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职院校路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5-06-07孙媛媛
方 磊,孙媛媛
湖南省高职院校路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方 磊,孙媛媛
对湖南省7所高等职业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所开设的“综合实训”课程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课程建设思路与对策。
湖南省高职院校;路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建设;对策
“综合实训”课程是指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单项技能训练后, 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单项技能,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训练。[1]这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结合企业需求,以主要就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目标,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前期准备,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一、湖南省高职院校路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现状调查
目前,湖南省共有7所高职院校开设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笔者分别对这7所学校所开设的“综合实训”课程进行了调研,并对湖南省高职院校路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目前主要采用的两种模式进行了分析与对比,详见表1、表2。
表1 湖南省高职院校路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模式
表2 湖南省高职院校路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展的模式对比
续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湖南省高职院校路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所主要采用的两种模式虽各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共性问题。
(一)缺乏整体式设计
“综合实训”作为路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十分重要,其内容既是学校所讲授的各专业课程知识、各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又是依据企业岗位标准进行的岗位能力培训;其环境既有学校教学环境,又有企业生产的模拟环境;其考核评价既有学生实训过程的评价,又有学生完成实训项目的结果评价。
而目前,由于我们对此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在教学中仅是简单地将其视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式,都受限于其尚未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和进行整体式的设计。因此,从学生培养质量和效果来看,难以达到开设该课程的初衷。
(二)教学执行难
尽管两种模式在具体安排上存在差异,但在课程的教学载体选择上,都将工程实体作为教学项目载体,这就要求大量的教学活动要在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运行需要企业的强力支持(有的甚至要求“校企一体”),还要求工程项目(教学载体)的周期、时间节点与教学活动相匹配。
但事实上,路桥工程的项目周期通常很长,很难与教学活动的时间节点匹配,另外,工程项目的执行地点不同于车间,而有着相对较高的环境风险与组织风险,在没有政府政策支持、约束的背景下,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不但在主观上不愿意让数量较多的学生长时间呆在工地,客观上,这样做也有很大难度。而对于学校、教师而言,对此也有着同样的忧虑。
(三)实践教学条件及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伴随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办学经费也日趋紧张,实践教学经费的不足则更为突出,使得实践教学设备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2]尤其是路桥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较高,而各高职院校都缺乏相应的配套实训设备。此外,高职院校路桥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多以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青年教师为主,他们缺乏实际工程项目的锻炼,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四)缺乏“综合实训”指导教材
良好的教学质量需要以教材这一指导性文件为保证,而目前,高职院校路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尚缺乏比较理想、适用的教材。现有的实训指导书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新技术方面,都难以满足新时期路桥工程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路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原则
为了保证高职院校路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质量,体现“综合实训”课程的专业性、职业性和系统性,“综合实训”课程设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一)课程实施连续化原则
“综合实训”课程通常安排在顶岗实习前进行,并应保证充分的训练课时,周期一般不少于8个教学周,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多项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达到就业岗位的最低要求。
(二)课程设计过程化原则
高职院校路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所从事的工作涵盖了路桥工程施工全过程,主要包括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为了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能适应不同工作阶段的工作任务,要求“综合实训”课程设计必须要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整体设计。
(三)教学开展集中化原则
考虑到路桥施工项目现场的分散性和复杂性,为了保证综合实训的有效开展,避免流于形式,“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应在校内的实训室集中开展实施,任课教师要以校内的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为主,同时,应吸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四)课程内容项目化原则
高职院校路桥专业毕业生就业核心岗位为路桥施工企业一线技术员,所主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包括工程测量、现场施工组织、试验检测、工程造价的编制及资料整理。为了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能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综合实训”课程设计要结合不同工作岗位制定相应的训练项目,让学生充分体验各个工作岗位的主要技能要求,体会工作岗位的内涵。
(五)教学组织职业化原则
“综合实训”课程采用企业项目经理部的组织形式,对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管理。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使学生熟练未来的工作组织形式,加强角色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课程评价多样化原则[3]
“综合实训”课程的评价标准要与行业企业评价标准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采用课程内容与工程项目相关联的考评体系,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实现学生自我评价、项目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成果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三、对策分析
目前,湖南省高职院校路桥专业所开设的“综合实训”课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些高职院校甚至在尚未充分理解其内涵的前提下就已“粉墨登场”,采取“放养”的方式来对待。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制定科学系统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它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1.认真做好省内一流路桥施工企业调研工作,弄清楚高职路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岗位有哪些?每个岗位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哪些?每个工作任务对应的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有哪些?
