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探索,启迪智慧
2015-06-01刘万兵
刘万兵
摘 要:新课改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也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多启示。运用启发式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迪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学会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将启发式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实践
初中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数学思想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拓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大有裨益。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从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出发,注重启发教学。在观察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等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编写数学导学案
学生虽然在启发式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主导。教师的科学设计、巧妙引导、与学生的平等合作,这些是学生获得良好启发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教师在钻研教材、研究课标、深入了解学生基础的前提下设计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编写导学案,指引学生层层深入,不断探究,体验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活力。比如,在“垂径定理”导学案中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情境:将圆沿圆心对折,圆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将圆沿直径向上折,你会发现折痕是圆的一条弦,这条弦被直径怎样了?一个残缺的圆形物件,你能找到它的圆心吗?赵州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史上的杰作,你能求出主桥拱的半径吗?
二、抓住启发动机,适时启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当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困惑和障碍时启发,当学生在“雾中看花,水中望月”之时启发,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启发。这时教师的及时诱导和点拨就恰如“雪中送炭”,将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打开,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起到非常好的启发效果。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启发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理论指导实践,发挥实践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旋转”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旋转模型进行具体讲解,将抽象理论转变为具体实物,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又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假如,现在学校给两个班级分發篮球,先分别分给每个班3个和5个篮球,然后再分给每个班2个篮球,这样循环往复,问在分发多少次之后两个班的篮球数量正好相差一倍。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得到启发,思维不断拓展,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理解更为透彻。
四、基于鼓励和赞赏进行启发
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赏,不但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决心。初中生性格比较敏感,他们特别在乎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我们在启发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和差异设计层次性的问题,同时,对他们的回答情况,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班级内的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这是“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其发挥主观能动性非常好的方法。
总之,启发式教学不等同于提问教学,要想通过启发教学激发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效果,教师就要在备课、授课的各个环节努力钻研,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诱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会”“乐学”“会学”。
参考文献:
[1]王长林.关于初中数学启发诱导性问题设计浅见[J].新课程中学,2010(04).
[2]朱宝珍.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