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苏州的实证研究

2015-06-05沙国华王仲君

关键词:意愿子女养老

沙国华,王仲君

(苏州科技学院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苏州的实证研究

沙国华,王仲君

(苏州科技学院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分析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居家养老是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但随着“421”家庭结构的出现,居家养老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机构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政府在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居家养老的同时应转变老年人的养老观念,社会也应在多方面支持与发展社会化的养老机构,让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

养老意愿;影响因素;苏州市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可知,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13.28%,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18亿,占总人口8.87%。同时,根据2014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至2020年,我国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421”家庭结构、“空巢家庭”的逐渐出现无疑使我国养老形势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因此,研究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文献综述

在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方面,陶涛、丛聪将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为自身特质、健康状况、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四类,并指出子女是否孝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影响显著,而配偶是否健在以及子女的数量影响微弱。[1]牛喜霞、秦克寅、成伟在城市居民社会化养老意愿的调查研究中认为,年龄与性别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而居民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化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是影响居民对社会化养老选择的两大主要因素。[2]杨晓龙在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研究中,基于烟台市的调查资料得出: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不断增加,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影响显著,月收入影响不显著。[3]

在研究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的方法方面,大多数研究局限于运用Logistic和Logit模型对因变量是二分变量的情况进行分析。康琪雪、张恒铭在研究居民购买养老地产意愿影响因素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户籍、职业、收入等因素影响比较显著。[4]陈建兰在空巢老人养老意愿的研究中,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得出:户籍因素影响显著,与子女关系及房屋建筑面积影响不显著。[5]罗楠、张永春在城市老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分析中,基于个人特征、健康状况、代际支持、孝道观念四个维度进行Order Probit模型方法的实证研究,并指出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6]

在研究老年人养老意愿的视角方面,国内大部分研究将研究对象集中于现在已经处于老年阶段的老年人,很少涉及目前未步入老年的准老年人群体。谭涛、张燕媛、陶璐对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态度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研究发现不同婚姻状态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存在明显差异。[7]龙书芹、风笑天对江苏四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选择为65岁以下的已婚者,一方面可以了解人们在养老意愿方面的代际差异,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出老年人和准老年人之间养老意愿的差异。[8]封婷、李彦博、陈茗在队列效应的作用下对老年人和准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进行分析,并指出队列效应和年龄效应在养老意愿中起到不同的作用。[9]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内关于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的研究主要存在研究对象和视角不够全面、方法不够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大多数研究认为,年龄对养老意愿的影响显著,但这只是表面上指出了不同队列在目前时点上由于年龄的不同而带来的影响差异。因此,笔者将研究对象分为60岁及以上和60岁以下两个群体,并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分析了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

二、数据来源及模型选择

(一)数据来源

选择苏州市区具有代表性的社区为样本来源,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时间为2014年11—12月,调查对象主要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和即将进入老年的准老年人。

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主要采取三阶段的抽样程序:第一阶段的抽样单位是街道,第二阶段的抽样单位是社区居委会,第三阶段的抽样单位是社区被访者。整个调查涉及5个城区的9条街道,每条街道随机抽取1个社区居委会(见表1)。本次调查由专业的调查员持问卷面对面进行访问,为解决语言问题,调查过程中配有苏州本地的调查员。调查历时2个月,共发放问卷200份,获得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93%。

表1 苏州市区社区调查地点分布统计

(二)模型选择

Probit模型是一种广义的线性模型,服从正态分布。目前对于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的调查很难获得连续性的统计数据。近年来,对离散选择问题的研究采用比较多的方法是Logistic和Logit模型,研究的变量是二分变量。而养老意愿方面的研究是多分类的有序变量,且为离散型数据。因此,使用有序Probit模型进行研究是比较合理的。

有序Probit模型是受限因变量模型的一种,它是利用可观测到的显变量建立模型,研究不可观测的潜变量变化规律的方法。以Yi表示在(0,1,2,…,m)上取值的有序响应,关于Yi的有序Probit模型可由以下公式表示:

Yi=0,1,2…的概率分别为:其中,Y*i表示研究中涉及的潜变量,即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是无法直接观测到具体数据信息的;但Yi是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变量; Xi是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解释变量;β代表待估的参数;εi是随机扰动变量;K是可能出现的状态参数;αi是区间的分界点;φ是标准正态分布函数。[10]

(三)变量的选择与描述

1.变量的选择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原则:根据苏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9064”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养老。因此,笔者将养老方式的选择划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

在解释变量的选取上,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分析与融合,将解释变量分为自身特质、健康状况、家庭环境、代际支持和社会环境等5个类别[1],并进一步选取了18个解释变量(见表2)。

