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名著阅读实践活动探究

2015-06-12申颖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水浒传实践活动

申颖

【关键词】初中 名著阅读 实践活动 《水浒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046-02

经典名著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经久不衰的文字作品。它是文学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精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方面的要求是:“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兴趣不大。现今“快餐”文化的流行,造成学生观念的偏差、思想意识浅薄化。二是没时间读,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被作业填满。三是读不懂,比如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因其离现代生活太遥远,从文字的使用、阅读习惯到时代经验,都与现代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需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层次,才能跨越障碍,进而体会经典名著的艺术与审美魅力。四是教师本身文学素养不高。作为学生名著阅读的领路人,教师自己不读经典名著,不具备欣赏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思想成就等能力,就无法引领学生走进名著的殿堂,体会经典读物的魅力。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欣赏水平有限,自制能力较差,教师如果只是在口头上要求学生阅读名著,学生往往会把这一要求当作“耳旁风”。如何实现学生阅读名著的量化要求,形成检验学生阅读成效的具体可行的办法呢?下面,笔者以《水浒传》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例,浅谈具体方法和感受。

一、阅读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分析、具体实践方法及要求

(一)以《水浒传》作为阅读活动素材的可行性分析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书写了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从结构上看,章回体小说便于布置阅读任务,检验阅读效果;从语言上看,学生阅读古白话文没有太大的障碍;从内容上看,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各具特色,能够引起初中生的阅读兴趣;从篇幅上看,活动选取一百二十回的完整版本,训练了学生坚持阅读的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到坚持阅读名著的可贵与有益之处。

(二)阅读活动的具体实践方法及要求

1?郾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水浒传》的一个章回作为每天的语文课外作业,这样的阅读形式,既实现了阅读的量化要求,又保证了作业的相对完整性。

2?郾组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教师每天请一位学生上台演讲一个章回,要求演讲的学生提前一天准备好演讲稿,要用自己的语言对所要演讲的内容进行复述概括,做到主要情节具体复述,人物形象重点突出,演讲完毕后则由其他学生点评。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可允许学生多角度自由点评,可以对演讲者演讲能力的点评,对演讲稿章回内容的补充,对其中某个人物谈看法和感受,还可以对小说内容提出疑问或作批判等。

3?郾写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读书笔记。由于笔者要求学生每天阅读《水浒传》的同时鼓励他们阅读其他的书籍,因此学生的读书笔记多是关于《水浒传》的,当然也允许学生写其他内容的读书笔记。另外,读书笔记本在每周一下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周四上交,这样避免了学生周末回家依赖大量网络资料完成读书笔记,使得读书笔记基本能真实地反映学生阅读的内容以及阅读鉴赏的水平。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时,教师要适时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研读和思考。如在课前演讲中,学生演讲到第四十三回“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拿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和第四十三回‘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相比较,李逵杀虎多似乎更为勇猛,可是为什么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并且一直被文学评论家奉为经典呢?”又如学生点评演讲时,教师提出疑问:“当初宋江为了逼秦明归顺梁山,假意将他留在山寨款待,背地里却派人假扮秦明及其部下在青州杀烧百姓,导致秦明一家老小被官府杀害,秦明居然很快就‘放心归顺了;而扈三娘被抓到梁山后,扈家庄除了她的哥哥扈成逃跑,其余都被李逵杀害,最后她居然还能够嫁给梁山泊的王英,而且绝口不提家园被毁的血海深仇,这些都让人无法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主动回到文本去阅读、思考,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人物看似不合人之常情的选择,进一步体会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

二、阅读实践活动的成效

(一)阅读兴趣方面

学生普遍消除了畏难的情绪,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很多学生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这一方面是因为《水浒传》是白话文小说,虽然跟现代白话文有一定差别,如某些官职等专有名词让学生感到很陌生,但是总体而言并不影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语言的品评,他们在读中渐渐发现《水浒传》里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刻画得很传神。另外,阅读活动以《水浒传》的演讲和点评为载体,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体验名著的魅力。

