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仫佬族地区小学生的感恩现状及思考

2015-06-01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仫佬族寄宿生分数

李 培

(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仫佬族地区小学生的感恩现状及思考

李 培

(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整群抽取仫佬族地区426名小学生,团体施测感恩问卷。研究发现:仫佬族地区小学生的感恩分数整体较低;四至六年级学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女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男生;寄宿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非寄宿生;仫佬族、壮族及汉族学生的感恩不存在显著差异;母亲外出打工和未外出打工学生的感恩不存在显著差异;父亲外出打工和未外出打工学生的感恩不存在显著差异。

仫佬族;小学生;感恩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感恩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感恩可以促进个体的身体健康、睡眠、心理韧性等,进而能够提升个体幸福感[1]。因此,促进个体感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感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2-3]。然而,已有感恩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等成人群体[4-5],针对儿童的感恩研究尚不多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感恩研究则更为少见。

仫佬族是广西世居民族,是一个人口比较少的山地民族,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仫佬族人口为21.6万多人,其中80%以上人口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仫佬族具有浓厚的感恩文化,如仫佬族人的依饭节就是把传说中曾经帮助过仫佬族人的36位神灵请出来,向他们贡献祭品,以感恩还愿并祈求保佑;仫佬族人的牛诞节则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牛过生日,这一天仫佬族人会把牛栏打扫干净,帮牛擦洗身子,给牛喂一把早晨刚割回来的青草和加了黄豆粉和玉米粉的好牛潲,且这一天不让牛干活[6]。在仫佬族浓厚感恩文化的熏陶下,仫佬族地区小学生感恩的现状如何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旨在对仫佬族地区小学生感恩现状进行调查,为更好地开展感恩教育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整群选取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龙岸中心小学、怀群小学、桥头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426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其中,三年级学生94人,四年级学生94人,五年级学生105人,六年级学生99人;男生179人,女生205人;仫佬族小学生100名(25.4%);汉族小学生104名(26.5%);壮族小学生159名(40.7%);苗族小学生5名(1.3%);侗族小学生5名(1.3%);瑶族小学生4名(1.0%);15名小学生民族信息缺失(3.8%)。

(二)研究工具

感恩问卷由McCulloughh和Emmons编制,共包含6个题目,如:“如果要我列出值得感谢的每件事,这张单子会很长”、“我对很多人都很感激”,其中题目3和题目6为反向计分题。问卷采用7点计分,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2分表示“不同意”,3分表示“有点儿不同意”,4分表示“不确定”,5分表示“有点儿同意”,6分表示“同意”,7分表示“非常同意”。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4,符合测量学要求。

(三)研究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问卷,测试前先征得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同意,学生自愿选择填答问卷,作答完毕后现场收回问卷并致谢。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感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表1 感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由表1可知,仫佬族地区小学生感恩分数的平均分为4.98分,介于4分和5分之间(在感恩问卷中,4分表示“不确定”,5分表示“有点儿同意”),处于7点计分的较低分数段。

(二)感恩的年级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来检验仫佬族地区三至六年级小学生的感恩分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2。

表2 感恩的年级差异

由表2可知,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感恩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LSD事后比较表明: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三年级小学生;四至六年级小学生的感恩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感恩的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来检验仫佬族地区小学生的感恩分数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结果见表3。

表3 感恩的性别差异

由表3可知,男生和女性的感恩分数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男生(P﹤0.01)。

(四)寄宿生和非寄宿生的感恩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来分析仫佬族地区寄宿小学生和非寄宿小学生的感恩分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4。

表4 寄宿生和非寄宿生的感恩差异

由表4可知,寄宿生和非寄宿生的感恩分数存在显著差异,寄宿小学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非寄宿小学生(P﹤0.05)。

(五)感恩的民族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仫佬族、壮族及汉族小学生的感恩分数是否差异,结果见表5。由于苗族、瑶族和侗族小学生的人数均少于30人,我们没有将这些小学生纳入感恩民族差异的统计分析中。

