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影响下的粉丝文化

2015-05-30吴俊辉

艺术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粉丝文化后现代主义技术

吴俊辉

摘 要:在经济日益增长、科技不断发展、文化需求不断上涨的今天,处于活跃发展状态下的粉丝文化呈现出几点现象。粉丝文化具有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等特征。在技术影响下的粉丝文化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种复合型的文化形态。本文主要从两部分进行论述,即: (1)技术的变革干预粉丝文化并带来的潮流。(2)社会前进所形成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粉丝文化。

关键词:粉丝文化;后现代主义;技术

粉丝文化是依附于大众滋生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的发展与社会背景、经济状况有着很大关系,处于活跃动态下的粉丝文化不断呈现出不同特征,其具有大众文化、后现代文化、视觉文化等,是一种复合型的文化形态,粉丝文化是以某个对象、客体为目标并通过有组织的传播行为参与对目标的崇拜、满足心理需求等,粉丝文化有其独有的特征,不仅用于流行文化,也常用于理性的科学、政治、社会学等领域。因此,研究STS视域下的粉丝文化显得意义非凡,粉丝文化经过不断演变,在新形势下已成为一种有着独特鲜明特色的文化形式,其中蕴含着文化基础与精神,在经济日益增长、科技不断发展、文化需求不断上涨的今天,STS视域下的粉丝文化正呈现一种活跃、稳步的姿态向前迈进,在科学、技术、社会的影响下,粉丝文化不断的体现其独有的魅力与特征。

1 技术的发展应用为粉丝文化带来便利

笔者认为粉丝文化呈多元性,具有活跃、多变的特质,在不同的背景及条件下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发展,文化需要媒介传播,需要技术做支撑,媒介技术的变革与前进为粉丝文化带来了便利的发展条件,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都需要良好的途径与交流,这种需要的满足要依赖于先进,较完善的技术,技术的创新为粉丝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它突破了时间与形式的限制,为粉丝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信息来源及发展基础,技术创新是文化传播的最大推动力,每一个新的技术的产生都对大众版古文化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先进技术下的粉丝文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在不断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汲取新鲜养分。传播技术的更替改变了传播文化者与受众的关系,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界定不清这必然将影响文化传播及信息的反馈。

早期“粉丝文化”借助报纸杂志和手抄书画作品交流,而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大众文化及受众者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来源。从电话到短信,从电子邮件到即时通讯网络手段(MSN、QQ、人人网站等)再到智能手机APP的普及应用,使大众文化与受众者从单向传播到双向循环,形成了全方位的传播结构,让受众者拥有反馈信息的权力,使粉丝文化在严谨,汲取大众民意的基础上健康发展,技术的多种更新。例如,互联网、报纸等手段的作用,影响着粉丝文化的信息组织,传播与获取,改变了传统粉丝文化的单向传播,发展单一的弊端,同时,技术的完善也改变着粉丝文化的发展方式,它促进这种文化本身的发展,也改变了文化传播者及受众者的思维方式,文化环境,传统粉丝文化在封闭中传承、发展,导致优秀文化有所流失外来杂乱无章的部分进入规整的传统粉丝文化中,这无疑对该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先进的技术将理想逐步转化为现实,为文化传播与发展构建一个稳健的桥梁,突然将大众文化与受众思想融合,及时获取信息,互相渗透,解决了文化传播中的困难与阻碍,技术的发展为粉丝文化提供了快捷的媒介平台,这必将促成其文化的广泛传播,通过传播与反馈形成了良好的循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粉丝文化的体系,既保留古典主义对粉丝文化的定义,也及时更新先进完善的文化体系,文化的传播与定型离不开技术媒介做支撑,在世界文明史上,文化的传播与技术相辅相成,媒介传播技术改变着文化传播与受众者的空间模式,将原有媒介完善,将信息更迅速、更客观地呈现出来,从技术角度纵观大众文化不断完善的技术媒介正指引粉丝文化向更加标准、更健全的方向发展。

