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要做到“四融入”
2015-06-15李静平
李静平
【摘要】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和可持续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改变只重视课本知识传授,忽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语文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实现语文的素质教育功能。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64-02
中职学校毕业生面临求职就业的严峻考验和竞争,如何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开拓学生视野、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重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融入:
一、融入文化熏陶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是使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主阵地,学生掌握交际工具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人类文化遗产的过程,也是接受人类文化熏陶的过程。但是,不必讳言,中职学生学习普遍较差,认为进职校就是学点技术,学习积极性不高,语文教师就要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以合作公事的姿态,感知文学文字,产生共鸣,对课文中文化知识的熏陶,特别注意加以补充或点拨。
就一篇文章而言,作者所提供的文化底蕴,可以有显性的内容,也可能有隐形的内涵。课堂上教者不能只做字词句的解说和思想内容的分析,还要充分挖掘隐含的深广的社会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如在阅读讨论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一文时,我引导学生透过显性内容:“胡同”这种民居建筑的特点,“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合院像个盒子”,“北京城像一块豆腐”。进而深入发掘隐形内涵:由它而形成的“胡同文化”——市民“各扫门前雪”、“爱看热闹、不愛管闲事”。从而认识北京胡同文化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北京城建得四方四正,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这样,不仅给学生以知识积累、文化熏陶,而且直接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他们能在富含文化底蕴和语言资料里吸纳有用的东西。
二、融入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把能力培养落实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语文课上融入能力培养,必须尽量减少划一性、强制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题的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动态教学形式。
三、融入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型的学生,创造型的学生是最可贵的财富。中职学生思想活跃,有其独特的个性。他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有时不太听话,有时不太守规矩,有时不按统一布置行动,语文课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1.根据学生个性扮演角色。有些课本剧、文学作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分角色朗读时,可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因人而配角色。学生因自己的特长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时,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同学都有莫大的帮助,都会从中获得愉悦和兴奋。2.扶植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因家庭背景、生活阅历、成长道路的不尽相同,所以各项面的能力也不一样,课堂上、生活中充分运用这些同学的特长,无疑是对其个性的褒扬,对其个性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3.激发学生的个性产生。不可否认,有一小部分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有从众心里,他们不愿或不能充分展示其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应充分激发学生个性的产生。鼓励学生对一个问题或一道主观题不满足或不拘泥于一种答案,允许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寻求解答,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个性产生。4.培养学生豁达乐观、谦虚谨慎的个性品质。学生能否豁达大度,不但关心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乃至自己的健康,而且关系到日后就业的兴衰成败。具有乐观的品质,是一个人精神愉悦的前提。乐观的情绪,给人以信心与力量,使人成功和幸福,课堂上,我列举了古今中外成才立业人士,在艰难困苦道路上坎坷的逆境中乐观泰然,不舍进取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有了乐观心态才能不畏艰难,敢于拼搏,有了乐观品质,才能加强思维功能,促进智力发展。谦虚谨慎的品质即要求学生虚怀若谷,细致严谨,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很强的责任感。为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融入挫折教育
中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面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需要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具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毅力和勇气。近年来,就业情况反馈表明,我们有些毕业生在岗位上不能迅速地适应竞争,稍遇挫折,就心灰意冷,甚至不辞而别。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情感脆弱,意志力不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差而造成的。语文教师应因势利导,恰当利用语文课堂优势,寻找教育的契合点,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品格。中职语文教材中许多主要人物或作家面临挫折都能表现出正确的人生态度,他们知难而上的勇气和客服困难的决心,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好素材。
总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和觉悟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只要我们善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能真正丰富与拓展语文课堂的内涵,促使学生智慧成长,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