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技校生综合素质
2015-06-15王医林
王医林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00-02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主要是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更需要一大批的技术型人才来建设国家。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就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技校学生的课堂表现越来越成为教师和社会关注的话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一、技校生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技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现在的技校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
技校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文化素质。主要指学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包括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2.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3.心理素质。主要指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等。
4.身体素质。主要指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二、技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主要问题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要先看到部分学生在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调查分析,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
1.结合校园文化。
技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认清形势,对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确切,好高骛远,一日三变。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开展“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正确的自我意识、完善的性格特征、稳定乐观的学习情绪及良好的社交能力和道德品质。注重加强“抗挫折”教育,培养他们独立、果断、坚韧、勇敢的思想品质。让他们学会以自信、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校企联合“安全教育”,通过相关的校园网络、文化长廊等校园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與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从专业理论知识重心转向过程知识重心,从学科知识系统化研究开发转向职业劳动过程。培养他们作为企业未来的中坚力量自信,充分认识知识技能对将来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重要性。
2.就业前景分析。
他们都是初中毕业后上技校的,他们还相当年轻。在社会上,技校不象大学那样,使人荣耀,很多人瞧不起技校生,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很多学生产生自卑情结。于是,有一部分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在学校生活,他们自己不好好学,也不允许别人去好好学,因此,吵闹、打架、谈“恋爱”者大有人在,使一些本要好好学习的学生,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依靠校企联合优势,在恰当的时机聘请在职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依据自己的经历讲述:我校1999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阳煤集团二矿,已在采煤一线摸爬滚打了15年的李国栋。18岁的他在经历了年轻人的躁动与现实的差距中,2000年底,李国栋申请下岗,在北京漂泊了1年,由于学历低,他多次碰壁,依然紧抱青春的梦想。最后,在单位和家人的帮助和劝说下,李国栋回到了家乡。并调进综采一队当了一名电工。
可他的电工“生涯”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有一次,井下的一台进口设备发生了故障,一个很小的问题,却让他处理了三个多小时。
“这个时候,我听到旁边有人在说,连这也处理不了,还当什么高级工、技师。当时我感觉无地自容,真正感觉到了差距。”李国栋说。
这一次次的教训对李国栋的触动非常大,下班后稍有时间,就跑到机电厂房看图纸记参数,回家后又认真查资料、翻书籍,主动报名参加各种培训,帮着师傅们修理设备。天道酬勤,多年的钻研让他迅速成长为优秀的青年技术骨干,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一名处理电气事故的行家里手,赢得了同事的称赞和信赖。总结了一套处理问题的方法———“望、闻、问、切”,先后完成了10余项技术革新项目,提出合理化建议26条,为企业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先后荣获山西省劳动竞赛一等奖、全国煤炭行业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百名最美青工等多项荣誉。
“人总是要有目标有追求的。既然我们选择了各自的事业,就应该为之努力,为之奋斗,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李国栋说着自己的心里话。
通过系列优秀毕业生的人生经历回顾,使年轻的心灵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标。在重新认识自己人身轨迹时本着“用什么,学什么”原则。针对的体能要求很高,增强体能训练是工作的基础;技术要求扎实,加强实践训练是工作的保障。充分认识知识和技能,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耀,更多的是力量和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