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5-06-02张爱琴沈学芳
张爱琴 沈学芳
摘要:打造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怎样才能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呢,笔者所在的信息技术课题组对有效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个方法,即放手、辨析和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95-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备受关注。究竟怎样的课才能上出有效?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最恰当?究竟怎样才能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呢?我们信息技术课题组对有效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我们更倾向于教师将自己融入学生和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并肩作战。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效课堂教学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粗浅的看法:
放手——思维火花的碰撞
想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有效,教师必须“教”有其道,“教”与“学”要双管齐下,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扮演绝对权威的角色,把自己融入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要允许学生有异议,允许学生有不成熟的结论,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思考。不再为了赶时间而抑制学生的思维,不再为了要按照教师的预设而硬是把学生从他的思考中牵入“正途”。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上好课的第一手资料,唯有备足了学生才能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时刻关注他们会有什么的思考和反应,教师的“教”中要有学生的“学”方能让课上出彩来。以往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只要多让学生多做,没什么是学不会的。受“笨鸟先飞”观念的影响,教师常常匆匆地拎一下教学内容,余下全数是学生的操作实践。殊不知这种填鸭式的灌输我们的学生能领会的又有多少呢?信息技术课,何不试着放手呢?摒弃以往的“讲一程、练一程”,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自己来梳理和总结操作经验;发挥小群体的集体智慧,让他们在群策群力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听听实践者的收获和困惑,或许会有意外的惊喜。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放手,是为了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但放手不是放任,在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让学生经历思维火花碰撞的进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教”融入其中,我们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自主学习的组织者,一个教学过程的调控者,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发者和帮助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设计学习过程、归纳学生发现的问题、点拨学生存在的困难,让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
辨析——着手实践的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性,抓住他们的“弱点”和“兴奋点”积极营造高效率的课堂氛围,引发“争论”就是一种比较容易着手实践的途径。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有了争论的信息技术课堂像开满了鲜花一样绚丽多姿。教师的“教”体现在引导学生进行争论,创设一个辨析的场景。不妨试试与学生“对着干”,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教”与“学”中变“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在方法不唯一的信息技术课中,巧妙地刺激一下学生,会引发他们用实践证明自己假设的冲动,而且顺应了学生争强好胜的特性,给了他们一个着手实践的途径。例如,在教学《画多边形》一课中,多边形工具的成图是不唯一的,笔者使用激将法削弱他们的气势,学生们非常不服气,个个摩拳擦掌,自己探索尝试的冲劲一发不可收拾,结果探究出了好几种方法,经历了实践、比较,享受成功的喜悦之余还能发现彼此方法之间存在的利弊,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而且还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辨析的场景,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做选择题,让学生思考自己究竟该站在哪一边,从而引发他们为证实自己的假设而主动探索实践的动力,当然也可以由教师亲自出马,与学生形成“对垒”,让学生有了学习探究的兴趣,想超越老师的信念,他们就有可能释放出潜能,以一种超乎寻常的热情去主动学习,此时的实践结果也往往会令人满意。
应用——信息素养的提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个“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要想打造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这个理念的运用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和学的最终落脚点归结为做,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才能教有所得,学生才能学有所得。
“做”是教和学的中心。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能得到大幅提升。一面想,一面行,一边学,一边用,必然能产生新价值,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便是这个理念最好的验证。信息技术学科安排上机的目的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应用的机会,学生在体验中将教师教的、自己学的用做呈现出来。应用,是将所有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为达到要求的效果在应用中举一反三,实现再创作,从而提升信息素养。
教师常常会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一些尝试性、探究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便是“做中学”,学生在体验和应用中有思考,同时付诸了行动,当然会有结果产生,同时注重评价,由此来逐步建立起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调整图形》一课中,笔者将本课较难的风车由学生自己先动手探究应用,同事觉得此举似乎有点莽撞,万一学生探究无果该怎么办?笔者寻思着哪怕没有同学能作出最终结果,思考和付诸行动也是一种结果。真正尝试下来,学生们在应用时获得的方法还不止一种,着实给了笔者惊喜。信息技术课中的另一种应用便是在教学中安排实践性、综合操作性比较强的拓展练习或巩固练习,让学生在头脑风暴和具体的应用中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完成知识建构,提升信息素养。
在每周只有一节的信息技术课上,我们课题组成员经历了种种的尝试和思考,要打造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必须将目标锁定在有效课堂教学上。把教师的教有其道、学生的学有其方融会贯通起来,共同打造出信息技术的有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