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2015-06-11杨猛
杨猛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应用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情况:观察组:经过治疗之前,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0例,2级的病例有27例,3级的病例有15例,4级的病例有8例;治疗之后,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38例,2级的病例有6例,3级的病例有5例,4级的病例有1例。对照组:经过治疗之前,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0例,2级的病例有25例,3级的病例有19例,4级的病例有6例;治疗之后,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28例,2级的病例有8例,3级的病例有8例,4级的病例有6例。结论:美托洛尔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症治疗、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02-02
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包括: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肥厚,逐步发展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有研究显示多数心力衰竭由高血压所致;同时可能出现其他合并症。在本文中,通过对我院某年度所收治的多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研究,探讨了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更好地帮助医院提高治疗高血压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一般資料
选择了我院某年度被确诊为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的中老年患者,一共100例,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在于40-75岁,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其中,观察组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有35例和15例,平均年龄不超过70岁,患有高血压疾病最少有2年,最多不超过10年;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有26例和24例,平均年龄不超过75岁,患有高血压疾病不超过12年,不少于3年。根据中国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符合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记录上的差异不具有任何统计学上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治疗措施,这些常规措施主要包括:强心、扩管、利尿、吸氧等治疗措施以及常规的血压检查,同时指导患者自身正确的测量血压。观察组: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除了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还对其采用了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所采用的药物主要是美托洛尔,患者服用该药物的时候先从最小的药量开始,慢慢增加适合患者服用药物的剂量,最大的剂量是75毫克,每天服用两次,保持患者的心率在每分钟55-60次水平,每两周进行一次药量的调节。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主要指标是HYHA心功能评价、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4、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明显得到改善,NYHA心功能评价为1级,
无效:患者的心功能没有明显的变化,
恶化:患者的病情明显恶化,心功能评价指标下降。
5、统计学方法:采用了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了例数N值和百分比作为表示,采用了T值检验,当P<5%时,表示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研究结果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情况:
观察组:经过治疗之前,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0例,2级的病例有27例,3级的病例有15例,4级的病例有8例;治疗之后,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38例,2级的病例有6例,3级的病例有5例,4级的病例有1例。
对照组:经过治疗之前,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0例,2级的病例有25例,3级的病例有19例,4级的病例有6例;治疗之后,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28例,2级的病例有8例,3级的病例有8例,4级的病例有6例。
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比对照组的要更好,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措施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心功能改善起着明显的作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2、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疗效:
观察组:有效的病例共有38例,无效的病例共有9例,恶化的病例共有3例,总有效率为76%;
对照组:有效的病例共有28例,无效的病例共有16例,恶化的病例共有6例,总有效率为55%。
由此可见,观察组在各项指标的数据值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3、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心动检查指标
观察组:治疗前,LVER为32%,LVESD为50mm,LVEDD为60mm;治疗后,LVER为42%,LVESD为30mm,LVEDD为50mm。
对照组:治疗前,LVER为32%,LVESD为53mm,LVEDD为63mm;治疗后,LVER为35%,LVESD为40mm,LVEDD为58mm。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三、研究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病,该病患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最高,现在在世界范围内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人高达约10亿。因此,寻求有效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方法是必须得到医学界的重点关注的。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生的原因在于患者长期的高血压,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高血压病,其病理过程与促进血压增高息息相关。观察组在各项指标的数据值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高,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的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措施具有明显的疗效。
结语
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凤艳.高血压性心力衰竭使用依那普利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 2011(28)
[2]李艳萍.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48例[J].中国医药指南. 2010(26)
[3]李娜,李飞.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