2.依据调研结果归纳总结出学生应掌握的职业核心能力及所需要达到的程度,准确定义课程性质、课程目标。
3.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出具体的课程训练项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及应配备的师资和实训条件。
(二)开设“过程训练”式的课程训练项目
由于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不是特别明确、固定,因此,设计训练项目要优先考虑采用“过程训练”模式。该模式是在营造特定的仿真(或真实)工作环境条件下,选择典型、规范、完整的生产过程,由学生模拟或真实处理问题,完成整个工作流程,以提高学生的生产技术能力的综合性、系统性训练的模式。
1.训练项目的设计既要涵盖路桥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又要考虑各施工阶段主要工作任务的内容及标准,还要考虑顺利完成各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有效融合。
2.训练项目的设计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路桥工程项目作为载体,学生按照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方式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别完成此工程项目。
3.训练项目的设计要考虑组内成员的岗位定期轮换,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各工作岗位,掌握各岗位工作职责。
(三)探索全面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
“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是一个难点,既要对训练项目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训练项目完成的过程进行评价,其中的关键在于这两方面的量化考核指标的建立。
1.评价指标不宜过于细化。“综合实训”课程计分方式不宜采用百分制,评价指标也不宜过于细化,只要达到训练提高的目的就可以视为通过。因此,“综合实训”课程宜采取达标考核办法,采用等级制计分方式比较合理,同时,可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分组训练中承担的责任大小等作为取得相应等级的依据。
2.评价形式宜多样。“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实训工作全过程和项目实施成果的评估,考核评价内容包括了能力形成过程和生产操作结果两个方面。因此,其考核形式应多样化,宜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综合实训”课程评价主体应向学生小组和学生个人延伸,评价结果除教师的评估外,还应包括学生的自评和小组评估。
(四)选择灵活适用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在“综合实训”课程的组织形式中,不再适用原有的按教学班的组织形式,而应采取与施工现场相仿的项目组的组织方式,要改变原有的单门课程、单一知识和单项技能的运行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各岗位轮换、全过程参与、完整项目实施的综合训练方式。通过变革教学组织形式,不但使学生从对个别专业岗位的技能掌握,发展到对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的全面了解;从对个别知识和技能的单项训练,发展到对岗位的团队协作的综合训练,而且使学生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均得到明显的提升。
(五)培养经验丰富的课程教学团队
“综合实训”课程的指导工作对教师提出了专业知识、技能与教学方法的双重挑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还要有组织指导训练项目/任务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更新,并掌握新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
1.要重视校内专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应积极将学校的专业教师送到路桥施工现场参与实际工作,且参与周期不能少于半年;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到施工企业兼职,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积极报考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将他们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2.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应打破高职教师来自于高校这种单一来源渠道,而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第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走上讲台,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以吸引更多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六)建立趋近现场的课程教学资源
“综合实训”课程需要综合性的教学方案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
1.要大力开发“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学大纲、教材等基础性文件。“综合实训”课程属技能训练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为主要目标。因此,其教材需要教师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吸纳和更新知识点和技能点,从而建立一套以活动为中心、立体化、动静结合、多种介质结合的教材体系。除教材外,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基础性文件都需要教师去大力开发。
2.加快配合教学所需要的实训条件建设。实训条件是“综合实训”课程实施效果的保证。实训设备及训练软件要有模拟操作性,以便于完成接近企业实际的生产、服务过程。实训场所和相应的教学资源要有真实性,以便于反映接近现场的真实工作气氛,满足“做中有学、学中有做、边做边学”的实训模式。同时,实训环境还应具有适应专业群的可组合性,以提高教学实训条件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1]梁琦.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0(10):45-47.
[2]王建平,胡长明,李慧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122-124.
[3]吕振凯,毕万新,熊丽华.对高职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3):74-75.
[责任编辑 盛 艳]
方磊,男,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路桥专业教学、桥梁结构计算;孙媛媛,女,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路桥专业教学、桥梁施工工艺。
G712
A
1674-7747(2015)27-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