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超声表现
2015-06-06闫加勇胡勇军左汴京
闫加勇,胡勇军,左汴京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超声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超声表现
闫加勇,胡勇军,左汴京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超声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经临床诊断明确的6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超声表现,重点观察肠壁回声、厚度及血流情况。结果:61例腹型紫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节段性或广泛性肠壁增厚,以黏膜下层最明显,回声减低;增厚肠壁血流信号较周围正常肠壁明显增多;病变多位于小肠,病变肠管蠕动明显减弱;常伴有周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腹、盆腔积液。结论:超声可作为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常规首选检查方法,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与疗效观察。
紫癜,过敏性;儿童;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中2/3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因而称腹型过敏性紫癜[1],临床表现为严重腹部疼痛、呕吐和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早于皮疹。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2月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6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超声图像,旨在探讨该病的超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1例,男38例,女23例;年龄3~12岁,平均7岁;病程6~31 d;冬春季节发病40例,夏秋季节发病2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 h至3 d不等。患儿入院时均有急腹症表现,以腹痛为主,合并皮疹33例,呕吐15例,血便10例,腹泻3例。就诊时伴有轻微皮肤紫癜33例,17例入院后出现皮肤紫癜,11例直至康复未出现皮疹。实验室检查:凝血实验、血小板计数正常,白细胞增高12例,血沉加快8例,大便隐血阳性10例。61例均符合200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2]。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U 22腹部彩超仪,L5-17探头,频率为5~17MHz,C8-5探头,频率5~8MHz,低频与高频探头相结合扫查。患者取仰卧位,依次检查整个腹腔,在病变处转动探头作多切面扫查。
2 结果
2.1 超声表现 61例急腹症患儿均不同程度出现节段性肠壁增厚,其中45例为单发的肠壁增厚,占73.8%,9例为多区域的肠壁增厚,占14.8%。病变段肠壁不均匀性增厚,全程厚度为4~11mm,以黏膜下层为主,呈均匀性低回声,横断面呈“面包圈样”(图1a),肠壁结构清晰,黏膜及浆膜层多光整,部分黏膜层不平,可见点状回声附着。病变沿肠管走行,弥漫性扩散,可呈节段分布,主要分布小肠,其中3例合并结肠病变,占4.9%。病变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肠蠕动明显减弱,CDFI示增厚肠壁血流信号较周围正常肠壁明显增多(图1b),为动静脉频谱,Vmax 13.5~18.7 cm/s,RI 0.46~0.60。
本组35例(占57.4%)合并受累肠管周围肠系膜回声改变,其中28例表现为高回声,7例为不均匀低回声。53例(占86.9%)伴周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长椭圆形,实质内皮、髓质分界欠清,未见钙化及无回声区。48例(占78.7%)伴腹、盆腔积液。3例(占5.0%)继发肠套叠,横切面可见“同心圆征”,截面大小26mm×28mm~27mm×36mm,套入长度45~76mm,套入肠壁厚度4~6mm,鞘部厚3~5mm,后经空气灌肠后复位。
2.2 治疗后复查 经抗过敏及对症治疗3~7 d,患儿腹痛明显缓解,9例自行出院未复查,52例行超声复查。20例增厚的肠壁(>8mm)恢复至4~6mm,肠壁血流信号较前明显减少,32例增厚的肠壁(4~8mm)基本恢复正常。38例腹、盆腔积液消失,10例腹、盆腔积液较前明显减少。40例增大淋巴结有变小趋势。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为血管炎综合征的一种常见类型[3]。一般学龄儿童多见,冬春为发病的主要季节。该病的病因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感染、遗传、药物、疫苗及某些食物诱发等因素。发病机制中以体液免疫异常为主,T淋巴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参与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4]。
