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设计中隐喻趣味与视觉化取向
2015-05-30程倩
程倩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的丰富,市场的膨胀,消费社会的来临,视觉化取向席卷而来。作为消费的新主体,80后、90后们被称为视觉化取向的代表,影视、广告、图片、形象以及各种人造符号等主宰着人们的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物质社会里,隐喻趣味作为一个非物质社会的特征,隐喻趣味同视觉化取向是什么关系,两者如何做到正确引导大众,提升人们审美理性。
关键词:视觉化取向;隐喻趣味;平衡
1 从视觉文化研究看视觉化取向
1.1 哲学范畴中的视觉
人类通过感官来感受这个世界,感觉指导着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吃”是人的一种日常行为一样,“看”也是人的一种日常行为。8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视觉能够提供物体的客观信息,尽管眼睛能看见事物的确是与生俱来的,可是“观看”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一种需要后天培养训练的技术。在艺术和设计面前,观众必须努力地追寻作者之看的原意,只有发现或认同了作者之看才能被承认“看懂”了作品。
1.2 视觉化取向
视觉无论在柏拉图还是在亚里士多德,都被一再重申是最高贵的感官,亚里士多德的感官理论也证明了视觉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视觉的重要地位也不断得到强化。从传统艺术对于大自然的模仿,到伴随着科技进步。例如,摄影的出现对于大自然的复制,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对于生存环境的改变,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这也折射出人类生活的变化。在进入20世纪之后,现代科学的变革、现代绘画和现代艺术的革命、摄影术的出现、现代传媒从技术到创意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从电影、电视到商品广告的影像文化向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设计更加视觉化是综合性的一个文化现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全新的表达。视觉化取向则是这种文化现象的表征之一。从商品广告到商业展览,从形象包装到营销策略,人们通过得到视觉信息,而后进行传递,最终到达情感。由此视觉化取向成为视觉沟通的一部分。
2 直接与人的内心相连的隐喻趣味
2.1 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法
隐喻本属于语言学的范畴,隐喻是语言学修辞的一种手法。如果要给隐喻下一个容易理解的定义,可以说:隐喻是用一种不那么直接,似乎有些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述一些事情。例如,在音乐中,朋克宣称自己得了“爱缺病”,他们的音乐内涵是反叛传统、反叛制度、反叛日渐枯燥毫无激情和意义的生活。朋克音乐家们的创作往往直指人类的苟且,以挑战一切既成的规则。在电影中,《玩具总动员》影片之所以会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是因为围绕着友谊和爱情的主题演绎出了真挚而细腻的情感,并且赋予本来没有生命的玩具以灵魂,来折射人类的社会现实。
2.2 隐喻趣味的文化性
埃及狮身人面像,在古埃及,狮子是力量的象征,法老头像标志着“智慧”,两者合一就是力量与智慧的结合体,狮身人面像也可能代表了很多东西:代表着死去的国王哈夫拉,代表着化身为太阳神的统治者,同时它还是阴间以及墓葬的守护者,等等这些表示万物同源,在人文背景和崇高的精神指引下雕塑、绘画、建筑、音乐、诗歌中都能找到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理解。往往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理解是通过隐喻这样的方式传递出来。
设计的隐喻是通过设计作品传递给人的,是人和设计作品情感交流的桥梁,是作品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设计的隐喻也是人通过了解认识设计作品本身,显示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在需要更多人文关怀的今天,隐喻在设计中的应用尤其显得重要和多样。
2.3 隐喻趣味在设计中的理解