表5 感恩的民族差异

由表5可知,仫佬族、壮族及汉族小学生的感恩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

(六)母亲外出打工和母亲未外出打工小学生的感恩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来分析仫佬族地区母亲外出打工小学生和母亲未外出打工小学生的感恩分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6。

表6 母亲外出打工和母亲未外出打工小学生的感恩差异

由表6可知,母亲外出打工小学生和母亲未外出打工小学生的感恩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七)父亲外出打工和父亲未外出打工小学生的感恩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来分析仫佬族地区父亲外出打工小学生和父亲未外出打工小学生的感恩分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7。

表7 父亲外出打工和父亲未外出打工小学生的感恩差异

由表7可知,父亲外出打工小学生和父亲未外出打工小学生的感恩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三、讨论

在研究中,仫佬族地区小学生感恩分数的平均分为4.98分,位于7点计分问卷的较低分数段,仫佬族地区小学生的感恩现状不容乐观。喻承甫和潘怡君对深圳市小学生的研究发现,深圳市小学生在7点计分感恩问卷中,总均分为6.27分[2],远高于研究中仫佬族地区小学生的感恩分数。吕红英对广州市天河区小学生的研究发现,广州市天河区的小学生在7点计分感恩测验中,总均分为5.93分[7],也远高于本研究中仫佬族地区小学生的感恩分数。本次研究的对象选自广西的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而喻承甫和潘怡君[2]、吕红英[7]的研究对象选自广东的发达城市(广州市和深圳市),本研究中感恩分数之间的差异可能反映了欠发达的仫佬族地区和广东发达地区在感恩教育方面的差异。虽然仫佬族有着浓厚的传统感恩文化,但仫佬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当今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由于仫佬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有关本民族的历史、礼仪、神话、道德规范等大多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的,由于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仫佬族的“口传文化”对仫佬族青少年儿童的吸引力逐渐丧失;仫佬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如仫佬族的依饭节本来是仫佬族人对先祖和神灵的祭祀仪式,现在则成了舞台上的展演,师公们成了演员[8]。传统感恩文化对仫佬族地区青少年儿童缺乏吸引力,以及家庭和学校对感恩教育的重视不足,造成了仫佬族地区小学生与广东发达城市小学生感恩分数的差异。因此,促进仫佬族地区小学生感恩的发展,需要以仫佬族地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承传统感恩文化,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全方位的感恩教育体系。

在本研究中,三年级学生的感恩分数显著低于四至六年级学生,而四、五、六年级学生之间的感恩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吕红英[7]的研究表明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感恩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本研究是一致的,但该研究没有对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进行研究,因此不能与本研究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感恩分数上进行比较。喻承甫和潘怡君[2]的研究也表明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感恩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四年级学生感恩分数是最高的,这与本研究是一致的,但该研究没有对三年级学生的感恩进行研究,没有涉及三年级至四年级之间感恩的发展变化。Gordon等人[9]的研究发现,9岁至12岁的孩子比4岁至8岁的孩子会更多地感谢自己的家人、朋友、老师、社会救助人员及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假日以及生活本身。这些研究表明,8岁至9岁(三年级至四年级)可能是小学生感恩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样的时期,开展感恩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格外注重8岁至9岁(三年级至四年级)学生的感恩教育。

在本研究中,女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男生,这与有关中学生[3][10-11]和大学生[4-5]感恩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这可能是因为男性更在意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感恩与依赖、服从和附属密切联系在一起,因而男性认为表达感恩会损害其社会地位;而女性更看重人际关系,有着比男性更加亲密的友谊关系,并且更重视与朋友保持的亲密关系[12],因而女性往往认为表达感恩可以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再者,共情是影响感恩的重要因素,能够对提供帮助的人所付出的努力产生共情是个体感恩的重要条件,而女生的共情能力高于男生。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格外关注男生的感恩教育,引导男生正确认识感恩,让其认识到表达感恩能够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会损害其社会地位,从而促进男生感恩的发展。