2 粉丝文化渗透社会文化

粉丝作为一个群体,逐步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不断将粉丝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体现出来,社会的变迁是多方面的,从20世纪至今,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巨大变革,粉絲是大众文化的接受者,进三十年中国社会猛速发展,多种文化结构经历了转型,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与国际接轨,这为粉丝文化提供了一个多维、开放的空间。社会经济实力使得粉丝文化迈向了更高层次,当今社会前进所形成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粉丝文化具有开放性,它突破传统的审美标准,打破了流行或古典元素与生活的界限,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性思维表达多种思维方式,从强调主观情感到转向客观世界,对个性与风格的凸显,后现代主义本身具有开放性特点,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将不断促进其发展,主张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目前粉丝文化处于不稳定状态,后现代主义这一特征的发展实现了帮助粉丝文化构建相对完善的体系,它具有“非控制性”、“反思性”等元素,在传统的粉丝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封闭的环境、局限的空间使得粉丝文化呈被动的趋势发展,且发展结构不完善,存在弊端,单向流动成为粉丝文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当今中国社会下形成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粉丝文化将这些弊端进行改进,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粉丝文化积极实践了开放式交流模式,主要体现在粉丝文化的内涵与活动中,不拘泥于固定、盲目的形式,其发展重点放在文化发展设计、全方位、立体化发展模式上,以高效、科学的方式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故粉丝文化中后现代主义这一特征具有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开放性粉丝文化促进了该种文化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它要求粉丝文化在发展中不能为追求形式而抛弃古典主义对粉丝文化规范性要求。首先应以实现发展大众文化为基础,在不断的发展中进行策略的调整及对自身批判反思的能力。粉丝文化发展要具有有效性,使该文化有效地处于重要地位,且与其他文化共同发展。文化是一种价值,优秀的文化在社会中有着培养情感、审美、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反之,将形成恶性循环,粉丝文化中,后现代主义这一特征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具体目标是改变以往盲目发展大众文化随性的特点,体现着大众文化应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发展,乐于探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多维的社会环境中获取有利信息,提高前进发展动力。笔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这一特征正带动着粉丝文化稳步向前迈进,在开放、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中预言不可逆的“灵韵”消失,准确地预判这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不过这个看法似乎与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有着不同的解读,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艺术是无药可救的,这一点虽然本雅明也承认机械复制时代的复制品的确使得“灵韵”变得遥不可及,但似乎在此之上他也指出技术扩大了艺术活动的影响,拓展了艺术的功能,使得具有了更广阔的大众化市场,无疑这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所在。这个争议过程中也无疑是在殊途同归地印证着鉴赏艺术作品的人的作用,粉丝文化正在大举入侵艺术家的创作思维,那就不得不引发以下思考了,复制品越来越多,“灵韵”越在黯然,矛盾的无穷尽也可以用来解释精英艺术越来越大众,大众越来越“草根”的原因。

艺术品稀缺资源倒置为争夺“粉丝”眼球,出现文化倒置,过程中不免出现一味迎合。比起过去人们尚未将新的媒介技术应用到生活当中,艺术作品的传播范围仍处于社会上峰,有文字无图像,有图像有文字却无声音,有了声音也未必就有文字图像。大众在艺术作品的传播过程中人们长期处于下游的被动位置,对其价值的评价标准也是没有勘定权的。

在科技的催生下,很多沉寂已久的艺术形式通过机械复制形式,让大众以最迅速、最便捷的手段获知,大量的文化创作形式被受众所熟知、欣赏、传播,这是一把无形的双刃剑,带给大众丰富的文化艺术给养的同时催生更多的艺术作品诞生、生产、流通,另一面文化成为“快餐”,海量信息重复或覆盖,缺少衡量规范的有规模无节制作品犹如洪水般奔涌袭来,使得大众在一波又一波的感官冲击之下,缺乏思考的审美疲劳了,也由此出现了大众不再喜欢全身心投入地看待艺术作品,具有强烈刺激标题内容肤浅或者浅显的文化形式似乎更能得到大众的青睐。这样的结果形成了“量”的激增,而真正做到并不是火了一阵子随后就转瞬即逝的“质”的比例增加。所以,粉丝文化并不是单一的,有一定之规的文化形式,而是繁杂的活跃的大众思维。

艺术作品评价从“一元”到“多元”构成了粉丝文化的多元特性。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下公众对科技依存度极高,对于失去了“灵韵”的机械復制品,出现了不同的评价与标签。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是由精英扩展到了全体大众,这期间精英艺术并不等于失去了私密性的审美评价和创造力,经营艺术的创造力只是相比成为艺术流通汪洋中的一直流域,可见科学技术的发达对于艺术的流通与批量生产成正比,而在满足了“粉丝”需要的同时与其艺术的审美与私密性却成反比。复制后的艺术作品有的经过加工再创造或者破碎,或者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作品,完成这个过程可能并非依赖专家,而是网络或者“粉丝”中的每一个人,所以对于艺术作品的价值评断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粉丝”似乎对于这天翻地覆的“艺术革命”欣然接受,尽情地享用这个时代为之奉上的精神盛宴,也塑造出个性鲜明的社会标签,复制时代不仅复制了艺术作品,又“复制了”越来越多“相同”的人。当大量的艺术作品充斥,“粉丝”精神上也容易迷失自我,疯狂痴迷不加判断与思考,正如单向度的人中的描述,社会也随之缺少了精神批判,更多的出现了一味认同的人。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作者马尔库塞认为根源在于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粉丝文化”在迅速地崛起过程中也存在着迅速裂变,昙花一现的迅速衰败,被新的粉丝文化取代,其根本问题源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粉丝文化,是大众消遣的快餐文化本质。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领域在不断发展之中,对其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多角度了解文化的发展。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模式,在实踏实视域下的粉丝文化不断经历着变革与完善,粉丝文化是一种复合型的文化形态,他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特质,是一种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文化,STS课题对粉丝文化有着指引作用,如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的粉丝文化有着多种弊端。因此,研究STS视域下的粉丝文化对规范这种文化体系有着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其荣.当代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

[2] 肖峰.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M].人民出版社,2002.

[3] 安德鲁·芬伯格(美).技术批判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粉丝文化后现代主义技术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打破现实与幻想的壁垒
蜘蛛与海星
让荧光棒为自己挥舞
传播仪式下粉丝文化认同研究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应用外包粘钢加固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