表2 变量解释及赋值

2.变量的描述

调查对象分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60岁以下的准老年人,两个群体的调查样本比例为6∶4。其中,男性占54.42%,女性占45.58%,男女比例均衡,可以排除因性别因素对养老意愿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占82.7%,未婚的占7.2%,离异及丧偶的占10.1%;从身体状况看,身体状况一般及较好的占67.4%,身体状况较差的占32.6%;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33.2%,高中学历占35.3%,初中学历占24.6%,小学及以下的占6.9%;从月收入方面看,500元以下的占21%,500~1 000元的占19.4%,1 000~2 000元的占25%,2 000~4 000元的占17.3%,高收入的相对较少。

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通过对上述5类解释变量的交叉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自身特质对养老意愿的影响

性别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选择影响不显著。有超过60%的男性老年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同样,女性老人70%不愿入住养老机构。年龄对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影响显著,高龄老人更不愿意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相比之下,低龄老人思想较开明,有将近45%表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影响显著,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有近75%不愿意去机构养老,而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更是达到50%以上。月收入和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月收入也会相对较高,所以两个因素影响作用类似。在婚姻状况方面,有老伴的老人相对于没有老伴的更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前者比后者高出16.2%;同样,有子女的老人相对于无子女的也更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前者比后者高出20.3%。

(2)健康状况对养老意愿的影响

健康状况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健康的老人身体方面也比较健康。身体状况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选择影响显著,身体状况较好(很健康、健康、一般)比身体状况较差(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更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两者相差50%左右。而心理状况对养老意愿的选择影响不显著,心理健康(无所谓、开心、非常开心)的老人愿意选择养老机构的占比为45%左右,而心理不健康(非常压抑、比较压抑)的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占比为53%左右。

(3)家庭环境对养老意愿的影响

“与子女同住的看法方面”对养老意愿的选择影响显著,愿意同住(非常同意、同意、无所谓)的老年人几乎有80%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而不愿意与子女同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老年人近70%愿意选择养老机构养老。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其是否愿意与子女同住,与子女关系不好的老人更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家庭成员的数量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选择影响显著,子女相对多的老人更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孤寡老人则基本都愿意入住养老机构。

(4)代际支持对养老意愿的影响

这一类别的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内在的联系。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方面越支持,老人则越愿意入住养老机构。而在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等方面,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选择影响显著,子女在这方面对老人支持越多,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选择意愿越弱。

(5)社会环境对养老意愿的影响

政府提供的养老资源对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影响显著,对政府提供的养老资源满意(非常满意、满意)的老年人约有75%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同意(非常同意、同意)“以房养老”的老年人中有近60%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同时,“养儿防老”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选择影响显著,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中同意该看法的约占36%。

三、实证研究

(一)估计结果

考虑到不同年龄的老年人由于所经历的时代不同,他们对养老方式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选择。因此,在模型分析时将老年人分为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两个样本,利用Stata12.0软件对苏州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进行有序Probit模型估计。

模型分析显示,城市老年人总体养老意愿的均值为2.01,这表明整个社会的养老方式不是单一地以居家养老为主,养老意愿也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养老意愿的均值为1.9,由于他们所经历的特殊年代,其养老观念比较传统,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主。60岁以下的准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均值为2.1,这表明这一群体主要倾向于多种养老方式相结合。

(二)模型分析

1.自身特质变量对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影响效应的解释

自身特质对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为30.259 3,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城市老年人自身特质对养老意愿的选择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见图1)。在反映老年人自身特质的可观测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对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见表3),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程度的提高,老人会更加关注多元化的养老方式。性别、月收入、婚姻状况对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老年人养老意愿的选择出现了趋同,所以性别和婚姻状况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而月收入在理论上应与养老意愿的选择显著相关,但可能由于老年人在消费观念等方面比较保守,对机构养老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所以月收入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图1 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路径分析结果①

①图1是总体样本在经过有序Probit模型估计后,进一步利用Stata12.0软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模型构建与分析,最后验证不同类别的显变量对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是否具有整体性。社会环境类别未列出是由于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中该类别影响不显著。

表3 Order Probit模型估计结果

2.健康状况变量对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影响效应的解释

健康状况对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361 7(见图1)。在反映健康状况变量的可观测变量中,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与养老意愿的选择呈负相关的关系(见表3),即健康状况差的老人对社会化的养老需求更大,这可能是城市老年人的收入相对较高,再加上“421”家庭结构的日益增多,子女无暇照顾老人,于是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会选择社会化的养老方式。

3.家庭环境变量对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选择效应的解释

家庭环境变量对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523 4(见图1)。在反映家庭环境变量的可观测变量中,“与子女同住的看法”和“子女的数量”两个变量对老年人的养老意愿选择呈正相关(见表3),即越不同意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对社会化的养老模式越关注。这可能是老年人试图通过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来满足自己的养老需要,同时可以减轻其他家庭成员的养老负担。子女数量越多的老年人则越不愿意选择社会化的养老模式,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以及老人在老年生活中对子女的期盼和依靠。

