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对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2015-06-01楚佳梅包烨华
朱 敏 楚佳梅 包烨华
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对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朱 敏 楚佳梅 包烨华
脑卒中;天柱傍针刺;平衡区电针;平衡功能;步行能力
平衡功能是决定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最重要的临床因素之一。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使患者躯体及肢体控制力下降,站立及行走不稳,易发生跌倒,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本研究采用天柱傍针刺配合平衡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观察其对患者下肢功能活动和步行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病房住院治疗脑卒中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传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组和傍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组,各50例。三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及病变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通过的脑血管意外中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为第一次发病;②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③病程2周~6个月;④年龄40~80岁;⑤均存在一侧肢体功能障碍;⑥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不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检查合作;⑦Berg平衡测定≤40分;⑧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再次中风的患者;③非脑血管病变原因所致的偏瘫患者;④急性期严重昏迷者;⑤有其他继发性改变者(如脑出血合并脑梗死患者);⑥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病例剔除和脱落 ①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纳入的病例;②治疗中再次出现脑血管意外,病情加重者;③未按医嘱执行或资料不全而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定者;④实验中发生不良反应而不宜继续进行实验者;⑤不愿意继续观察治疗者;⑥超过1/2疗程因无效而自行退出者,应计入疗效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康复治疗组 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按三级平衡[2]渐进的原则进行。具体方法:①静态平衡训练:如坐位静态平衡训练、站位静态平衡训练、单腿站立静态平衡训练。②动态平衡训练:如自动转体平衡、伸手触物平衡、坐—站和站—坐转移平衡、躯干重心转移平衡、保护性伸展反应训练等。③其他动态平衡训练:如施予外力患者平衡的保持训练等,在动态平衡训练中,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功能性平衡训练。
2.2 传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组 在平衡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传统针刺法治疗。针刺选穴:①头针:按焦氏头针取患侧运动区、足运感区;②体针:弛缓期:上肢: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痉挛期:上肢:肩髃、臂臑、天井、手三里、外关;下肢:髀关、梁丘、阳陵泉、足三里。
2.3 傍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组 除接受平衡功能训练及传统针刺法进行治疗外,尚进行如下操作:①针刺取穴:天柱、天柱下0.3寸,按焦氏头针取双侧平衡区;②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或侧卧位,穴区常规消毒,选取32号1.5寸毫针向下沿皮针刺双侧平衡区,进针0.5寸左右;天柱穴直刺0.8寸,然后在天柱穴下0.3寸处向上45度角再刺一毫针,进针1寸,手法平补平泻,得气后在双侧平衡区接KWD-808I针灸治疗仪,连续疏波,频率1HZ,强度以舒适为度,时间30min,如患者不能保持长时间坐位,则天柱穴采取速刺得气不留针。
三组治疗均1天1次,1周5次,休息2天,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周。
2.4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对患者分别进行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评定,所有评定由同一资深治疗师完成。平衡功能评定采用Berg规划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量表[3]。下肢功能活动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量表[4]。步行能力评定采用Holden功能步行分类(holden 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Holden FAC),分0~5级[5]。
2.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康复治疗组因再发脱落2例,传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组因晕针无法继续治疗脱落1例,傍针刺组因再发、中途退出各1例,共脱落2例。
3.1 三组治疗前后平衡功能(BBS)比较 治疗前各组Ber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三组Berg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 0.01);傍针刺组治疗4周Berg评分较康复组、传统针刺组提高更明显(P<0.01),康复组与传统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三组Ber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Berg评分比较(分±s)
表2 三组治疗前后Berg评分比较(分±s)
注:与傍针刺组比较,△P<0.05
组别康复组传统针刺组傍针刺组例数48 49 48治疗前16.58±13.01 16.51±12.87 16.60±13.28治疗4周后28.02±12.16△28.14±12.59△33.88±14.14治疗8周后37.42±12.63 37.53±14.18 38.85±14.47
3.2 三组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活动(Fugl-Meyer)比较
治疗前各组下肢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傍针刺组治疗4周Fugl-Meyer评分较康复组、传统针刺组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与传统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3 三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分,±s)
注:与傍针刺组比较,△P<0.05
康复组传统针刺组傍针刺组48 49 48 19.02±6.50 19.06±6.55 19.17±6.69 23.48±5.42△23.76±5.56△26.38±5.45 28.35±5.44 28.49±5.56 28.50±5.33
3.3 三组治疗前后步行能力(Holden)比较 治疗前各组holden步行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P> 0.05);治疗4周、8周后holden步行能力评级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傍针刺组治疗4周Holden步行能力评级较康复组、传统针刺组有明显提高(P均<0.05),康复组与传统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治疗前后holden步行能力评分比较(级,±s)
表4 三组治疗前后holden步行能力评分比较(级,±s)
注:与傍针刺组比较,△P<0.05
康复组传统针刺组傍针刺组48 49 48 0.96±0.80 0.96±0.76 0.96±0.87 1.92±0.85△1.92±0.98△2.51±1.10 2.73±1.07 2.90±1.14 2.92±1.15
4 讨论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属中医“中风”范畴。《灵枢·海论》指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说明卒中偏瘫失衡病位在脑,病机为髓海空虚,脉络不荣。
平衡区是焦氏头针中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共济失调、平衡障碍、脑干功能障碍的头穴,电针双侧平衡区可改善周围血液循环脑细胞营养,兴奋中枢神经细胞,促进脑组织修复,实现神经功能重塑。天柱穴属膀胱经穴,位于枕后,解剖位置与枕动脉分支、枕大神经干密切相关。《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论述道:“天柱,今附治颈项筋急,不得回顾,头眩脑痛”,说明天柱穴是治疗眩晕要穴。
根据《灵枢·官针》篇“傍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傍针刺被认为有疏调脉络的作用,国内学者研究表明[6],傍针刺能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本研究根据相关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天柱穴傍刺法平衡区电针的研究结果,选取天柱傍针刺配合平衡区电针治疗,结果显示,三组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下肢功能活动及步行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而治疗4周后傍针刺组提高更明显(P<0.05),8周后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组能短期内较快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下肢功能活动,增加步行能力。该法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全国脑血管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学杂志,1996,6:379.
[2]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67.
[3]金冬梅,燕铁斌.Berg平衡量表及其临床运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8(3):155-157.
[4]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641.
[5]周维金,孙启良.偏瘫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
[6]包烨华,楚佳梅.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9):670-671.
(收稿:2015-07-12 修回:2015-08-04)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杭州 310007)
楚佳梅,Tel:13136152740;E-mail:chujiamei7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