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心理辅导课中的角色体验教学模式分析

2015-06-15魏淑萍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5期
关键词:角色体验学习兴趣

魏淑萍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性时期,心理辅导课程对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都有重要影响。在教学实践中,角色体验教学模式是教师针对学生心理特点采取的教学方式之一,以鲜活、生动的角色体验使学生更为鲜明地体会到心理辅导的意义,达到教学目的。本文就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特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以及角色体验式教学在心理辅导课中的实践展开探讨,详细分析了角色体验教学模式在小学心理辅导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心理辅导  角色体验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13-01

小学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不单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心理辅导教师应当针对小学生及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特点,制定并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使课堂内容更为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融入课堂,收获启发性的心理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特点简介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小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此时的学生心理尚处在不成熟阶段,需要被正确引导和规范,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小学心理辅导课程就需要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设计。

1.1心理内部稳定性较差

通常我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的状态,也就是没有过于频繁或剧烈的心理情绪波动,稳定性差,就是指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通常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之所以把孩子的脸和六月的天放在一处来比较,就是因为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差,也就是孩子的情绪波动比较大。

1.2好奇、敏感而好胜

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好奇心重,对什么事物都充满兴趣,对什么事物都反应强烈。这个阶段的孩子好胜心也强,诞生缺乏韧性,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想赢别人,这样一来也比较容易受到挫折,一点小失败而产生的失落感就被无限放大,导致情绪失控。

1.3自控能力差

这点较为重要,在一些小事上就很常见。总是上课时不经意间就走神到课间玩耍上去,做作业时就想着晚上妈妈会做什么样的美食,稍稍严重一些的话,就发展成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和行为,一直想动,抓抓头、咬咬手等等。

1.4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批评力不足

稍稍批评一两句就会觉得很委屈,或是一点小矛盾就会反应很强烈,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有时会暂时分不清对错,对自己做错事的行为浑然不觉,甚至在别人批评指正后不知道改正。

1.5人际关系简单化或不知所措

即不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尤其是和长辈、成人相处时表现出惶恐不安,甚至排斥参与社交活动。

针对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就需要学校在心理辅导课程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正确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心理,使之建立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较为薄弱,需要授以浅显而鲜活的知识内容,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角色体验式教学就应运而生。

2.角色体验式教学应用价值分析

所谓角色体验式教学,指的就是通过确定一个具体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在课堂当中围绕这一模拟场景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对角色的扮演来使学生参与到模拟场景中,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和反思,真正从角色中获得启发性的心理感悟,达到教学目的。小学心理辅导课堂的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表演心理话剧等方式,使学生体会到角色在模拟情境中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从而联想到真实场景中的实际生活,得到心理启发,获得心理知识。因此,角色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辅导课堂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2.1角色体验方式新颖,学生乐于参与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多采用说教模式,单纯将课本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在课上或注意力不集中,或难以理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角色体验式教学采用情景再现模式,让每一名同学都体验了一次“小演员”的感受,亲身参与到课堂心理话剧的创作、表演中,使其身临其境,得到近似真实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显著

心理辅导课堂区别于普通的文化类课程,具有很强的社会适用性及实践性。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要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也不需要学生多么刻苦努力地学习,而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下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更好地适应社会。角色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拟定的情景中,在表演的过程中把握角色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地与学生交流,将学生的心理状态带到积极、乐观、健康的轨道上来。

2.3推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生思维活跃,创造能力极强,角色体验式教学单纯靠教师的教学还不能达到完善的教学效果,而此时学生作为教学的重要参与者,恰恰可以运用其聪明智慧和丰富的联想力来帮助完善教学课程。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就是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其在角色体验中获得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一定的心理知识,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角色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小学心理辅导课中的实践

角色体验式教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要将其在课前准备、课上开展及课后反思三阶段工作都设计妥当,使其最大程度发挥价值。

3.1课前准备阶段

小学心理辅导课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细心准备,要在课前准备课堂主题,内容不仅要包括本堂课的重点,还要易于拟定表演场景,主题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或易于给学生带来较为强烈的冲击力事件为主,激发学生内心感受,教师也可以多征集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热点、事件等,与学生共同商讨。

3.2课上开展阶段

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将角色体验表演方式及相关主要事项为学生做出充分讲解,以便保证学生表演流程的顺畅以及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学生在进行表演过程中,教师要时时把握住大方向,保证课堂井然有序,对学生的表演状况及细节及时作出详细记录,以便课后与学生进行针对性交流。

3.3课后反思阶段

角色体验式教学不单只局限于学生的课堂精彩表演,更重要的是表演后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反思、探讨,角色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了表演和学习乐趣,而教师就要及时加强和学生的表演后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进行针对性指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角色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辅导课程中的应用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这也进一步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总结

角色体验式教学利于帮助小学生充分理解小学心理辅导课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要教授的课堂内容,并且有自己的独特体会,更为深刻地理解了要学习的心理知识,通过一种轻松、愉悦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教师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意义不断总结和完善,时时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针对性的交流和引导,对每一名同学都要尽到责任的同时,要多给予学生关心、保护,搭建互相信任的桥梁,使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贴心的交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教师的不断努力也在促进小学生心理课程教育的发展,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参考文献:

[1]胡旻.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学心理辅导课中的应用.读与写杂志,2013,10(9):172-173.

[2]李一鸣,常亮,李荣.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经济师,2011(4):123-124.

猜你喜欢

角色体验学习兴趣
引入戏剧元素的音乐教学实践
创新情境构建体验性语文新课堂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话剧演员表演与角色体验探究
例谈低年级的快乐童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