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病人术前焦虑的测评和心理干预

2015-06-09孙翠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入院状态病人

孙翠芳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晋中 030800)

妇科病人术前焦虑的测评和心理干预

孙翠芳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晋中 03080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手术病人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辅导和卫生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干预前焦虑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术前焦虑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护理干预对减轻妇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妇科病人;术前焦虑;心理干预

术前焦虑是手术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术前严重的心理应激将通过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削弱机体的免疫力,使病人手术耐受性降低,对手术造成一定的危险性,且不利于手术后的康复。焦虑是妇科术前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随着护理模式和护理理念的发展更新,对于患者术前焦虑问题,临床上采取了系统健康教育指导,心理护理等措施,在护理实施过程中,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提高护患关系改善,但在术前患者往往仍然有明显的焦虑表现。为了客观地评估患者焦虑状态水平和护理效果,我们采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I)中的焦虑状态询问表,对患者焦虑状态水平进行测评,对焦虑原因和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实施心理干预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3年6月至12月妇科住院的子宫肌瘤择期行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次全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于入院时与术前晚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观察组由5年以上高年资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焦虑的观察分析和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对象和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术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除用常规术前护理方案外,加用心理干预措施。于入院时与术前晚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I)中的焦虑状态询问表,对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并从调查表中归纳总结了患者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标准合理的护理干预计划。

具体方法有宣教,示范,分散注意等,具体做法是:①从态度上首先是心理干预没有固定程式,方法多种多样,护士要注意将心理干预融入护理活动各个环节,自身要有很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保持镇静稳定的情绪状态。②注意倾听,对于病人的焦虑,耐心听取病人叙述,让病人说出自己的感受本身就有舒缓焦虑情绪的作用。③松弛训练:优先采用病人有成功经验的放松方式,指导病人进行放松,最简单常用的有腹式呼吸放松诱导。④另外还有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也就是对一个人来说,能从感情上或实际上给予帮助的各方面关系的人,了解病人遇到困难时,谁能给予最大支持,并帮助赢得支持。

2.信息采集和结果

2.1 信息采集:于入院时与术前晚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I)中的焦虑状态询问表对患者的术前焦虑情况进行调查.(STAI)是一份自我评价问卷,其特点是简便并能相当直观地反映被测对象的主观感受,且能将当前(状态)和一贯(特性)的焦虑症状区分开来,表共20个项目,得分范围20-80分,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病人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术前一天焦虑值最高,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使用两样本t检验,a=0.05。

2.2 结果

两组病人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I)测量结果

①焦虑状态水平,入院时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②病人术前焦虑水平高于入院时。

③入院时与术前引起焦虑的原因有差别,入院时焦虑的原因以适应环境和生活规律改变引起的紧张,缺少经济和人际关系支持等为多,术前以对手术安全,疼痛,手术损伤和效果为多。

3.讨论

焦虑,护理诊断将其定义为个体或集体在对一个模糊的非特异的威胁做出反应时所经历的不适感和自主神经系统激活状态。焦虑情绪使病人感到种种不适,对事情的应对能力降低,临床观察及有关资料报道,妇科住院患者尤其是需行子宫切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这种心理反应可能降低人体机体的免疫力影响手术及术后康复。

评定病人焦虑的存在和水平可通过倾听病人主诉,观察病人外显行为,生理反应。焦虑的表现归纳起来有:第一,生理反应:心率加快,皮肤多汗,食欲睡眠差,频繁的尿意,语音语调改变等;第二,行为方面:坐卧不宁,术前准备时拖延时间等退缩行为。由于焦虑是对模糊的非特异的威胁做出的反应,病人往往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感受,护士的观察受到护士本身对问题的认识及与病人交往时间等方面的限制,难免主观片面。参照心理学的方法,采用量表测评,使测评结论有客观性,可比性。

从上述结果看加强护理干预,对于减轻术前焦虑有一定效果,但术前焦虑客观存在,这与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应对不同问题,引起焦虑因素的强度和病人对问题的反应程度不同有关,术前在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时,如果直接将前后焦虑程度作比较不能客观反应护理效果。术前焦虑状态水平高于入院时,并不能以此推断护理措施无效。护理的作用在于减少可引起焦虑的因素,减少引起焦虑因素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

心理干预措施是对人的心理进行干预,以排解和消除焦虑心理的方法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有效的心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对预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的观察,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进行和疾病的康复,这也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需要。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38.

[2]邹恂.现代护理诊断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03,307

[3]黄晓云,等.子宫切除患者术前心理状况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118

R749.7+2

A

1009-6019(2015)01-0154-02

猜你喜欢

入院状态病人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谁是病人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病人膏育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