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有效固定方法的临床研究

2015-06-05张茂娟刘珉甬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黏贴外渗局部

张茂娟 刘珉甬

(1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四川医科大学护理医疗器械研发实验室,四川泸州646000)

静脉留置针有效固定方法的临床研究

张茂娟1刘珉甬2

(1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四川医科大学护理医疗器械研发实验室,四川泸州64600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有效固定方法,为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找到客观科学依据。方法: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静脉留置针先采用2 cm×6 cm 3M透明敷贴横贴固定留置针针孔,然后再用6 cm×7 cm 3M透明敷贴覆盖固定;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采用6 cm×7 cm 3M透明敷贴直接黏贴留置针进行固定。观察两组3 d内导管脱出、液体外渗、局部红肿、局部疼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静脉留置针导管脱出、液体外渗、局部红肿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实验组局部疼痛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2 cm×6 cm 3M透明敷贴横贴固定留置针针孔,然后再用6 cm×7 cm 3M透明敷贴覆盖固定方法可以减少导管脱出,减轻液体外渗和局部红肿。

静脉留置针;有效固定;临床研究

静脉留置针已作为一种理想的静脉给药途径,广泛应用于临床[1]。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良好的固定是留置时间和临床应用的关键[2]。如何在不增加留置针并发症的同时使留置时间延长,是众多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3]。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使用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易出现导管脱落、液体外渗、局部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缩短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既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又增加了患者重新穿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并且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能否找到一种有效固定方法,本研究经过临床实践、分析、总结出了一种新的固定方法。为了寻求客观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15年上半年对100例住院患者分别使用传统的留置针固定方法和新的固定方法,经过观察比较两组3 d内导管脱出、液体外渗、局部红肿、疼痛等方面的差异,无论从患者,还是护理工作,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资料

1.1.1 实验对象

于2015年上半年收至入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29~88岁,其中冠心病48例,高血压病15例,心肌病13例,心力衰竭11例,心律失常7例,心包积液6例),实验部位均为上肢双手背浅静脉,按观察顺序随机将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静脉条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整个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给予患者沟通交流。1.1.2实验器材

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Y型静脉留置针;敷贴采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6 cm×7 cm 3M一次性透明敷贴(型号为1624W)、2 cm×7 cm 3M一次性透明敷贴(用灭菌剪刀对6 cm×7 cm 3M一次性透明敷贴剪裁);3M胶带由上海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

1.1.3 研究人员

专人操作,专人观察结果并记录。

1.1.4 实验部位

上肢双手背浅静脉。穿刺部位尽量选择走向直、弹性较好且清晰可见的血管。

1.1.5 操作方法

操作前严格执行手卫生,备齐用物,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肺功能等,检查留置针外包装的有效期和完整性。严格无菌操作,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呈15°角静脉穿刺,见回血时压低角度再进针2 mm,然后右手固定针芯不动,左手将留置针导管顺静脉走向缓慢推进,导管全部送入血管后拔出针芯,黏贴固定好留置针,固定时调整血管内的导管与皮肤保持最小的角度,防止导管折叠变形,注意贴膜与留置针紧密黏贴,以减少空气腔,再用3M胶带固定好肝素帽,最后在敷贴上记录日期、时间及姓名,置于贴膜下缘,妥善固定好延长管。延长管应为U型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到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力。每天输液完毕,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福徕喜)5 mL行正压封管。

1.2 实验方法

实验组:静脉留置针先采用2 cm×6 cm 3M透明敷贴横贴固定留置针针孔,然后再用6 cm×7 cm 3M透明敷贴覆盖固定。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采用6 cm× 7 cm 3M透明敷贴直接黏贴留置针进行固定。

1.2.1 观察指标

3 d内导管有无脱落、液体有无外渗、局部有无红肿、局部有无疼痛等四项指标(疼痛由病人自己按照疼痛评分表标准自行评判并记下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静脉留置针导管脱出、液体外渗、局部红肿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静脉留置针局部疼痛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

表1 两组静脉留置针导管脱出、液体外渗、局部红肿、局部疼痛比较[n(%)]

3 讨论

3.1 静脉留置针有效固定能减少留置针导管脱出

实验组静脉留置针导管脱出为0例,对照组为8例(P<0.01)。根据静脉留置针的结构,导管与Y型针座不在同一个水平面,固定时Y型针座与皮肤存在一定的角度,并且明显高于皮肤表面,易受外力作用产生被动运动而松脱;因为人的手背并不是一个平整的平面,这就容易和黏贴在其上面的透明敷贴之间存留一定的缝隙[4];特别是老年人的皮肤弹性差、皮肤和皮下组织松弛,黏贴时皮肤与Y型针座间极易出现空气腔。实验组先采用2 cm×6 cm 3M透明敷贴横贴固定留置针针孔,由于透明敷贴面积小,针孔周围皮肤和Y型针座对它的牵拉力小,减小针孔周围的空气腔,使穿刺点能更好地无缝隙黏贴;然后再用6 cm×7 cm 3M透明敷贴覆盖固定,敷贴与敷贴之间黏贴牢固性增强,当Y型针座受外力作用时阻力增大,增加了导管的稳固性,使留置针导管不易脱出。而对照组采用6 cm×7 cm 3M透明敷贴直接黏贴留置针进行固定,因透明敷贴面积大,周围皮肤和Y型针座对它的牵拉力大,在针孔附近容易存留一定的空气腔,穿刺点黏贴不牢;当皮肤与敷贴之间的阻力小于Y型针座所受反方向外力时,导致穿刺点不再与敷贴紧密黏贴,从而容易产生留置针导管脱出。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是操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固定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留置针的保留时间[5]。使用传统的透明敷贴固定方法固定留置针,易受患者活动外力作用而松脱,从而导致留置针脱出,增加反复穿刺率,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护理人员的重复工作量。

