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2015-06-01朱钧陶

高教探索 2015年5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大学生

朱钧陶

摘 要: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剖析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关系,初步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以华南农业大学16个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价为例进行应用,为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就业的整体状况,推动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的进程提供可资参考的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高校越来越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单纯的就业率指标已无法全面地反映就业的整体状况。一套科学可行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全面地反映就业的整体状况,以及为高校和各级政府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就业质量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一、研究现状及探析

1.就业质量的概念及内涵。在就业质量的基本概念上,我国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有不同的概括。目前普遍认可的就业质量概念是:就业质量反映就业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及其收入的优劣状况。[1]国福丽在此基础上提出就业质量是主观与客观范畴相结合的产物。[2]秦建国则提出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3]张瑶祥从 “多元主体”的角度提出,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指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对高等教育价值实现程度的反映的总和,它取决于教育需求主体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预期同实际所感知的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对比。[4]通过对就业质量概念的剖析,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具有三个特性:第一,多元化性。评价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除了大学生本身,还应包括用人单位和作为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高校。第二,主客观相结合。除了客观数据评价,还应考虑主观满意度的评价。第三,涵盖宏微观层次。就业质量评价应涵盖宏微观层次的范畴,除了微观层面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还应考虑宏观层面的社会劳动需求变化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2.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及评述。在就业质量的评价上,国外对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多数偏向于人本关怀,指标大部分是测量工作单位对职工的福利、安全与待遇情况。我国研究者在考察大学生就业质量时,更强调薪酬水平、专业对口、工作稳定性、发展前景、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就业能力、工作条件与环境以及就业率,对学校属性、社会劳动需求等强调较少。当前对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设计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各项指标中,薪酬水平出现的频次最多,各学者不约而同地将其列为首要因素,且赋予了相对较大的权重。然而,薪酬水平的高低与就业质量的高低并不一定成正比,可推断为:薪酬水平高,就业质量不一定高;薪酬水平低,就业质量一定低。此外,目前的研究均以毕业生签约时的薪酬作为衡量指标。然而,按就业规律,大学生就业后至少1年才能较准确地显示出他们的成长水平和发展潜力。第二,以大学生就业的单位、岗位性质作为衡量就业质量的指标不妥。单位和岗位没有重要不重要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不应将“著名企业就业率”、“省部级及以上政府行政单位、科研单位就业率”、“重要岗位就业率”等作为衡量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标准。第三,学校属性鲜有提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条件、办学定位各异,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指标来要求所有高校。因此,不同类型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价应有所区别。第四,社会劳动需求情况涉及不多。每年的就业质量将受到当年的社会市场供求、宏观经济整体表现等因素影响,因此,就业质量评价需要考虑社会劳动需求的影响因素。第五,在指标的选择上,就业质量的内容涉及非常广泛,设计指标时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涉及到的所有要素全部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因此,应抓住当前我国就业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以重点问题的解决来带动整个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如根据各个要素在就业质量中的重要程度的不同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

3.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2005年,三个国际组织(国际劳工组织、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基金会)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就业质量”(Quality of Employment)指标体系。2010年2月,这一指标体系已编制完成,并发布了包括加拿大、芬兰、法国等9个国家的就业质量国别报告,其特点为关注对一个经济体就业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我国对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相继从实践出发,探讨有关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目前的评价体系中指标的测算主要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以定量指标为核心的优势在于能直观地通过数字准确地了解当前总体概况,而其不足之处在于过于笼统;而定性指标的优势在于使各指标之间能够相互独立,其不足之处在于通过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导致过于笼统。因此,结合两方面的优劣势,指标的设计需要针对各指标维度,设定科学的、具体的衡量标准。

从以上分析可见,虽然当前有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也有部分文章涉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但对如何评价、怎样评价鲜有提及。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通过应用举例进行验证,力图提供可资参考的借鉴。

二、评价体系的内容

1.评价指标的确立。本文中根据微观与宏观结合的原则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一级指标划分为高校就业工作综合考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社会劳动需求情况四个部分。二级指标根据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涉及客观指标,如就业率、毕业一年后的非失业率、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市场供求指数、GDP增长率等;另一方面涉及主观指标,如职业指导满意度、就业现状满意度、专业素质满意度等。其中,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设置基于人才素养模型素质要素的分类设置了三方面的二级指标,分别为专业素质、通用素质、核心素质的满意度。专业素质是指某个特定角色和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的技能,通常情况下,专业素质大多是针对岗位来设定的;通用素质是指有关基本素质、人际关系、分析思考等方面的能力;核心素质是基于企业战略、企业价值观,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二级指标再进一步细分三级指标。三级指标的确立是根据对华南农业大学毕业一年后的2011届部分本科毕业生和对537家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结果,在听取专家意见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各因素之间进行比较得出,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关系,确定各项三级指标的权重。

2.问卷调查情况。

(1)毕业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华南农业大学毕业一年后的2011届部分本科毕业生。本次问卷共回收3478份,占2011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46.9%。通过问卷调查分别统计了学校16个学院毕业生的毕业一年后非失业率、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对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满意度、毕业一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等数据。数据的分析用于设计评价指标及计算权重,并代入评价体系进行举例应用。

