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灰空间”的存在形式及其室内空间设计

2015-05-30陈思吟徐钊罗飞辉

艺术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设计原则室内设计

陈思吟 徐钊 罗飞辉

摘 要:本文从室内空间设计的角度出发,剖析了“灰空间”的界面限定和存在形式,总结出室内“灰空间”的设计原则,提出“灰空间”对于空间规划、平面布局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意义,希望能够丰富室内空间设计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室内设计;灰空间;界面限定;存在形式;设计原则

人们通常把建筑空间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两个部分,但是很难从中准确地分辨出哪个是室内空间或室外空间,在认真研究中外建筑之后,人们会发现有一种建筑内的室外空间也非常重要,而这个空间是许多设计师很爱应用的设计范围。换言之,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已无明确清晰的分界线,设计范围变得模糊,以致形成一个区间,即在建筑空间中除了明确的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还有一个特殊的空间,既可以是室内又可以是室外,称为“灰空间”。

1 “灰空间”的界面限定

“灰空间”是一种限定性较弱、边界线模糊的空间形态,是一种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形态,它既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有一定的隐蔽性,还可称为:模糊空间、中介空间、流动空间、被动空间、中性空间、衔接空间、剩余空间和过渡空间。“灰空间”的限定模糊不清、若有似无,但从另一角度看“灰空间”也具有实体性和空间性,它像一道玻璃门,隐约的分割着室内外空间,为室内空间营造舒适的氛围,为室外空间提供准确的方位。

(1)实形态的界面限定。实体的空间界面是指人们能够触摸的墙顶地、柱廊、门厅、过道等结构。界面限定是将营造出的实体空间从墙界面、侧界面、顶界面、底界面加以限定,他们是存在于物理意义上的实体形态,从建筑结构的内部矛盾中衍生出来,对其依附的界面具有强大的吸附力。例如,教堂的飞扶壁依附于室内顶界面和侧界面的存在,为了平衡拱券对外墙的推力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受到建筑内部结构的影响;教堂的柱廊支撑着底界面和顶界面,具有承重和导向作用,柱廊的分割表现出内部空间的“灰空间”,这种状态可以让人感知却难以名状,它给通向天堂的人们暗示,让人自然地联想到这是一条过道,并隐约感觉到空間与空间的丝丝相连;教堂的门厅以婉约的姿态出现在空间中,它融底面、侧面、顶面于一体,把外部进入教堂的信徒从二维界面拉入三维空间,门厅的“灰空间”形态只有存在于门厅之下才能感受到,远眺,门厅是建筑物的一部分,入内,它是通向外界的一束光,将一种无限的空间融入有限之中,成为沟通室内外空间的媒介。

(2)虚空间的界面限定。虚空间是室内设计的本质核心,而室内的“灰空间”是指难以触摸、只可感知的光线的折射、漂浮的灰尘、缭绕的声音或由人的心理感受所产生的虚拟空间,它需要通过实物作为媒介来体现。人是包含着多重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矛盾统一体,为了满足精神需求和个人愿望,虚空间中的光线强弱、空气干湿、声音高低便成了具有明确感知的虚拟空间形态。人们抵挡不住色彩斑斓世界的诱惑,开始亲近阳光和自然,让自己更有存在感和满足感,于是将纱帘带到生活工作中,阳光通过纱帘若隐若现,迷离般的照射进来,使人心情愉悦。浮躁纷杂的世界也是人们想要躲避的地方,于是隔音玻璃也成为时代新宠。人们不想被社会遗忘而选择纱帘,又想远离喧嚣而选择隔音玻璃,物欲纵横的社会成为这种纠缠不清心理的一面折射镜,也是呈现“灰空间”的最好方式。因此,“灰空间”中实体与虚体相互结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便捷,同样也限制和约束着人们的空间范围。黑川纪章说:“现代建筑,如果要让它苏醒的方法,那就是在越处于西方文化的中心位置,越应该在边缘部投放活化性的异质文化。”那么,也可以理解为,在室内空间中如果要让空间生机勃勃,就应该投放“灰空间”于其中,它融会贯通的物性使人们欲罢不能,是室内设计中体现亮点和个性最好的表达方式。

2 “灰空间”的存在形式

“灰空间”作为日常生活中难以觉察的模糊空间,无所不能地变换着自身的功能定位,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现代“二元论”居住模式。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最早提出的“灰空间”理论现已深入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中,“灰空间”不仅表现为色彩上的灰,也是存在于建筑与非建筑、室内与室外、围合与开敞、私密与公共中的一种空间形态。“灰空间”既是一种空间之间的过渡形式,又是人与建筑的互动范围,它的存在必须依附于两种物体之间并与之相对应的空间融合、渗透、缓冲和包容,最终形成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正是因为“灰空间”高频率的变化方式,混淆了其存在的明确性。

“灰空间”的存在原因:其一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必然结果,当人类出于本性需要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时,那个简陋的“灰空间”便形成了,而当人类不断改造自己生活工作空间的同时,“灰空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另外,“灰空间”的存在更多的是由于人们渴望接近自然的一种心理回归,这种包含了室内与室外功能的“灰空间”就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了。因此,“灰空间”为建筑、景观、室内注入了多元化的设计新思路,为空间规划和平面布局的整体方案提供更细化的设计新理念,为人们身心发展和生活品质孕育了更丰富的设计新方式。相对建筑空间来讲,它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扩展了空间的功能,增添了空间的意境,成为因划分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而导致情感割裂的良药;相对人来讲,它满足了人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心理,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和创造美好环境的利器。“灰空间”常见的几种存在形式:

