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2015-06-11薛建平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胃液黏液胆汁

薛建平

【摘要】文字对胃及十二指肠引流液的检查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01-02

一、胃液检查

(一)胃液采取方法

胃液检查除无管胃液分析外都需要下胃管抽取胃液。但急性上呼吸道炎症需待炎症消退,上消化道出血除诊疗的需要外应待血止后进行。而食管狭窄、静脉曲张、主动脉瘤、严重高血压、频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晚期妊娠及身体极度衰弱者均不宜下胃管检查。胃液采集的方法较多,常做的有给试管或刺激剂的分次采取法、基础分泌试验的晨间—小时法以及双重组织胺试验等。

(二)一般性状检查

应以空腹12小时后的胃液进行检查。

1.量 在日常膳食刺激下,24h胃液分泌量为2.5—3.0L,其中夜间分泌量为400—500mI。在空腹不受刺激的情况下、24h胃液分泌量为1.2—1.5L,正常空腹12h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在插管成功后持续负压吸引lh所得的胃液总量称为基础胃液量,它更能代表标准状态下(清晨空腹未接受任何食物和药物等刺激)胃的分泌功能,正常基础胃液量为10—l00rnl。若大于100mI为增多,常见于:①胃分泌增多,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等。胃排空障碍,如幽门梗阻、胃蠕动功能减退等。③十二指肠液反流等。若胃液量小于l0ml为减低,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胃蠕动功能亢进等。

2.颜色 正常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血液、胆汁,无食物残渣。①混浊灰白色:混有大量黏液所致。②鲜红血丝:多因插胃管时损伤胃粘膜所致。③棕褐色:胃内出血与胃酸作用所致,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④咖啡渣样:胃内有大量陈旧性出血,见于胃癌、胃溃疡及糜烂性胃炎等。⑤黄色、黄绿色:混有胆汁,见于插管时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及幽门闭锁不全、十二指肠狭窄等所致的胆汁反流等。

3.味 正常胃液可略带酸味,而无其他臭味。①发酵味:消化不良或明显的胃液潴留、有机酸(醋酸、乳酸、氨基酸等)增多时可出现发酵味,见于幽门梗阻、胃张力高度缺乏。②氨味:见于尿毒症。⑤恶臭味:见于晚期胃癌。④粪臭味:见于小肠低位梗阻、胃大肠瘘等。

4.酸碱度 正常胃液PH为0.9—1.8,可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PH3.5—7.0为低酸,大于7为无酸。胃酸减低常见于萎缩性胃炎、胃癌,十二肠液反流也会使pH上升。

5.分层 胃液放置后可形成3层,上层为黏液,中层为胃液,下层为食物残涟等成

分。正常胃液分层不明显,上层可能有少许鼻咽分泌的黏液,下层因无食物残渣等基本不

存在,仅有中层胃液。胃分泌的黏液粘稠度高,易于识别。胃液增多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表

现。若有食物残渣等出现底层,可见于胃癌、幽门梗阻等情况。

6.黏液 正常胃液中有少量分布均匀的黏液。黏液是由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胃腺中的黏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分泌的。黏液除有润滑和保护黏膜作用外、还有中和胃酸、缓冲和抵抗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胃液中出现大量黏液,提示胃有炎症,特别是慢性炎症。黏液一般呈弱碱性,大量增多时也可影响胃液的酸度。

(三)胃液显微镜检查

1.正常参考值 可见少量白细胞、柱状上皮细胞、酵母菌;无其他细胞和致病菌。

2.临床意义

(1)红细胞:少量为胃黏膜损伤;多次出现系胃溃疡活动期,胃癌糜烂及其他胃壁损伤。

(2)白细胞:白细胞增加>1000 ×109/L时多属病理现象。完整白细胞示胃酸缺乏,成堆地出现示化脓性炎症。

(3)上皮细胞:完整的上皮细胞示胃酸缺乏、柱状是皮细胞示胃炎。

(4)癌细胞:胃癌。

(5)细菌:胃内容物滞留见大量酵母菌;大量化脓性球菌伴有多量胃黏膜脱落的柱状上皮细胞系患有胃炎;多量八叠球菌常见于胃内有郁积而酸度增高,如胃溃疡、幽门梗阻;

乳酸杆菌见于晚期胃癌伴幽门梗阻。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一)一般性状检查

各引流液流出情况及其性质改变的临床意义如下:

1.无胆汁排出常见于胆总管梗阻、多为胆结石、肿瘤所致。若怀疑因刺激强度不够而无任何胆液排出時,应再次注入温热的33%硫酸镁50ml,此时常有胆液排出。如仍无B胆汁排出,可因胆囊梗阻、胆囊收缩不良或已作过胆囊摘除术后所致。

2在未用硫酸镁刺激前,即已有多量胆汁流出,常因0ddi括约肌松弛、胆囊运动功能过强所致。如胆汁绿色或保褐色时,多见于胆道扩张伴有感染。

3.排出异常浓厚或稀淡的胆汁,前者可见于胆石症所致的胆痪液淤积,后者多见于慢性胆囊炎,浓缩功能低下。

4.排出胆汁混浊、首先考虑可能是胃液混入、使胆汁中胆盐沉淀所致。此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使胆盐溶解而变清。如加入后仍不透明并有较多的白色团絮状物,多见于十二指肠炎和胆道感染。如同时伴有血液,应考虑有急性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肿瘤等的可能。

5.如出现颗粒沉淀或胆砂(胆砂为暗褐色砂粒状物),提示胆石症,必要时可做结石的化学分析,判断胆结石的性质,大多胆结石为胆固醇结石。

(二)显微镜检查

正常十二指肠引流液中白细胞偶见,无红细胞,可见来自口腔、食管的鳞状上皮细胞。

十二指肠炎和胆道感染时可见成堆白细胞,并有吞噬细胞。慢性胆道感染时,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十二指肠、肝胆、胰等部位出血性炎症及肿瘤时,可见少量红细胞,癌细胞可采用离心沉淀染色镜检。十二指肠炎时,可见多量柱状上皮细胞。胆道炎症时,柱状上皮细胞为典型形态,有时呈栅栏状排列的脱落细胞群。胆道感染时,可见黏液丝。十二指肠卡他性炎症时,其黏液呈平行排列,附有少量白细胞。患胆管炎,尤其是胆囊颈部炎症时,其黏液丝呈螺纹状排列。胆汁中常见胆固醇结晶体、胆结石和胆红素钙结晶,与结石有关。如伴有红细胞存在则结石可能性更大,胆固醇、胆红素钙盐结晶同时出现时,对胆结石诊断更有意义。

(三)临床应用

1.协助诊断某些寄生虫病 对可疑有寄生虫感染而又需确诊时,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常可获得理想的结果。如肝吸虫病、阿米巴肝脓肿和胆管蛔虫的诊断等。

2.判断胆石性质 国内最常见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和胆红素钙结石。对于胆囊造影不显影或B超检查不能确诊的结石,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是唯一的选择,并且可进一步做胆石化学成分分析,以确定胆石的性质。

3.诊断伤寒带菌者 B胆汁中培养出伤寒杆菌即可诊断为伤寒带菌者。

4.诊断胰腺疾病 采用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观察胰液量、碳酸氢盐和淀粉酶的变化,对诊断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子安;罗加兴;王志伟;肖友忠.幽门捆扎术在治疗十二指肠严重损伤中的作用[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06).

[2]武万军.十二指肠损伤16例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1(07).

猜你喜欢

胃液黏液胆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瘤胃液在牛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