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高层次人才状况分析及人才开发创新模式探究
2015-06-02王勇
王勇
摘要:长期的办学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名师就没有名校”,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后发优势;更新观念;名师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05-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长期的办学实践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名师就没有名校”,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我们必须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生机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起到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名师,从而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推动陆慕高级中学科学有效地发展。为此,笔者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
一、骨干教师现状
建区以前,原吴县市把教学重心放在现在的吴中区,相城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我校100名专任教师中,中学一级教师有51人,中学高级教师15人,仅有2名县区级知名教师。
建区以来,陆慕高级中学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培养名牌教师。目前学校现有中学一级教师78人、中学高级教师61人,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苏州市名教师3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4名、相城区学科带头人25名、区教学能手22名、区教坛新秀24名。
二、名师建设的后发优势
十年之间,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成长。与此同时,我们仍然保持冷静,清醒地意识到:学校各学科缺少强有力的领军人物;没有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只有1名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也仅3名。相对于老牌名校,我们的名师工程起步晚,是一个“后发者”,要建设高层次教师队伍,锻造传承百世的名校,立足点是后发优势。
1.后发优势在于能形成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只要一所学校敢于进取,那么它的一切重大发展变化的根源在于其自身体内,外部的因素是无法取代的。要激发骨干教师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把他们的潜在动能转化为现实的动能,并促使他们有效释放。
2.后发优势在于能从教育家、全国名师那里汲取必要的而且是大量的参照与借鉴,选择一条踏实、务实、殷实的成长之路。学习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理论著作和教育经验,如建国以来自成体系、自成风格的魏书生的民主教育、程红兵的人格教育、邱学华的尝试教育等,形成主体观念,并支配自己的实践。
3.后发优势在于能以多元思路碰撞、敢于创新的心态开拓进取。借鉴、参照、汲取的空前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资源,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有效的设计思路和广阔的选择余地。建国以来成长的教育名家也是在自主基础上,汲取教育家的智慧结晶,感受思维的碰撞,擦出创新的火花,从而创造出体现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总结出自己独特的育人思想,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流派。
三、增创名师建设的后发优势
增创名师建设的后发优势,其使命在于:提炼名师的核心价值内涵,将他的智慧彰显为可描述的语言文字和可资借鉴的思想经验,转化为整体的实践;关注教育生态,破解教育教学难点问题,孵化优秀研究成果,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坚持学术自主独立,构建自主自觉的教育科研机制。
1.树立远大的理想。朱永新教授这样论述教育与理想的关系:“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一名普通教师,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并为实现它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理想便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促使其向目标一步步靠近,他就可能最终达成目标,成长为一个省级乃至全国的名师。
2.更新教育观念。要成为名师,观念是先导。要继续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深入开展新课改的研究活动,增强教师实施新课改的主动意识,自觉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应学生需要,立现代教育思想,创现代教学新模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因材施教,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
3.增强反思能力。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实现自我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必要形式,它有利于教师自修自省、自尊自信、自主自动,使教师沿着既定目标不断进取。学校努力为教师创造自我指导、自我学习的条件和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指导他们学习获得新东西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新的教学模式并收到一定实效。不断学习、自我反思,是受用终生的良好习惯。
4.生成自己的思想。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常会得到一些思维的“碎片”,萌生一些新的教学观点或观念。如果将这些观点概括为指导教学的新准则,就需要教师进行思路的整理。这样,就能从鲜活的实际工作中提取思想的灵光,通过理性的容器加工整理,日积月累,假以时日,勤于思考,才能创造出体现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5.回归教研的本真。学科带头人及名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拓展教学研究层面,提升发展境界,回归教研和成长的本真。要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模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估、科学评价学生、学分管理、分层教学、拓宽办学效益等各方面的课题研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打造教研引擎,引领教师在研究中反思、在合作共享中成长,培育骨干力量,率先创造先行的经验,带动学校教育科学发展。
6.完善表达能力。“表达力”是教师把自己的思想、知识、技术、信念和情感,通过语言、表情或动作向外表现,传达给别人的能力。良好的表达力是名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是名师传授知识、技术和教育学生的重要保障,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它是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形成的。它还表现在从事教育研究、撰写教育论文和进行教育理论报告,所以,教师还应该不断完善表达能力,成为研究者。
7.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学科带头人及名教师的水平某种程度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是学校声誉和教学质量的标志。要按照师德水准、学历水平、智能结构、教学能力等标准来培养教师。学校要给重点培养的教师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提供各种机会,优先送培,委以重任,优先安排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同时,要结合学科让他们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科技创新和课题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打造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其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必要的媒体宣传推介。
8.形成名师效应。建立名师工作室,组织活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如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教学反思论文比赛”等,由名师团担任评委,对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展示更好的设计方案和论文构想,从而聚合更多的教师。建设数字化网络平台,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野,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持。鼓励教师通过电子网络平台展示教育研究成果和教学问题,加强区域内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助,从而影响更多的学生、同行和社会人士,获得广泛认可的结果,形成名师效应。
毫无疑问,追赶的目标是要跑到队伍的前列。即使有一天,我们建成了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师队伍,但其他学校也会与时俱进,所以我们始终会抱定“在路上”的心态,不断地去追求更高更远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