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议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

2015-06-02杨金梅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摘要:本文从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了当前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评价体系 审计职能

自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规定》以来,我国围绕确立了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各地也相应制定和颁布了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地方性规章制度,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范围作了进一步明确和扩展,实现了从乡镇级到地厅级党政领导干部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全覆盖;实现了从初期的离任审计拓展到任中审计,且明确规定了任中审计比例逐步提高的要求,从制度上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党的十八大指出,明确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完善和健全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全面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

笔者从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就建立起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联系我国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探讨了当前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为推进国家经济责任审计事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建立健全和完善评价体系是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必经之路

首先,健全和完善审计评价体系是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化、严谨化的必然需求。党的十八大指出,要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各级国家机关按照法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通常情况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对不同责任人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清楚标明职能界限,为规范化管理提供条件。与常规审计体系不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特别注重责任衔接问题,会将前任负责人与继任负责人的责任范围界定清楚,不会产生职能混乱不清的情况。建立起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可以将繁杂的评价过程明朗化、规范化、合理化,简明扼要地就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及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整合,避免“人情分”,最大程度上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精度、广度与效率质量。

其次,健全和完善审计评价体系是实现审计职能的必然选择。2010年底,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两办《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严格依法界定审计内容”。从确定审计内容的原则的角度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重点和基础。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之一,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考核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主要人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此,健全和完善审计评价体系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是落实审计职能,履行自身义务与责任的关键。还能将权利透明化、公开化,最大程度上避免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为肃清不正之风做好建章立制。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

第三,健全和完善审计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各级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审计法》第二十五条和两办《规定》第五条的规定,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在审计实践中,根据审计对象的岗位性质、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程度、掌握资源(资产、资金)大小等因素,加强对重点地区及经济活动复杂、资源(资产、资金)量大、管理重点项目的重点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审计,加强对掌握重要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等关键岗位主要领导干部的审计。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不仅仅为了肃清经济问题,加强廉政建设,还为了从客观需求及经济监管为出发点,考证内控制度的健全程度,帮助各级领导者树立正确的管理防范意识、责任意识与自我约束意识,利用全局观念及发展眼光看待问题,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中的具体标准,明晰管理内容及相应的操作流程,统筹兼顾,全面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培养起较高的监管水平,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事项

首先,要关注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规范性、全面性。近年来,为避免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产生的弊端,前移监督关口,不断增加任中审计的比重,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避免“秋后算账”,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结合,已经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组织方式。全国各地已经意识到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都在试着制定和推行一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尚未形成统一的操作性强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审计实践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没有树立全局观念,侧重点过于片面,仅将工作重心放在资金走向上,揭露个案资金问题,使得贪腐问题治标不治本。不仅如此,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过于笼统宽泛,界定不够清晰明确,评价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也严重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

其次,要关注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新颁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审计内容和审计评价的需要,选择设定评价指标,将定性评价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评价指标应当简明实用、易于操作”。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单纯依靠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评价还不够,指标量化评价还存在覆盖面不广等局限性。审计实践说明,对领导干部进行审计评价,要把指标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审计评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第三,要充分发挥各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和部门联席会议的机制作用。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要充分发挥各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和部门联席会议的作用,尤其是加大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力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在各级政府的统领下,要高度重视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把它作为加强管理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推进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部门、单位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审计实践中,充分发挥各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和部门联席会议的机制作用,对评价体系的制定和完善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3 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积极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为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依据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工作存在差异,后者主要是以维护财经法纪、营造良好的经济秩序、促进市场规范化、有序化、合理化运转为目标;前者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明确自身的职责,切实履行自身义务与责任,追责到个人,并以此为各监管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因此,只有建立起健全完善的体系配套规章制度,才能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才能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建设,以此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权威性、科学合理性及有效性,为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奠定基础。

其次,借助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和专业机构的研究成果,推进健全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进程。新颁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审计评价的依据一般包括:(六)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七)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八)有关职能部门、主管部门发布或者认可的统计数据、考核结果和评价意见;(九)专业机构的意见;(十)公认的业务惯例或者良好实务;(十一)其他依据”。健全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要根据评价的具体事项和内容,综合考虑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履职特点、岗位性质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当的评价依据,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保证审计评价依法依规、客观公正。

第三,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团队综合素养,保证健全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顺利推进。审计人员是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公开、透明、有效的关键与前提,只有不断加强各级审计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审计团队综合素养,增强其责任意识与自我约束意识,促进审计能力与水平的提高,让审计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奠定掌握计算机运用技能和大数据比较分析评价理论的基础,才能切实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为廉政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提供基础条件。

综上所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要想获得最佳的审计效果、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各项职能要求,就必须要建立起健全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以此,作为管理服务的依据,促进我国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开展,督促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乱为。加强廉政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实现国家和社会各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最大程度上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及水平,为国家长治久安和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到“免疫系统”作用。

作者简介:杨金梅,高级会计师。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