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保障

2015-06-11王乐红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教学改革互联网

王乐红

摘 要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各种网络终端的应用非常重要和突出。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基于互联网+思维,对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定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学改革 保障措施

针对公共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几类调研得出的初步结论,结合目前互联网+的社会背景,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深化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需从如下方面提供保障:

一、课程建设与管理保障

1、建设“互联网+”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公共计算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初步目标是以学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而后逐步开放,面向社会学习者。为保障该门课程相关内容规划和资源建设,可对课程建设重点立项,由教务处牵头,负责建设项目的管理、评估、验收和结算,公共计算机研究室具体负责实施建设,网络中心为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前期建设和后期维护主要由公共计算机研究室教师负责,由学院确定具体负责人,组织协调团队和公共计算机研究室教师制定教学资源建设方案、经费使用方案、组织实施方案、后期使用维护方案等,教学内容建设上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课程建设负责人,须由有课程建设经验或长期从事该门课程教学工作的老师担任。课程建设团队由公共计算机研究室负责组建,选拔能力突出、态度端正、有责任心的专任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各类资源和素材的修订、制作和上传工作,由学院教务处拨发专项资金用于计算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运行维护,根据教材使用和教学情况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行检查,监管课程的使用维护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

2、定面向新常态的课程体系框架(NX)。

通过前期调研,很多高校基于“互联网+“的课程体系框架主要由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技术(程序设计、数据、网络、设计、智能)、应用(跨界:互联网+X)三个模块组成。NX的课程设置方案考虑了各专业应用计算机的特点、差异和学时限制,为各类专业合理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度;通过基础课程+若干选修/必修课程模式,从以计算机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提升到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跨专业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生。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素质学生特点,可借鉴如下方法:(1)确定不同专业第二学期必修课程。在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针对性的开设本专业计算机类后续必修课程,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如数控、机电一体化专业第二学期可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2)开设学期选修课程。对于公共类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技能,通过开设选修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有兴趣的学生的知识技能,如开设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图形处理和动画设计等课程。该门课程可由公共计算机研究室和计算机专业群及有能力的教师共同开发完成。

3、确定分层教学模式。

基于学生入学计算机基础能力的个体差异和不同专业的需求差异,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可根据课程体系设置的变化,确定分层次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可借鉴体育课或英语课选修教学机制,具体为:学生入校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能力摸底测试,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掌握情况对计算机基础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考核标准还是一样。对计算机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从初级班开始学习,再通过后期选修课加强培养达到计算机考核标准。对于计算机能力好的可以直接上中级班和高级班学习。一次达到计算机考核标准。这种模式有助于老师把握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也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师资建设保障

要搞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跟着不断进步,逐步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紧跟时代发展的教师梯队。

1、加强公共计算机教师聘用管理

公共计算机教师上岗前需经过考评认证。担任计算机公共教学的教师要求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新教师需经公共计算机研究室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教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得承担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应从考评认证开始,应实行上岗培训与认证机制,通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考核,组建一支具有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专兼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知识更新

每学期(年)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参与培训进修与交流学习,并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对其他专兼职教师再进行业务培训,将新的知识、理念传递给其他老师。保障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时俱进。公共研究室专职教师需保障定期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以促进知识和理念的更新;

三、考核措施保障

建立行之有效,科学的课程和能力考核体系,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提升计算机能力。

1、考核形式政策保障

根据学校学生和课程特点,可采用如下几种形式:(1)依照英语能力考核方式,由学校教务处制定专项文件,规定每名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两次考试机会,只要有一次考试合格就可认定该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成绩合格。(2)由学校组织成立考试机构,通过计算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网上在线考试系统进行课程考核,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机课程考试,由考试机构对学生成绩认定。(3)以通过一定级別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的目标。或者以一定级别计算机等级考试考核标准作为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出题标准。

2、免修、免考政策

对于计算机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或免考计算机,由公共研究室确认,学校教务处予以认定。(1)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达到一定级别;(2)参加大学生计算机类竞赛国赛、省赛拿到规定奖项。

公共计算机课程是每一所高校均要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其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如何在有效的学时内完成对学生基本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每一所高校、每一位计算机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报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究,其中的建议也是基于实际出发,如何完善并实现这些建议和保障措施,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希望通过此报告,为公共计算机的教学改革探出一条可行之路,更好的为专业服务,更好的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2]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3]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M].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教学改革互联网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