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气活血化痰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2015-06-06耿振平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胸痹补气稳定型

耿振平 徐 毅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郑州 450004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积极开展冠心病的防治研究刻不容缓。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易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故其防治尤为重要,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冠心病的治疗取得巨大进步,但仍有一定的不足,笔者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化痰中药可进一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不仅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而且能够进一步防止再发,延缓冠心病进展,现将应用自拟补气活血化痰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病例均为2010年9月—2014年5月在本院门诊以及住院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3.36±8.67)岁,平均病程(6.32±3.24)年;对照组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4.13±8.21)岁,平均病程(6.17±3.48)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0年颁布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根据“胸痹心痛证候”诊断标准,结合相关文献,临床调查,制订气虚血瘀痰阻证候诊断标准为胸痛或闷,劳则加重,气短,乏力,舌隐青或瘀斑,苔腻,脉沉滑或细涩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口服消心痛、倍他乐克、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林等,病情严重者,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4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补气活血化痰汤治疗,方药组成为黄芪30g,党参20g,陈皮15g,半夏15g,茯苓15g,丹参15g,赤芍15g,水蛭12g,降香15g,葛根15g,郁金15g,甘草3g,每日1剂,每剂水煎取汁400ml,早晚2次温服,14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与心电图ST段改变情况。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考文献[2]制订。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发作次数较治疗前的减少率大于80%;有效:心绞痛症状部分改善,发作次数较之前减少率为50%~80%;无效:心绞痛改善未达到上述显效或有效标准。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和进展。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基本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的降低,以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进展: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25%以上),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平坦T波变为倒置,以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60,例,%)

2.2 心电图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心电图结果比较(n=60,例,%)

3 讨论

西医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其病理机制为不稳定斑块表面破裂,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胸痹之“胸”为病位,“痹”阐述了病机,“痹”者,痹阻不通之意,历代医家论述胸痹的病因主要为劳逸失度、情绪过极、饮食不节、外邪侵袭、脏腑病变等,病机归纳为“本虚标实”。本虚根源于脾肾,不荣则痛;标实为气滞、血瘀、热结、寒凝、痰浊阻遏胸阳,闭阻心络,痹而致痛,即不通则痛。因此本虚是发病的基础,标实是发病的条件。结合本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属气虚血瘀痰阻之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指出心阳虚应为胸痹心痛的主要原因,即本虚;气虚导致血瘀,生理上津血同源,病理上痰瘀同病,有血瘀乃而有内生痰浊,所以血瘀、痰浊当为标。故治疗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标本兼治,从益气化痰,活血通痹论治。

自拟的补气活血化痰方由黄芪、党参、茯苓、丹参、赤芍、水蛭、降香、郁金、陈皮、半夏、葛根、甘草等中药组成。方中运用大量黄芪,使脾胃之元气得以大补,从而气旺则血行,瘀去则络通,是为君药;党参补气以助黄芪之用;茯苓健脾益气,既可以助黄芪、党参益气,又可以除湿化痰;丹参味苦微寒,善入血分,通行血脉,与黄芪相配伍,行中有补,三药相合,益气化痰活血,共为臣药;赤芍清热凉血,化瘀止痛;水蛭为血肉有情之品,破血逐瘀力甚强,善治难治之陈病久疴,而不易伤正,清·张锡纯云:“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唯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降香理气活血止痛,善治胸痹刺痛;郁金活血行气止痛,为气中血药;陈皮性温气香,理气化痰,为治痰之要药;半夏辛温,善治胸中之湿痰;葛根通经升津,既治津亏之体,又助阳气通行,共为佐药;甘草益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现代药理学[3]认为黄芪能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增强心肌收缩力;赵明镜等[4]证明党参能使急性缺血心肌免受再灌注损伤;茯苓提取物能增加土拔鼠和蟾蛛的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5];丹参中的丹参素对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可产生抑制效果,防止动脉粥样硬化[6];秦鉴等[7]通过研究证明水蛭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且能降低血黏度,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赤芍、降香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沈绍功等[8]通过实验研究表明陈皮等调脂中药具有降低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的作用;半夏水煎醇沉液可增加离体心脏冠状动脉流量[9]。诸药合用,攻补兼施,泻实补虚,共奏化痰活血,宣痹止痛,标本兼治的目的。

综上所述,补气活血化痰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28(6):409-412.

[2]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9-141.

[3]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02-503.

[4] 赵明镜,王硕仁,吕唏莹.党参对急性心肌缺血犬左室功能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4):30-31.

[5] 李玉平,李林.茯苓的临床新用途[J].职业与健康,2000,16(8):122-123.

[6] 林峰,石杰.丹参活性成分的药效药理作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2):3813-3814.

[7] 秦鉴,金明华,邓江华,等.化湿和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9):519-522.

[8] 沈绍功,韩学杰,周玉萍,等.正心泰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1,10(2):64-66.

[9] 韩佳瑞,张春芳,安静,等.刺五加粉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89-190.

猜你喜欢

胸痹补气稳定型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夏季养生 重在补气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