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狄更斯小说创作的解读

2015-06-11梁永华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主题思想狄更斯

梁永华

摘要: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主要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形式,这源于他的童年生活中对下层人们的关注。在他的小说中有十分强烈的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但由于他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导致他的作品和主题显得有些单一,本文将选取狄更斯的若干文学作品为范本,为狄更斯的小说创作艺术进行解读。

关键词:狄更斯 文学小说 创作风格 主题思想

引言

西方现实主义文学长廊里,狄更斯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狄更斯年幼时期便进入到社会中,对社会中的很多现象都有深刻的认识,认识到社会黑暗的一面,比如资本家对童工的压榨、贫民窟的景象、监狱的环境等,都对他幼年时期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也成为他创作的素材,他的作品是将现实生活与文学进行结合的结果,他用自己的文学之笔描绘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苦难生活状态,描绘了穷人和受轻视的阶级的生活状态,强烈的现实主义感使得狄更斯的作品有更多读者。狄更斯的作品大多是以主人公的游历为线索,在主人公的游历过程中将现实社会展示出来,他对现实的残酷是持批判态度的,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狄更斯的作品渐渐形成了流浪汉作品的风格,同时,狄更斯的小说又有着强烈的人道主义倾向。

一、流浪汉小说

在西方叙事文学中,流浪汉小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形式,对于流浪汉小说而言,分为广义流浪汉小说和狭义流浪汉小说两种。广义的小说主要是以主人公的漂泊流浪为主,主要讲述一个人在流浪过程中的所有遭遇,比如《奥德赛》就是一部广义的流浪汉小说;而狭义的流浪汉小说则指的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利用主人公的漂泊游历的方式揭露和讽刺现实生活中丑恶的一面以及卑劣的人性,对主人公的坎坷生活及扭曲的心理是一种鲜活的展示,比如《鲁兵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

流浪汉小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种小说体裁与其他小说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具有历险记体裁的特性及插曲式的结构。对于历险记体裁而言,指的是在创作过程中会以主人公在漂泊過程中遇到的各种遭遇为线索进行创作,其中大多数的叙述视角都是主人公自己,自述的视角可以使得作品具有更强的真实性。而流浪汉小说的插曲式结构则指的是以主人公漂泊游历的主线上松散地串联一些相对独立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是在主人公游历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一个小的插曲,这些插曲可以反映主人公生活的环境以及状态,能够对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带来很大影响。狄更斯早期的作品创作就受到流浪汉小说的影响,其中大多数都以主人公的游历构成整个小说的结构,狄更斯的小说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匹克威克外传》,这部作品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狄更斯的成名作,这部小说以匹克威克以及他的几个朋友的游历为主要线索展开叙述,并且对当时英国社会中城乡生活里的故事和人物进行了反映,是对现实的一种折射。

在《匹克威克外传》中,主人公匹克威克先生及其同伴们从匹克威克俱乐部出发向外地游行,并且开始对他们旅途中的各种见闻进行报道,但是由于他们十分单纯,无知,在旅途中就闹出了许多笑话,比如在刚刚走出家门的时候就被马车车夫当做是侦探而被一阵毒打,在旅途中向旅店的老板娘祈求让sam做他们的仆人,但是被外人以为是在向老板娘求婚,于是也遭到其他人的嘲笑。狄更斯对他们旅途中的遭遇进行了详细的描绘,采用了幽默轻松的笔调,向人们展示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将现实生活中荒诞不羁的一面展露无遗。

二、现实主义与幻想的浪漫主义并存

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对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广阔画卷进行了描述,由于他自己在童年时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因此对儿童、劳动人民有深深的同情,对于社会上的各种不公平的现象也有一定的憎恨,而且他的作品中也体现了对现实的一种猛烈地抨击。狄更斯在作品中生动热情地对这种状态进行了描绘,对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以《匹克威克外传》为例,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匹克威克先生及其朋友的游历对九世纪初叶英国城乡的生活面貌进行了深刻地反映,作者从各个角度出发对社会上的各种类型的人群进行了描绘,比如对地主贵族、资本家、律师、军官等不同身份的人群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描绘,再现了当时英国上层人物的自私自利、贪污腐化、虚伪狡诈的个性特征,对英国社会中的各种制度也进行了抨击,将英国社会中的矛盾反映得淋漓尽致。