设计行业具有很独特的性质,设计师具有很高的自由度。由于设计师面对的受众人群之广,设计内容之复杂,设计师所需要了解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发生着变化。因为,单单只从人类这样一个主体出发,生活方式、需求、价值观念等都已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设计对象的类别和范围也发生了很大的扩充和延伸,设计所要关注的内容同时也更加广泛。
相对于直白的設计手法来讲,隐喻的方法更能够体会出深意,且更有韵味。到目前为止已经产生了许多带有隐喻意味的作品,有人也称这些设计作品是真正的艺术品,因为它能引发人的二度思考。设计用隐喻的手法向观众暗示着设计师对美的思考、对美的追求。就产品设计而言,也暗示着产品的品质和格调。由产品的形象和使用方式间接说明的产品内容本身以外的东西:它所反映的通常是文化内涵、意象、心理感觉、价值取向等较为高层次的信息,我们把这部分可以称之为隐喻的内容。借助隐喻,产品的功能不再是其唯一的灵魂,设计师通过产品这样一个媒介传达出想表达的思想,这样的思想也是产品灵魂的一部分,并且是很大的一部分。这样,产品就像一个罐子,装载着产品的灵魂,并且永久保存,长久传承。在设计领域中,隐喻作为一种设计手法,在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设计师对世界的认识、人类思维的特性、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都会呈现在隐喻之中。在建筑设计中,中国民居的不同“间”的布局就是以中国古代的社会伦理意识为准则的,各体现出等级的观念和“风水”的意识。科拉尼的生态隐喻,让人感到强盛的生命律动,引起高尚的情感共鸣。
3 设计中隐喻趣味及视觉化取向的平衡
隐喻趣味及视觉化取向相辅相成。设计,少部分是艺术性质的,设计除了张扬个性,更应该服务大众,这样,设计理因是需要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然而,有时这种结合被打破。在设计环境里,如果为了设计而设计,设计将变成哗众取宠的商品。在这种消费环境中,人们在各种伪个性的设计创意中迷失。很多信息传达的意蕴被大大消解,信息更加浅显、直白,突出视觉性的元素。例如,形象、感性、刺激来迎合人们不假思索的“观看”习惯。视觉化取向的确是有涉及精神层面的,但也是浅尝辄止的。简化文化给人们的刺激容易消化,而隐喻给人的空间尤其是情感空间却是无极限的,是融入双方的情感世界。设计应该超出纯粹的形式和色彩的表达,设计应该成为连接科学技术和人文文化的桥梁。在设计中,探求形象和表达方式以求得意义,意义是我们追求创作表达所要求达到的境界,古语中“象生于意,立象求意”是很形象的表达。具体的形象是设计者从事创作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意义是我们追求创作具体造型的最终表达,意义和造型是相互辩证的关系。例如,“象生于意”即立意为先,形体为最后的表达形式。“立象求意”,不管具体形象是什么,最终都是为意义服务如果说视觉化取向是形式,隐喻趣味是内容。设计的法则是形式反映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内容与形式结合统一是一个好设计的前提。有些设计作品里,为儿童设计的玩具、用品等,色彩及样式都是对于视觉化取向的追求,然而更深层意义的是对儿童的保护及关爱。
视觉化取向研究带有强烈的后现代气质,隐喻趣味则是一种超实用的功能,两者结合就是来自物质世界同非物质世界的结合。对于设计师来说,带有某种主观或客观的能动感觉和意识,以及个人思维的背景,自然而然,在作品中就能体现出多种形式,通过多种形式表达。例如,产品符号,来隐喻一定的文化内涵。通过视觉化取向来把扩大受众范围,形式的多样性能够扩大受众范围,使得各种文化层次的人群能够理解,让设计的信息更加简单化,利于理解。用隐喻趣味来强调设计师的文化要求,设计者需要巧妙地构思将设计变成“意义深远的产品”。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受众人群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文化内涵传承、衍生下去。一个触及所有感觉的作品是需要通过视觉化和隐喻趣味两者的融合,这样的作品能展示出更广大的空间、人与机器的融合以及当今的哲学。
注释:①有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视觉中心主义,卡洛林·科斯麦耶,味觉与趣味——食物与哲学[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
参考文献:
[1] 阿雷恩·鲍尔德温(英),等.文化研究导论[M].陶东风,等,译.
[2] 董峰.美学内容与形式的深度分析[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