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构主义视角下多类型职业教育间学分互认制度初探
2015-06-05谢晓轲董俊华
谢晓轲 董俊华
摘 要: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新时期职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结合网络时代“碎片化”学习的特点,采用零存整取式策略在高职院校、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之间推行学分积累互认制度是一种有益尝试。
关键词: 新建构主义 零存整取 学分互认 职业教育
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明确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
新时代学习呈现出“碎片化”这一特点,我国学者对这一现象做了总结归纳,2011年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学者王竹立最先提出新建构主义理论,并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引起广泛讨论。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为“学习就是建构,建构蕴含创新”①。王老师进一步指出,为了应对网络时代知识碎片化的挑战,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其实质就是通过不断地改写、使碎片化的知识逐渐整合起来,并与个人原有的知识体系实现对接,从而达到化零为整的目的,最终实现知识创新②。
目前国家大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对我们很有启示。借鉴国内外学分互认制的成功经验,利用新建构主义的研究成果进行创新思考,将“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灵活运用在不同职业教育类型的学分互认过程管理中,丰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学分银行”建设,从而为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职业教育有效衔接提供保障。
一、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学分特点
(一)学分来源的多样化。
新建构主义是针对网络时代学习特点特别提出的学习理论,针对的是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面临的信息大爆炸状态,造成信息量大、信息质量差、信息价值低等问题,从而产生的信息超载现象③。
职业教育的学生有着许多来源,可能是普通中学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升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可能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或普通中学的学生选择升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也可能是成人高校或社会人士选择进入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等。学生来源的多样化必然带来学习途径的多样化,不同类型的学生可能接受不同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梳理各类学习方式,为不同的学生打通上升通道,实现“不拘一格”选拔培养人才,这就要思考如何衡量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量化考虑就是知道学生已有多少学分。
(二)学分管理的积累化。
“知识的碎片化是由学习的碎片化造成的,解决之道是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盲目跟从前人确定的学科知识体系”。有继续学习意向的职业教育学生有各自不同的前期基础,面临的可选择的学习途径也不相同,学习可能零散、间断、宽泛的,在上升通道中就要考虑如何合理量化学分。
在“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中,王老师提出“‘零存的关键是学会选择,‘整取的关键是不断写作”。在这里“整取”的要求显然是针对有很强自我学习能力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提出的,针对职业教育的学生,笔者粗浅地转化“零存”是有继续学习学生的一种积累,是一个向学生的学分账号不断存入的过程;“整取”则是对其学习的一种认可,是对学分的提取,为学生打开继续学习的上升通道。
二、实施“零存整取式”学分制管理的基石
在高职院校、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之间,推行学分积累互认制度,使各级各类课程通过学分相互联系、沟通和衔接,实现学分从各教育类型各种层次间顺利转换,国外其他国家的学分互认制度给我们有益的启发。
(一)成立学分互认联盟,健全学分互认保障机制。
从高职院校内各专业群之间的学分互认为切入点,扩大到佛山市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及成人高校,成立学分互认联盟,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同时健全联盟内部学分互认的相关制度,明确责权,确保学分互认落到实处。以地方高职院校为中心,结合职业教育面向一线重实操的要求,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切实考虑,联合企业人员及政府技能认定部门,制定合理的学分认定标准,为企业人员继续学习打开通道。
从制度形成到专业实践,形成切实可行的学分互认运行机制。首先在地方政府的协调督办下,地方高校间建立学分互认联盟,并由政府督导建立学分互认实施的保障机制和监督体系;其次构建学分互认联盟内部关于学分积累与互认实施、管理的制度,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学分积累与互认模式,并在学分互认联盟内部建立统一的学分积累互认评价标准,最后探索形成科学可行的学分积累互认运行机制。
结合职业教育“适应需求,面向人人”的内涵要求,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特点,构建学分积累互认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置资源模块、交流和评价模块,构建开放性的职业教育类型,以高职院校为中心,从学习方式和交流途径上实现多类学生学习的积累认证,以目标为动力,促进学生对学分账号的“零存”;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学分认证,实现学生学历和技能的提升,同时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以评促学,达到“整取”的目的(实施框架见下图)。
高职院校、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学分积累互认机制实施构架图
(二)建立一个公认的课程学分标准及转换模式。
信息时代时间的碎片化分隔带来学习的碎片化积累,开放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各院校间的学分互认制度的尝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标准量化学分。推行学分互认制度涉及众多内容,在学历教育中,同类别同层次院校的学分互认已逐步实现,但是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校间的尝试却处于萌芽状态。欧洲学分体系中,引入基于学习效果的模块化课程概念,当学习者完成课程模块学习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后,即可获得模块学分。在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中,行业中不同层级的技术技能证书通过“培训包”中的课程模块学习来获取,对应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的技术被转化为可评估的能力标准,并以能力单元的形式反映,增强学习针对性④。
在高职院校、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之间,推行学分积累互认制度,课程模块化设计是一个必然选择,模块化有助于建立起一个适应性强、可灵活变通和有严格标准的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和成绩认定提供行动指引。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院校间推行学分互认,要考虑化整为零,首先在同类别同层次领域内建立各自的学分标准体系,再确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间的互认系数和连接方式。在学历和非学历的衔接方面,社会多部门要协作,职业教育领域需要劳动人事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及企业等共同参与,确定统一的课程学分标准和转换模式。
(三)制定质量评估标准,提高社会认可和观念的转变。