在他后期的创作中,严厉的讽刺变得越来越多,与早期创作中的幽默风格相比较而言,他后期的创作中对现实的批判力度更大。比如在《老古玩店》中,暴露了英国社会尖锐的劳资矛盾,在《荒凉山庄》中,以一个遗产诉讼案为线索对当时英国社会中的司法制度的弊端进行了严厉地批判,在《双城记》中,对法国大革命的本质进行了描绘,正是由于狄更斯在创作过程中将现实与文学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才使得他的作品更有深度,也使得他成为英国文坛上的第一个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立足现实,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揭露,但是在他的作品中,却也蕴藏了深刻的浪漫主义色彩,虽然作品中的社会是一种矛盾的社会,但是在矛盾的社会背后,却是人们的希冀和愿望,人们是被压迫的,在对这种压迫进行批判的过程中,狄更斯也表现出对正直以及善良的一种追求和向往,他始终相信,正义可以战胜邪恶,黑暗终究会过去。在他的作品中,各种丑恶的现象都有一定的体现,但是在这种丑恶的现象中也有一定的欢乐,欢乐的氛围可以战胜一切。

三、单一化的结构模式

狄更斯是一位幻想的乐观主义作家,他希望社会中可以充满爱和善良,希望这些正义的能量可以战胜邪恶,并且以此来拯救社会,这也就形成了狄更斯的一种社会理想。他的理想与现实社会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他生活的时代,现实的残酷与自己的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逾越。但是狄更斯对自己的那种理想状态持有一种持续的追求,因此在他的小说中也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即苦难——转机——幸福。在小说中,主人公一般都是孤儿,而且是自幼生活就受到压迫的孤儿,但是主人公一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因此主人公可以在困境中挣扎,但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可以得到外界的很多帮助,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结构模式是狄更斯小说创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模式,但长期使用这种模式会使得作品本身变得比较单一。

比如《雾都孤儿》就是完全按照这样的模式结构来安排的,主人公奥利弗自幼便失去双亲,童年在济贫院中受尽了折磨,随后在棺材店里做工时又受到了迫害,他一直想要逃离这个给自己带来痛苦回忆的地方,于是只身去了伦敦,他一直认为在伦敦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以为可以在那里看到一片净土,但是他到了伦敦之后,却发现生活依旧不如人意,但是在伦敦的生活中也有了一些转机,他被一個绅士收留,这位绅士是他已经死去的父亲的挚友,在他后来的生活中,他开始化险为夷,将所有的险恶都避过去,最终的结局是美好的,奥利弗得到了遗产,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再比如在《小杜丽》中,主人公也是备受蒙辱,但是在没有希望的时候,却意外地得到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有了美好的结局。

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为了使小说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狄更斯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会有一些超现实的逻辑思维的存在,他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故事情节进行安排,因此在小说中出现了各种巧合。比如奥利佛遇见的第一个好人恰好是他亡父的挚友勃郎罗先生,他被逼成为盗贼时去偷盗的那家人正好是他的姨妈家。在他的自传体小说《大卫· 科波菲尔》中,也有很多的巧合,比如在大卫出现危难的时候他找到了姨妈,他在旅途中遇到了自己的同学,这些巧合使得小说的情节发展可以更为自然,但是却又使得小说作品本身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折扣。

从狄更斯的小说作品来看,这种单一的结构形式象征了狄更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对生活充满了激情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压迫,他们不得不经历一些磨难,在磨难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可以体会人性的本质,从而对生命怀有更加崇高的敬意。

结语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也是英国文坛上的第一个小说家,在他的小说中,各种善与恶之间的斗争是永不间断的,但是他往往使用了一种单一的描绘方式,即接受苦难之后获得相应的成功,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单一的体裁结构使得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太强的跳跃,缺乏连贯性,但是从狄更斯的创作历程来看,他的创作风格的变化也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很大联系,在他的生活过程中,经历了人世间的冷暖,从而对现实生活中的险恶及美好都进行了真实地反映。语

参考文献

[1]展素贤,荣丽.被禁锢的心灵——查尔斯·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的“监狱意象”[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2]赵丽娟,王颢.人道主义理想与湖畔诗人创作的嬗变[J].河北学刊,2011(04).

[3]王琳琳.善良的人会把生活里的黑暗变成光明——查尔斯·狄更斯与他的《雾都孤儿》[J].中文自修,2011(03).

[4]夏静.解析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中的叙事视角[J].芒种,2012(16).

[5]何畏,李辉.由《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J].山东文学,2008(09).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主题思想狄更斯
把握主题思想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韩国古典假传《书斋夜会录》的文本结构分析和主题思想研究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学生个性化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