(二)鉴赏品评方面

在品鉴环节,部分学生能够从浅层次的了解故事内容,到较高层次的对人物、情节、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如在演讲点评中,学生从分析演讲是否完整、流畅,到点评演讲内容是否突出本章回的重点情节、人物,并表达出自己对人物、情节的看法。再以读书笔记为例,学生在阅读《水浒传》、品评《水浒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作品“官逼民反”的主题,体会到了这些处在社会边缘的人物为了有尊严地生活而走上反抗与杀戮的道路。学生尝试对文学典型人物进行品评的鉴赏活动,例如,有学生提出:武松为武大郎报仇时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抓了王婆送官府,可谓“冤有头债有主”,但在“张都监血溅鸳鸯楼”这一回中为什么武松给人“杀人狂魔”的感觉呢?这是因为亲人的离去、张督监的陷害……命运的不公逼得这个本性善良的大男孩不得不走上杀戮之路,社会的黑暗、四处弥漫的杀机令他不得不觉醒,不得不走上复仇之路……再如,在武松打虎与李逵杀四虎的对比阅读中,大部分学生回归文本,细细品读,还有部分学生的品评更为细致,体现了文学评论的理性逻辑,如有学生分析武松打的那只老虎道:“‘吊睛白额、又饥又渴,从模样上已经给读者一种若有若无的‘压迫感——仿佛那只可怕的大虫就站在你面前。”分析打虎过程写道:“高潮迭起,险象环生……我仿佛看了一部精彩的武打片,酣畅淋漓,回味无穷。”分析文章语言写道:“一系列准确而生动的动词,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设置,写出了武松情绪的一系列变化,既体现了武松胆大、倔强、机智的特点,又写出他在遇到老虎时惊吓、慌张不已的反应,使武松这个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十分真实。”学生分析李逵杀四虎时写道:“作者并没有设置什么悬念,也没有过于详细的描写,给人的感觉就是满腔怒火的李逵一劈、一搠,再一劈、再一搠,四只老虎全死了。在这个过程中,李逵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也没有富于悬念的打斗,让读者感觉不够真实,不够精彩。”有的学生道:“李逵杀四虎比起武松打虎,少了一分壮勇,少了一分激烈,少了一分‘紧迫感,没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冲击。”还有的学生道:“李逵杀虎缺少了武松打虎中的‘智与‘妙,所以品读起来不及武松打虎那么经典。”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学生逐渐脱离了感觉故事好看的浅层次阅读体验,初具文学鉴赏与评论的范式。通过体验阅读和写读书笔记,学生体会到文本人物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典型性,感受到写法不同所造成的写作效果上的差距。

(三)以读促写

读书笔记的写作过程就是学生思考和练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训练了语言逻辑与书面表达能力,掌握对优秀作品所需要的要素感知,并运用到其他写作活动中去的能力。这样教学,弥补了学生由于阅历有限而导语匮乏、无从下笔的缺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活体验的敏感度,形成良好的写作意识。

三、阅读实践活动的反思

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过程中,笔者更注重的是可持续的实践活动,以期达到名著阅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实践活动不仅需要学生坚持,也需要教师的坚持。教师自身要坚持阅读名著,就算从前读过,也要跟着学生的进度再次阅读品评,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引领和启发学生去感受阅读的魅力。当然,以《水浒传》为载体引导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课前三分钟演讲环节和学生的点评对语文课堂的整体性产生一定影响,学生点评时经常很活跃,笔者不想错过精彩之处,有时就会影响一堂课完整的教学活动,使得课文教学的备课、教学的进度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其次,《水浒传》是章回体小说,便于教师量化、检查学生每天的阅读情况,但有很多名著并非章回体小说、非小说体裁,如何检验学生的阅读活动,还需要教师们仔细斟酌。最后,还要加强阅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演讲、点评、读书笔记等方式都比较传统,教师需要探索更有新意、更为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名著是人类精神的财富,不管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出发,阅读名著对学生百利而无一害。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探索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活动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水浒传实践活动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