网络的快速普及和应用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职业教育的学生面临更多的操作性技术的学习,因此现实的生产情境中的学习也是重要环节。个人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如何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考虑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估标准,破除唯考试是从的传统观念。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各参与院校,并指导其制定质量评估标准,采取外部评估和内部监管相结合的手段保证学习质量。首先,成立对应管理机构和部门对提供学分互认课程的院校机构进行评估,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软硬件配备上把关,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其次,院校机构内部要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在课程教学和考核、学位授予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监控⑤。
(四)重视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克服网络课程建设中的重堆砌轻选择问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打造的是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开放性首先体现在学习资源的选择上,网络学习资源是信息时代必备的学习资源,也是便于利用和高效的学习资源,但是传统网络课程设计制作中,存在不经选择地堆砌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无所适从的现象。信息技术虽然高速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不均衡的情况,职业教育的学生可能自身就存在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高的现象,加上网络课程中经常使用超链接网状结构组织教学内容,超媒体阅读易造成学习过程中的信息迷航和信息超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⑥。因此,对现有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筛选,精建并高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保证建有所用、学有所选,是保证学分互认制度实施的前提条件。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安排,联合高职院校、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集中优势资源,抽取“精兵强将”,建好网络课程,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职业教育领域不同院校间的零存整取式学分互认设想
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对现代职教体系做了深入的论述,在新的体系中,高职教育向下衔接中职教育,向上衔接应用技术本科教育,高职院校要在“两头衔接”上发挥重要的“多元立交”和引领作用。在高职院校、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之间,推行学分积累互认制度,尝试以高职院校为中心,通过两条路径实现学分积累与互认,即横向路径,不同地域、相同类型高职院校之间学分积累与互认;纵向路径,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高职院校、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的积累与互认。
(一)高职院校内部各专业群之间学分互认。
在同一高职院校内,结合学校专业群设置,开发相应专业的学分互认体系下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群为建设单位,制定同一专业群的课程学习模块,并分配相应学分,为本校内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主选择提供条件。
(二)高职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
以区域内多所高职院校为实施主体,保证不同高职院校间学生专业群内学习的学分可以互认。同时开发专业群建设资源库,丰富网络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时空学习资源,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保证学生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自主学习。
(三)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
以地方高职院校为主体,联合区域内的其他中职学校,充分考虑中高职相似专业学习中的相似点,制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零存”式学习管理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灵活实施,高职院校认可中职已经学习课程中取得的学分,避免重复学习。同时邀请职教专家,中高职院校教师一起,联合企业人员,开展职业能力标准分析研讨会,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统一分配学分,且学分在中高职院校间互认,保证中高职顺畅衔接。
(四)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
打通职业教育学生的上升通道,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两头衔接”的作用,高职教育要主动向上衔接应用型技术本科教育,专本科院校联合探行“实训室+工作室+创新室”递进式技术创新育人模式,结合不同阶段的学习特征,使职业教育的学生由单纯的单项技能学习拓展到对实际工作中协同合作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的掌握,再到创新潜能的开发。同时构建“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强设计”课程体系,以高职为起点,拓宽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灵活构建专业课程技能模块,让学生根据自身要求灵活选定专业技能模块,专本院校联合对同一模块学习分配学分,且相互认可,为学生转段考核提供直接依据。
(五)学校教育与开放大学之间的学分互认。
开放大学因其教学和招生的灵活性,同时因其覆盖面广,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提供更多选择,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学校教育与开放大学之间互为补充,利用开放教育的优质资源,增加更多的人文素养、社交礼仪等课程,且为每一类型的课程划分学分,在学校教育中予以认可,并且可以抵消学校的专业学习中同类模块的学习要求,拓展学生学习的场所,增加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利,方便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就地就近学习。
四、结语
采用零存整取式策略在高职院校、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之间推行学分积累互认制度,是在吸收国内外学分管理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开放性职业教育的有益尝试,其中的许多细节有待进一步探讨完善,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注释:
①王琪璐.基于新建构主义的高校课程学习活动设计平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②王竹立.零存整取:网络时代的学习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3(03).
③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
④彭丽茹.学分互认制度的国外实践探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46.
⑤彭丽茹.学分互认制度的国外实践探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48.
⑥冷国华,许翊,束锁平.新建构主义理论支撑下的网络课程建设和教学应用[J].镇江高专学报,2012-4.
参考文献:
[1]王琪璐.基于新建构主义的高校课程学习活动设计平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王竹立.零存整取:网络时代的学习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3(03).
[3]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
[4]彭丽茹.学分互认制度的国外实践探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48.
[5]冷国华,许翊,束锁平.新建构主义理论支撑下的网络课程建设和教学应用[J].镇江高专学报,2012-4.
项目来源: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专本衔接协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基于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立项编号:GDJY—2014—B—b072)”和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终身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多元化学分制改革的机制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