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5-05-30徐江龚芸
徐江 龚芸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引导、能力递进、全程合作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职业能力递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更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突破点。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快以“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因此,必须进行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多样化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对人才培养规格重新设计。
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办于2003年,并于2007年被规划为校级重点专业,2010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重点建设项目。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和重庆市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及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实践中,以培养服务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装饰等行业,从事建筑行业相关岗位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顺应市场发展与时代需求,符合行业需要。
1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项目引导、能力递进、全程合作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
环艺专业着力培养掌握较扎实的环艺设计专业空间设计与规划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备一定的当代设计理念及艺术素养,职业能力符合房地产、建筑、景观、装饰行业设计、施工、管理第一线需要的;能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与项目管理岗位的;“会创意、能设计、擅操作、长沟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规格:
基本规格——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和职业素质;具有良好团队精神与团结合作意识,以及质量意识、规范服务意识。
能力规格——具备良好的市场资讯分析能力和空间设计能力,能够熟练完整的完成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熟悉行业标准,熟悉各项专业规范;具有较强的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能准确完整讲述设计方案能力。
2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与支撑
(1)遵循原则。坚持合作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原则,整合“行企校”优质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教师、学生、企业开放式的教学,以岗位(群)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重构知识、技能、态度有效融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紧密配合基于项目设计过程的双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
(2)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由九龙坡区政府、建筑装饰行业企业和学院合作成立合作发展理事会,共建九龙创意产业基地,系部成立传媒艺术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共同制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监控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指导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等。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互动合作、共育机制,推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3)教学环境与支撑。在三方联动实施過程中,校企共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九龙创意产业基地“专业工作室”和“基于Web2.0技术的远程教学”三大教学平台,构建校园学习、职场学习和远程学习三大学习环境;在专业教学委员会的监控下,以国家和行业企业岗位(群)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构建实用、够用,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两大课程体系;以行业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工作项目、工作过程导向开发设计专业学习情景和多种媒体学习资源。
(4)教学实施过程。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实践下,深化并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创新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实施课堂理论教学、企业项目研发、工作室项目研发,远程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逐步推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及学习规律,进行归纳、序化,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分解学习情境,遴选教学内容,实作项目贯穿教学全过程,将设计工作过程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强调实践教学的逻辑性、系统性、递进性,同时体现教育性和职业性。
(5)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关注企业用人标准,建立理论考核、实作考核、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就业水平考核,创业成效等方式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形成结合学校、企业、社会(“作品展览、人才招聘、作品参赛”三位一体)多元参与评价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及总体框架
(1)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根据学校“两平台、五共同、三融合”的总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建了“项目引导、能力递进、全程合作开放”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引导: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结构,按“环境艺术项目设计过程”开发课程模块,贯彻“双证”要求,构建“基于项目设计过程双证融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驱动环艺课程教学组织、设计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能力递进: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托,分析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归纳所对应的项目课程,按照由易到难、螺旋递进的原则编排项目课程,组织教学,使得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融入理论知识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从通用和专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专门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递进增长,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学生逐渐从艺术人→职业人→创意人的角色转变。
全程合作开放: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行校企全程合作始于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制定,止于培养目标的实现,贯穿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学校与行业企业开展全面、系统和密切的合作,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各自在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共同承担培养的责任,共同设计、制定和实施专业培养方案,统筹布局顶岗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示范引领等工作,最终实现“学校培育英才、学生发展成才、企业获得人才”,三方联动实现共赢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紧紧围绕(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学校办学定位,以“五个共同”为核心,构建了“项目引导、能力递进、全程合作开放”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合作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原则,产学研多主体全程合作,建立“行、企、校”可持续发展机制,共同制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在三方联动实施过程中,校企共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九龙创意产业基地“专业工作室”和“基于Web2.0技术的远程教学平台”,构建校园学习、职场学习和远程学习三大学习环境,开发“基于项目设计过程双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与学习情境,构建教学支撑;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带领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专业工作室职场教学、基于Web2.0的远程教学。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全开放,探索职业能力递进的培养途径,深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引导、能力递进、全程合作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见图1)
4 结语
紧紧围绕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提速发展需求,针对建筑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等行业“高端生产性服务”的特点,以培养“会创意、能设计、擅操作、长沟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本专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我们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且让企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计划和评价考核体系;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优化设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培养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育才通道[M].
[2]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7.
[3] 黄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探析和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16-17.
[4] 卢仁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3):144-145.
[5] 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結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J].中国高等教育,2008.
作者简介:徐江(1973—),重庆人,副教授,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研究。
龚芸(1981—),重庆人,副教授,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专业教师,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