在本研究中,仫佬族、壮族和汉族的小学生在感恩分数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第一,仫佬族地区各民族之间在长期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来往密切,相同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相似的节日风俗,相互融合的生活和文化,使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性逐渐降低;第二,仫佬族的传统感恩文化对当代小学生影响甚微。要使仫佬族传统感恩文化在小学生中能够发扬光大,需要编写小学生喜欢的传统感恩文化读本,将仫佬族传统感恩文化纳入到小学课程体系中;鼓励师生共诵,家长与子女同读,使传统感恩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还可以通过传统感恩文化讲坛、论坛知识竞赛等活动,展示传统感恩文化教育成果、交流经验,引导和推动小学传统感恩文化教育的开展。

在本研究中,寄宿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非寄宿生,这可能是因为寄宿生处于学校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只有懂得感恩和回报,才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和欢迎;而非寄宿生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处于被照顾的角色,容易认为亲人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一些非寄宿生甚至会对父母的某些照顾和呵护行为感到厌烦,从而较少体会到感恩。在本研究,父亲外出打工和未外出打工、母亲外出打工和未外出打工的小学生在感恩分数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仫佬族地区小学生的父母对感恩教育的重视不足造成的。家庭是感恩教育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感恩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家庭生活中,感恩教育可以从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开始,这要求父母身体力行,成为孩子孝敬长辈的表率,也要让孩子懂得长辈的辛苦,给孩子创造孝敬长辈的机会。

[1] Wood, A. M, Froh, J. J., Geraghty, A. W. A. Gratitude and well-being: A review and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J], 2010(5):890-905.

[2]喻承甫, 潘怡君. 深圳市小学生感恩倾向及其与学业成就、问题行为的关系[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1(9):50-54.

[3]王建平, 喻承甫, 曾毅茵,等. 青少年感恩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3):260-266.

[4]何安明, 刘华山, 惠秋平. 大学生感恩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1):23-30.

[5]叶青青, 刘洁, 王新柳. 大学生的感戴与归因方式、领悟社会支持[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4):315-318.

[6]何述强. 凤兮仫佬: 仫佬族卷[M]. 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10.

[7]吕红英. 广州市天河区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反思[D].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2011.

[8]银浩. 民族节日的传承与变迁——以仫佬族依饭节为例[J]. 社会科学家,2012(3):158-161.

[9]Gordon, A. K.,Musher-Eizenman, D. R., Holub, S. C., et al. What are children thankful for? An archival analysis of gratitude before and after the attacks of September 11[J].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4 (5):541-553.

[10]文超, 张卫, 李董平,等. 初中生感恩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6):598-605.

[11]孙配贞,郑雪,余祖伟. 初中生感戴状况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1):67-72.

[12]喻承甫, 张卫, 李董平,等. 感恩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7):1110-1121.

[责任编辑 席战强]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 of Gratitude of Pupils in Mulam Areas

LI Pei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Hechi University, Yizhou, Guangxi 546300, China)

426 pupils in Mulam area were chosen to complete the gratitude questionnaire. Gratitude of pupils in Mulam area is low. Gratitude of girl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Gratitude of resident pupil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resident pupil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titude among Mulam, Zhuang and Han pupils. There is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titude between pupils whose mother went out to work and pupils whose mother didn’t, and there is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titude between pupils whose father went out to work and pupils whose father didn’t.

Mulam; pupils; gratitude

G759

A

1672-9021(2015)03-0108-05

李培(1983- ),女,河南长葛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2015-5-12

猜你喜欢

仫佬族寄宿生分数
广西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研究*
农村寄宿生有效管理对策分析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初中寄宿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疏导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广西仫佬族传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