(1)中庭空间。中庭是商业建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空间形态,位于中心区域,是商场室内设计的重点,也是建筑内部环境分享外部自然环境的极佳方式,并有利于形成交通枢纽、组织空间秩序、增加休闲空间、营造舒适环境的购物场所。这种类型的“灰空间”在商业建筑中形式较多,根据其在商场中的位置,及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可以分为局部围合空间、全围合空间、条状型空间三类。局部围合空间,围合界面少,形式较自由,容易与外部环境形成一种相融合的场景,适合于商场出入口与中庭相结合的部位,缺点是视觉感较为分散,没有整体感;全围合空间是目前大型商场,尤其是地下商场中最常用的形式,位于商场的核心位置,是组织和构成整个空间环境的枢纽,也常作为商场的公共活动中心;条状型空间主要用于类似商业街等形式的大型商场,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廊式组合的特征,条状中庭是商场中的主要交通流线和视觉中心,条状贯穿了整个商场,同时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因素。例如,喷泉构成的水景、树木构成的绿景、竖向的楼梯、自动扶梯和横跨天桥,使空间形成垂直与水平、静与动的强烈对比,从而营造一个颇有活力的公共商业中心。

(2)顶层空间。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使房屋占据大量的城市空间,人们所需要的绿化环境明显不足,进而促进了建筑顶层空间的发展。最为突出的是医院等公共建筑的屋顶绿化工程,通过对建筑的顶层围合、绿化改造、小品布置等,形成一种别具意境的“灰空间”。这种类型的“灰空间”设计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实际的建筑结构因地制宜,营造优美、舒适的空间环境,设计方式类似于庭院的设计,其特点是节约土地、吸附灰尘、美化环境,缺点是这类空间不适用于所有的建筑,需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处理和绿化设计方能实施。

(3)半透明空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建筑表皮已被更多的设计师所关注,人们不断地挖掘新材料、新技术创造特殊的建筑效果,在这些形态各异的表皮包裹下,它与建筑本身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美妙的半透明建筑空间,也就是“灰空间”。这种类型的“灰空间”多出现在建筑的入口和造型新颖的艺术馆,如举世闻名的巴黎卢浮宫入口的玻璃金字塔。最为常见的是玻璃、钢筋的写字楼,其利用各种玻璃营造的光影变化的“灰空间”,常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和不同的空间体验,并给人以全新的时空感和朦胧美,流动感强,神秘多变。

3 “灰空间”的室内设计原则

(1)拓宽室内结构的机能,增强空间的功能性。大多数住宅依存于建筑之下,致使内部空间格局凌乱、细碎、拥挤,室内结构限定了居住者的行为,也间接限定了他们的心理跨度。对于这种类型的住宅形式,“灰空间”应彰显出自身明确的功能属性,做好联系房与厅、厅与廊之间的纽带,搭起色彩统一、功能明确、满足需求的桥梁,可以运用增加吊顶、设置隔断、拆除墙壁等手段,拓宽室内结构机能的“灰空间”营造手法,以弥补结构内部配置不均的问题,细化室内设计的功能分区和组织形式,从而增强空间的功能性。但无论如何,“灰空间”的功能性必须依附于人,没有人这个中介,就没有“灰空间”可言,只有缩小与人的差距,适应人的行为模式,才是增强“灰空间”功能性的基础。另外,“灰空间”的功能性也正是因为人的停留而改变,如人在客厅、过道、阳台三个地方活动,过道增强了行动者对空间的认知度,于是过道“消失了”,使三者融于一个整体。从人的认知感受到空间的深度并间接体会到“灰空间”的存在,是发挥“灰空间”强大功能性最好的诠释。

(2)加强室内整体观设计,烘托室内和谐氛围。感官是人最敏锐的系统之一,它直接刺激着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运作,这恰好是使用者对空间最直接的要求。由于“灰空间”在被人们忽略之后突显出单调性和孤立性,只有加强室内整体观设计,将空间规划、平面布局、陈设设计进行组合和穿插,呈现出整体设计系统连续的关系,产生隔而不断、互相交融的血脉深情,才能烘托室内和谐氛围。

(3)营造室内多层次感官,延续室内室外过渡。功能多样性的“灰空间”形态,连接空间之间的差异越小,“灰空间”的感知度也越小,反之则越大。如何将室内外的空间从容过渡,这就需要营造符合室内环境又便于室外生存的“灰空间”。入户花园这种形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它以半围合的姿态出现在门厅入口处,缓解了生硬的功能分区,美化了室内环境,营造室内空间多层次感官,延续室内室外空间的过渡。

4 结语

“灰空间”作为建筑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室内设计师营造手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必将得到更好的应用与发展。“灰空间”是各空间的分界线或融合点,它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效果是其他空间类型不能取代的,不仅使室内空间具有良好的层次感和自然的和谐感,也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丰富的韵律,特别是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和功能,使人与环境和谐统一,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健.关于灰空间的思考[J].建筑与规划,2010(02).

[2] 张超.室内设计中“灰空间”的研究与探讨[J].环境艺术,2013(10).

[3] 李姝姝.城市过渡空间边界探讨[J].建筑与规划,2012(05).

[4] 黑川纪章,覃力译.黑川纪章的城市设计思想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 曾旭东,杨洋.城市中介空间的人性与物性[J].山西建筑,2010(08).

[6] 杨春燕,马辉.浅谈灰空间的人与心理[J].华中建筑,2004(02).

[7] 郭龙.以现象学为导向的过渡空间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

作者简介:陈思吟(1989—),女,湖南张家界人,西南林业大學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理论。

通讯作者:徐钊,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理论。

猜你喜欢

设计原则室内设计
陈奕含室内设计作品
室内设计作品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住宅室内设计
作品三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MOOC微课程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