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愈创散治疗感染性创面45例
2015-06-06武玉锦沈
武玉锦沈 凌
解毒愈创散治疗感染性创面45例
武玉锦1沈 凌2
感染性创面;解毒愈创散;中医药疗法
外伤后创面感染是临床常见并发症,感染后轻则皮肤肌肉腐烂,重则致肌腱或骨端外露或坏死[1],及时、有效治疗感染性创面,对促进创面早日愈合具有重要意义。解毒愈创散是我院治疗外伤感染创面的经验方,笔者应用解毒愈创散治疗外伤性感染创面,与呋喃西林比较,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骨科门诊及病房外伤性感染创面患者90例,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17~59岁,平均(37.6±7.25)岁;创面面积平均(9.26±2.12)cm2。对照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18~58岁,平均(37.8±6.85)岁;创面面积平均(9.13±2.54)cm2。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有明确的外伤病史;②具备局部感染创面一般特征;③排除特异性感染情况;④无全身性感染表现;⑤不合并使用其他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
1.3 排除标准 ①恶性皮肤溃疡;②梅毒、结核杆菌、真菌、绿脓杆菌引起的特异性感染性溃疡;③神经营养性溃疡;④有窦道、漏管、死骨形成者;⑤空腹血糖在10mmol/L以上的糖尿病皮肤溃疡;⑥孕妇及哺乳期患者;⑦溃疡面积>25cm2或<4cm2。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首次治疗均行清创术,取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显示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并选用敏感抗生素口服或静滴抗感染治疗。彻底清除坏死及失活组织,创面常规消毒。
治疗组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解毒愈创散(由当归、白芷、紫草、血竭、黄芩、生地、血余炭等中药免煎颗粒组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制剂科经标准程序制备成灭菌中药粉剂,50g/瓶)调成稀糊状,均匀外敷于创面,覆盖无菌纱布,隔日换药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对照组:用浸沾呋喃西林溶液的无菌纱布湿敷创面,覆盖无菌纱布,隔日换药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分泌物的量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参照《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对创面分泌物的量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进行分级。分泌物的量:1级:创面愈合;2级:渗液湿透纱布≥6层,但≤12层;3级 渗液湿透纱布12层以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1级:创面愈合;2级:肉芽颗粒呈鲜红色,触之易出血;3级:肉芽色暗,水肿,触之不易出血。
2.2.2 创面愈合率 用直尺测量创面最大长径和最大宽径,出现上皮后以上皮爬行的边缘为界进行测量。创面面积=最大长径×最大宽径;创面愈合率(%)=(用药前创面面积-剩余创面面积)/用药前创面面积×100%[2]。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痊愈:创面全部愈合,无痂下积脓等假愈合现象;显效:创面面积缩小范围>75%,无脓性分泌物,肉芽组织新鲜颜色鲜红;有效:创面面积缩小范围>25%,无脓性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肉芽组织色红;无效:创面面积缩小范围<25%,创面脓性分泌物无明显减少,肉芽组织色暗,创面无明显缩小趋势。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3 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 两组治疗后创面愈合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28天两组创面愈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s)
表2 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s)
注:与第14天比较,▲P<0.05;与第21天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45 45第14天32.60±2.93* 26.88±6.28第21天76.38±5.59*▲50.83±6.99▲第28天93.89±8.91*▲#72.76±9.87▲#
3.4 两组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均随治疗时间延长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愈创散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优于呋喃西林。见表3。
表3 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例)
3.5 不良反应 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出现局部皮疹,停药后皮疹消失。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变化。
4 讨论
感染性创面的治疗一直是骨外科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通常应用呋喃西林、雷佛奴尔、庆大霉素等药物湿敷治疗,虽然对感染的控制有一定疗效,但对创面的愈合收效欠佳。
感染性创面属于中医“溃疡”、“疮疡”范畴。解毒愈创散由当归、白芷、紫草、血竭、黄芩、生地、血余炭等中药组成,功效解毒化瘀、祛腐生新。组方中当归补血活血兼行气,增大剂量能增强补气生血、祛腐提脓功效;白芷、紫草具有凉血活血、解毒排脓、生肌之功;血竭具有活血散瘀、止痛生肌的功效;黄芩、生地清热解毒、益阴生津;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生肌。研究[4]表明,当归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及慢性损伤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白芷具有抗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以及人型结核杆菌等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实验[6-7]证实,紫草在体外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上皮生长,从而起到抗菌消炎、生肌祛腐的功效。研究[8-9]表明,血余炭能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解毒愈创散能促进感染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率。
[1]孙绍卫,田心义,陈江,等.九华膏治疗外伤性创面感染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06,18(9):24-25.
[2]唐洪涛,李培峰,程真真.参术生肌汤治疗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3):31-3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64.
[4]徐广侠.当归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3):29-30.
[5]周淑敏.白芷香豆素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4,35(3):141-144.
[6]宓伟,王志强,邱世翠,等.紫草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20(9):13-15.
[7]丁继存,杨六中.祛腐生肌膏促进创伤感染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225-227.
[8]邱彦,鲁毅,段靖,等.血余炭纳米纤维膜促进家兔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13,31(6):438-458.
[9]董小胜,黄洁靖,张林,等.中药血余炭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9,15(12):85-86.
(收稿:2015-06-20 修回:2015-08-07)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No.YZ-1517)
1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北京 100072);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骨科(北京 100053)
武玉锦,Tel:13522553128;E-mail:wyido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