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是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腹痛、关节痛、便血、血尿、蛋白尿,常见于2~8岁儿童,以消化道损害为主,小肠最常受累。由于广泛的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呈急性炎症反应,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间质水肿,肠壁黏膜充血水肿,多发生出血性糜烂[5]。声像图表现:受累肠壁增厚,以黏膜下层为主,呈均匀性或非均匀性,回声减低,造成肠腔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病变沿肠管走行,弥漫性扩散,呈节段分布,长轴呈“腊肠样”改变,短轴呈“面包圈样”改变,主要分布于小肠,可能与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与食糜或相关刺激物的接触面积最大且毛细血管分布丰富有关[6]。病变肠管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肠蠕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可伴腹腔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赵玉华等[7]报道正常肠壁小血管最大速度17.5~24.4 cm/s,RI 0.72~0.90。本组患儿的CDFI示增厚肠壁血流信号较周围正常肠壁明显增多,动脉频谱Vmax 13.5~18.7 cm/s,RI 0.46~0.60,较正常肠壁血流速度稍减低,RI下降;原因为红细胞和血浆通过破裂口漏入组织间质,且白细胞受内皮细胞炎性因子的趋化作用也移至病变区,造成大量物质淤积在末端毛细血管网内及其周围,导致小血管流速减低[8]。
过敏性紫癜大多起病急,各种症状可以不同组合,出现先后不一。本组33例(占54.1%)出现胃肠道症状时伴皮肤紫癜,12例(占19.7%)在12~24 h后出现紫癜,5例(占8.2%)在48~72 h出现紫癜,11例(占18.0%)直至出院未出现紫癜。对于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特别是腹痛就诊的急腹症患者,在未出现典型皮肤紫癜之前,首先要与外科常见病相鉴别,如急性阑尾炎、肠套叠、Crohn’s病等:①急性阑尾炎多于右下腹见“腊肠样”有盲端的管状结构,周围系膜有不同程度增厚、回声增强等改变。②肠套叠纵切面呈“套筒征”,横切面呈“靶环征”。③Crohn’s病多为末段回肠肠壁全层增厚,厚度可达6~8mm,肠壁层次可辨,当有慢性穿孔或肠瘘时可见局部肠系膜增厚呈高回声,肠间可见不规则的条片状低回声粘连带,并可见局部或肠间脓肿[9]。发现腹型过敏性紫癜并发症为超声检查的优势[10]。腹型过敏性紫癜虽较少出现并发症[11],出现则进展迅速。本组患儿在住院期间有3例出现腹痛加重的情况,超声检查发现“同心圆征”,经空气灌肠后均复位。
总之,超声可协助临床发现早期皮肤表现不典型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另外,超声还可随时复查肠壁恢复情况,及时了解有无并发症,可作为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首选检查方法。
图1 男,5岁,腹痛3 d 图1a 短轴肠壁全层增厚,以黏膜下层为主(细箭),周围网膜增厚、肿胀(粗箭),呈“面包圈样” 图1b CDFI示增厚的肠壁彩色血流信号丰富(箭头)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8.
[2]Ozen S,Ruperto N,Dillon MJ,et al.EULAR/PReS endorsed consensus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ldhood vasculitides[J].Ann Rheum Dis,2005,65:936-941.
[3]胡原,何静波,陈文娟.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4):269-271.
[4]唐雪梅.过敏性紫癜病因及免疫发病机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1):1634-1636.
[5]Esaki M,Matsumoto T,Nakanura S,et al.GI involvement in Henoch-Schonlein purpura[J].Gastrointest Endosc,2002,56:920-923.
[6]王宁,钱林学,贾立群,等.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超声表现[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2010,14(5):432-435.
[7]赵玉华,江泉,俞颂革,等.消化道血管二维彩超的探寻与临床意义之一——正常肠壁血管的显示方法和二维彩超图像[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5):362-366.
[8]Glasier CM,Siegel MJ,McAlister WH,et al.Henoch-Schonlein syndrome in children:gastron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J].AJR Am J Roentgenol,1981,136:1081-1085.
[9]贾立群,王晓曼.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1.
[10]Couture A,Veyrac C,Baud C,et al.Evaluation of abdominal pain in Henoch-Schonlein syndrome by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J].Pediatr Radiol,1992,22:12-17.
[11]方湘玲,易著文,党西强,等.儿童过敏性紫癜236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46-49.
2014-06-26)
10.3969/j.issn.1672-0512.2015.01.029
闫加勇,E-mail:2809144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