4.代际支持变量对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选择效应的解释

代际支持变量对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在5%的水平下显著,路径系数值为0.219 6 (见图1)。在反映老年人代际支持的可观测变量中,“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以及“子女对老人的照顾”两个变量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选择呈正相关(见表3),这可能是子女给予老人的经济支持以及生活照顾越多,老年人选择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可能性越低。

四、结论与对策

调查显示,苏州市老年人普遍享受离退休金待遇,平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60%以上老人配偶健在,身体状况较好,对养老方式的选择较为主动。总体而言,居家养老仍是其主要的养老方式,这符合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且老年人在思想方面较为传统,离不开熟悉的生活环境。

目前,苏州市人口老龄化加速,大批独生子女父母即将进入老年人的行列,他们在经济方面有保障、配偶健在、身体状况较好,但由于越来越多的“421”家庭结构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选择多元化的社会养老,从而减轻子女工作忙无法照顾父母的压力。居家养老可能涉及的只是一个家庭里面的几位老人,老人会觉得比较孤单,而机构养老涉及的是多个家庭老年人的参与,老年人之间可以找到更多的乐趣,从而更好地达到养老的目的。

通过模型估计结果可知,现阶段老年人选择社会化的养老模式还受观念因素、经济因素以及社会体制因素所影响,居家养老仍是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但是,随着“421”家庭结构的增多,居家养老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机构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社会养老机构和养老体系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进一步了解养老机构的基础上,将愿意选择社会化的养老方式安度晚年。因此,政府在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居家养老的同时应转变老年人的养老观念,社会也应在多方面支持与发展社会化的养老机构。

第一,居家养老应向多层次的方向发展。上述研究显示,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那么针对居家养老就应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并向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可以是多层次、多样化的,不仅仅是以老年人群体作为划分标准,而应反过来根据老年人自身的需求去选择对应类型的服务,真正做到老人是养老服务事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把养老事业作为一种社会福利事业去做,让老年人得到更好的服务。

第二,转变老年人传统的养老观念。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家庭结构出现了本质的变化,“421”家庭、“空巢家庭”未来将会成为主流的家庭结构模式,从而导致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日常照护日益缺乏。而调查显示,苏州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及消费观念比较传统,主要倾向于居家养老,这就使家庭结构和养老观念产生了矛盾冲突。因此,社会应加大对社会化养老的宣传,增强公众对社会化养老的意识。一是鼓励老人转变传统观念,让他们意识到社会化养老是一种很正常、很普遍的养老方式,老年人进养老机构养老不是因为子女不孝顺;二是对于年龄较低、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鼓励他们树立独立养老的观念,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使之演化成为一种养老形式上的新常态;三是鼓励老年人要转变或者摒除“养老就要和子女一起居住”的传统观念,使他们更原意接受社会化的养老机构进行养老。[11]

第三,政府应完善立法,做好政策倾斜,大力发展社会化的机构养老及服务。社会化的机构养老是应对未来老年人养老的一种合理方式,但目前机构养老存在一些显性和隐形的问题。比如,管理和运营方面的一些弊病导致养老机构在盈利方面存在困难,从而使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有所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调动各方资源积极参与到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上,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养老服务事业上。同时,在民营力量进入养老机构时,政府应在养老机构设施建设用地以及各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或减免,让养老机构得以更好的发展。

第四,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养老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养老事业的扶持力度,应该将养老机构的建设纳入到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增加对养老事业的拨款。同时,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督者,可以在养老行业内或者是不同领域内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降低养老机构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如吸纳社会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并且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保证服务的质量,从而推动养老事业得到良性的发展。

[1]陶涛,丛聪.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4(3):15-22.

[2]牛喜霞,秦克寅,成伟.城市居民社会化养老意愿的调查研究:以淄博张店区为例[J].兰州学刊,2013(7):97-103.

[3]杨晓龙,李彦.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以烟台市的1273位老年人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13(2): 160-165.

[4]康琪雪,张恒铭.居民购买养老地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13(12):41-45.

[5]陈建兰.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苏州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0(2):67-75.

[6]罗楠,张永春.城市老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Order 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25(4):97-102.

[7]谭涛,张燕媛,陶璐.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态度及动因分析:基于南京市9个区的调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4-100.

[8]龙书芹,风笑天.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江苏四城市老年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7 (1):98-105.

[9]封婷,李彦博,陈茗.队列效应下天津城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18-23.

[10]金刚,张秋秋,闫琳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研究:基于有序Probit模型的估计[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64-71.

[11]周淋.老年人养老观念的分析:以宜昌市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11.

(责任编辑:周继红)

C913.6

A

1672-0695(2015)04-0024-07

2015-04-14

2014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人文社科省立省助项目“苏州市养老地产市场需求研究”(KYZZ_0351)

沙国华,男,苏州科技学院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发展战略管理研究;王仲君,男,苏州科技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意愿子女养老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