(2)用人单位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共回收597份,其中有效问卷数为537份,有效率为89.9%,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本次调查的537家单位类型较全面,其中民营企业329家,占61.3%;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113家,占21.0%;国有企业66家,占12.3%;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26家,占4.8%;非政府或非盈利组织(NGO)等3家,占0.6%。问卷通过用人单位对华南农业大学工作一年以上的毕业生的专业素质、通用素质、核心素质的满意度分别设计了若干指标,并要求对该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满意度更重视“所学专业”和“岗位适应性”,通用素质满意度更重视“理解与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核心素质满意度更重视“工作责任感”、“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工作主动性”。

3.指标与权重的确定。如表1所示。

三、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举例

1.高校就业工作综合考评。全校2011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6.04%,其中就业率最高的三个学院分别是动物科学学院(99.46%)、林学院(99.14%)、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99.09%),最低的学院是理学院(91.7%)。职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主体包括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方面,毕业生满意度最高的是信息学院(97%),最低的是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87%);用人单位对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为89.4%。由于大部分用人单位在全校招收多个学院的学生,其评价针对学校非学院,因此本次举例忽略用人单位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数据。该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为62%,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学院是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92%),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低的学院是农学院(40%)。“学校属性”以广东省为例,目前共有本科院校58所,专科院校80所,本专科学校在进行就业质量评价时应予以区分。由于本次举例为同一学校不同学院的评价,因此该项予以忽略。

2.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全校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8%,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是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86%),就业现状满意度较低的是资源环境学院(41%)。该届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48%,认为目前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毕业生中,66%的人是因为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兴趣爱好。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是外国语学院(63%);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是林学院38%。该届毕业一年后的月收入为3951元,毕业一年后月收入最高的学院是信息学院(4706元),与本校同届毕业生一年后月收入的比率为119%;最低的学院是农学院(3447元),与本校同届毕业生一年后月收入的比率为87%。该届毕业一年后的非失业率为96.1%,毕业一年后非失业率较高的学院是外国语学院(99%)、信息学院(98%),非失业率较低的学院是动物科学学院、农学院,均为93%。全校2011届学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26%,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最低的学院是工程学院(11%),离职率最高的学院是艺术学院(42%)。

3.用人单位满意度。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满意度分别为89.8%(专业知识)、78%(岗位适应性),通用素质满意度分别为92.9%(理解与交流能力)、89.7%(解决问题能力)、91.8%(动手能力)、87.1%(创新能力),核心素质满意度分别为97%(工作责任感)、96.3%(敬业精神)、98.5%(职业道德)、92.9%(工作主动性)。由于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绝大部分在全校招收多个学院的学生,其评价主要针对学校非学院,因此本次举例中16个学院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均为91.4%。

4.社会劳动需求情况。市场供求指数由绝对供求指数和相对供求指数组成。绝对供求指数包括绝对招聘指数和绝对求职指数,是指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的变化情况,用于反映各年度同期供求数据的总体变化趋势;相对供求指数包括相对招聘指数和相对求职指数,是指报告期与以往各年度同期平均值相比的变化情况,用于反映报告期的当期供求变化特点。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2014年7月公布的数据, 2008年至2014年第二季度的绝对招聘指数分别为100、99、126、128、130、127、127,绝对求职指数分别为100、112、128、121、124、117、110,可见,市场用人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市场求职人数增长幅度明显收缩。2008年至2014年第二季度的相对招聘指数分别为100、99、127、118、115、109、107,相对求职指数分别为100、112、121、106、107、100、94,可见,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需求虽增长趋缓但仍保持相对稳定,市场求职人数呈现收缩态势。本次举例使用2011年的数据,即市场供求指数的比率为108.56%。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2006年后均超1000万人,其中2011年增加1221万人,2013年达到1310万人。近几年来,就业对GDP的弹性明显增大,按照李克强总理引用的人社部测算,实现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大概只需要“7.2%”的GDP增速,是为经济增长的“底限”。因此,宏观经济整体表现对当年就业的影响可使用当年的GDP增长率与7.2%的比例予以测算。2011年我国GDP的增长率为9.2%,可得该项指标比率为127.78%。

5.评价结果。根据表1的指标与权重代入数据进行统计,可以计算出华南农业大学16个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价的得分,就业质量评价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94.48)、外国语学院(92.08)和信息学院(92.01),相对靠后的是农学院(88.43)、食品学院(88.34)和资源环境学院(87.51)。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能涵盖宏微观、结合主客观和多元主体,并针对各指标维度量化衡量标准,使评价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对专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可行性分析;二是用人单位满意度变量未能体现,应用举例的评价结果不完整;三是由于没有测算连续几年的评价作横向比较,社会劳动需求变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未能体现。

此外,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运行仍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持:一是政府主导。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需要依靠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和建立制度,得出客观全面的数据,并予以公开。二是用人单位参与。用人单位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的主体之一,是毕业生的直接使用者,对毕业生的整体表现、优劣势的评价更客观、更有说服力。三是高校统筹。高校需承担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实施主体的责任,积极统筹各方资源,开展调查、提供数据。调查的实施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但方向和目标应由高校确定。

参考文献:

[1]刘素华.建立我国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步骤与方法[J].人口与经济,2005(6).

[2]国福丽.国内就业质量研究述评:涵义、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J].中国集体经济,2008(24).

[3]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4]张瑶祥.走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问题研究的误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5).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