3.2 静脉留置针有效固定能降低液体外渗

实验组液体外渗为1例,对照组为9例(P<0.01)。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居多,病情复杂,出入院频繁,静脉输注率高,输液时间长,病人难免会做一些少量的活动,如:吃饭、喝水、变换体位,这就增加了皮肤与敷贴的牵拉,逐渐增大了皮肤与敷贴间的缝隙。实验组先采用2 cm×6 cm 3M透明敷贴横贴固定留置针,然后再用6 cm×7 cm 3M透明敷贴覆盖固定,皮肤与敷贴之间阻力增大,可以使穿刺点与敷贴紧密黏贴,增加了导管的稳固性,适当地减缓Y型针座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避免敷贴与皮肤间缝隙增大,防止导管与血管内壁产生摩擦造成液体外渗。而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采用6 cm×7 cm 3M透明敷贴直接黏贴留置针进行固定,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使Y型针座产生被动运动,导管与血管内壁产生摩擦,容易造成液体外渗。轻度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6]。因此,采用2 cm×6 cm 3M透明敷贴横贴固定留置针,然后再用6 cm×7 cm 3M透明敷贴覆盖固定,可以减少穿刺点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并对本研究对象在输液过程中要勤巡视病房,嘱患者对于有静脉留置针的肢体避免过度活动,同时提醒患者衣着应宽松,不宜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

3.3 静脉留置针有效固定能减少局部红肿

实验组局部红肿为0例,对照组为10例(P<0.01)。老年人由于各脏器生理性老化的特点,皮肤组织细胞代谢减慢,皮肤保湿能力减弱,皮质和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降低,表皮变薄,轻微刺激即能引起皮肤损伤[7]。留置针作为体内异物,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会与血管内壁发生摩擦,引起血管内壁的机械性的损伤,从而引起血管慢性刺激发生炎症,炎症随着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实验组先采用2 cm×6 cm 3M透明敷贴横贴固定留置针,然后再用6 cm×7 cm 3M透明敷贴覆盖固定,增加了导管的稳固性,导管与血管内壁的机械性运动减少,对血管及皮肤的损伤减少,使皮肤不会出现红肿现象。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采用6 cm×7 cm 3M透明敷贴直接黏贴留置针进行固定,导管的稳固性不强,当留置针与外界物体产生摩擦,静脉留置针导管就会被动运动,并与血管内壁产生摩擦,最终血管内壁就可能会出现机械性的损伤,皮肤局部出现红肿。

3.4 静脉留置针有效固定能降低局部疼痛

实验组局部疼痛为2例,对照组为5例(P>0.05)。留置针拥有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易被患者接受的特点,护理人员充分利用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的优点并不断的将其推广使用。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过程中,疼痛偶尔伴随着患者,怎样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能够让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得到有效增加,医院的医疗护理计划也能够更加顺利的实施。实验组先采用2 cm×6 cm 3M透明敷贴横贴固定留置针,然后再用6 cm×7 cm 3M透明敷贴覆盖固定,增加了导管的稳固性,避免导管刺激血管内壁产生疼痛。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采用6 cm×7 cm 3M透明敷贴直接黏贴留置针进行固定,导管的稳固性不强,当Y型针座受外力作用引起导管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而产生疼痛。此外,在患者输液期间要勤巡视,主动观察是否通畅,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如有异常立即针对原因对局部进行处理。

4 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2 cm×6 cm 3M透明敷贴横贴固定留置针,然后再用6 cm×7 cm 3M透明敷贴覆盖固定方法具有稳定性好,患者接受程度高,既降低医疗器材的消耗,又减少患者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和增加经济负担,同时能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它的有效性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肯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技术。

1.张涛.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97-98.

2.闫亚维,龙小丽,黄艳.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29):6491.

3.宋洁.两种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在儿科四肢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4,27(10):184.

4.蔡燕玲,陈伟璇,阎伟贞.改进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8):77-78.

5.敬碧珍,杨晓玲,李洁.改进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J].西部医学,2010,22(8):1534-1535.

6.王艳霞,袁栋材,刘印彩.静脉留置针的研究现状[J].北方药学,2014,11(4):74-75.

7.孟昭瑾.老年患者的皮肤护理[J].中国实用医学,2011,6 (7):213-214.

(2015-08-06收稿)

Clinical studies of effective fixation methods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Zhang Maojuan1,Liu Minyong21D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2The Laboratory of Medical Instrument Research in Nursing,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646000,Sichuan Province,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fix the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s in alleviating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 and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nursing work.Methods:100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transfu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50 cases in each group.In experimental group,the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inhole was fixed with 2 cm×6 cm 3M transparent dressing cross-posted,then covered with 6 cm×7 cm 3M transparent dressing,whereas in control group the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was fixed directly with 6 cm×7 cm 3M transparent dressing.The differences of catheter extrusion,fluid extravasation,local swelling,local pain, and other asp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3 days.Results:The catheter extrusion,fluid extravasation,and local swelling occurred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uch less severe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ocal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he method using 2 cm×6 cm 3M transparent dressing cross-posted to fix the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inhole in addition to using 6 cm×7 cm 3M transparent dressing to cover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catheter extrusion and attenuate fluid extravasation and local swelling.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Effective fixation;Clinical study

R472

A

10.3969/j.issn.1000-2669.2015.06.017

张茂娟(1989-),女,护士。

刘珉甬(1952-),女,教授,本科。E-mail:1047986020@qq.com

猜你喜欢

黏贴外渗局部
基于COMSOL 的黏贴层对矩形压电薄板振动特性影响分析*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析AICA(爱克)不然板施工工艺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橡胶条的黏贴方法及黏贴装置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我的宝贝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