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

四、小结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是要将教育理念贯穿到培养目标和标准的制定中。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决定着课程计划基本框架的构建,它将为整个课程计划的制定指明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制定的过程就是回答“学生毕业时,他们学到的全部知识、能力和态度应该有哪些?掌握的水平如何?”问题的过程,本文论证了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制定的理想过程,对于制定过程的比较研究对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J]教育科学研究,2013.

[2][6][8][11]Crawley,  E.  F., Malmqvist,  J.,  ?觟stlund,  S.,  &  Brodeur,  D.  R.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CDIO approach. New York: Springer, 2007.

[3][4]http://web.mit.edu/edtech/casestudies/cdio.html

[5][7]Edward F. Crawley.Creating the CDIO Syllabus, a Universal Template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 http: //www. cdio. org.

[10]Robert Newoehner.CDIO Syllabus Survey: Systems Engineering an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 Government. 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http: //www. cdio. org.

[12]Edward F. Crawley. The CDIO Syllabus A Statement ofgoals for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 1, 4, 17, 9[EB/OL]. (2008-06-30) [2009-04-13]. http: //www. cdio. org.

猜你喜欢

编制培养模式目标
市场一线人力资源编制配置模式探索与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