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发展
2015-05-30靳佳佳
靳佳佳
摘 要:新媒体艺术与后现代的其他艺术门类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其交互性,所以交互性是新媒体艺术最突出的特性。本文从新媒体艺术的技术性、互动性、连接性和虚拟性这四大内涵入手,在深入分析了新媒体艺术的时空交互、虚拟与现实艺术的交互这两种交互形式的基础之上,对新媒体艺术的交互特质开展了积极探索,希望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对借助于现代技术媒介手段造就的艺术经验进行全方位考察。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交互性
0 前言
对于新世纪的我们而言早已对新媒体艺术司空见惯,传统媒体越来越多地被新兴的媒体形式所取代,也正是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下,为新媒体艺术的诞生与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视频手段以及数字技术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以往的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在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受众获得了更多参与到艺术展示中的机会。影像、声音和交互的良好融合,使得新媒体艺术成功地将触觉文化、视觉文化和听觉文化集于一身,并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艺术发展的新潮流。
1 新媒体艺术的内涵
1.1 技术性
没有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就没有新媒体艺术的今天。在不断深入的技术和媒介创新浪潮的大力推动下,互动艺术、视频装置、电子作品、前卫电影以及激浪艺术都得以完美实现,各种各样的全新艺术效果在它们各自独具特性的媒介技术的帮助下不断呈现到社会大众眼前。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整个人类社会迎来了全新的新媒体艺术思潮,不仅如此,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帮助下,新媒体艺术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审美体验。
1.2 互动性
新媒体的互动性表现在艺术家与观众、与智能化机器以及与科学家之间的三种不同层次的互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受众不再满足于以往的对艺术作品内容上的体验感受,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在艺术作品的环境和空间上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新媒体艺术中的个人创意与观点表达不再局限于创作艺术作品的艺术家,而是逐渐向着受众层面延伸。艺术家与智能化机器之间的互动体现在:一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去进行作品创作。二是通过智能化及其进行程序上的演化创新。由于新媒体艺术创作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各个不同的领域,为了满足艺术作品创作需求,艺术家需要与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交流,这也使得艺术家的身份开始向着多元化发展。
1.3 连接性
呈现、转化、交互、融入、连接是新媒体创作过程的五大组成环节。不同于传统艺术创作,实践概念首度被应用到新媒体艺术创作中,不仅如此,为了增加作品与受众之间的联系,在对新媒体艺术品进行构建创作时还将受众的观看角度纳入到创作因素中。不过,相比于传统艺术,题材是新媒体艺术类型的最大创新之处。得益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新媒体艺术题材成功摆脱了以往艺术创作中最常运用的历史实践或者宗教性主题,并通过一系列的感官诸如触觉、听觉、视觉等的扩展,在艺术作品与受众之间创造出了全新的关系形态。
1.4 虚拟性
新媒体艺术往往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对现实进行虚拟的,这样一来便可以增强受众作品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因为不仅仅作品的诞生离不开观众,它还需要受众为其内容进行丰富与激活。新媒体语言涵盖了复合、虚拟等特征,不仅如此,它们还将成为新媒体语言的最显著的特性。
2 新媒体艺术的交互形式
2.1 新媒體艺术的时空交互
在叙事能力上新媒体艺术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媒体,正是由于时间轴线的运用。受众的主观时间物理化为新媒体剪辑提供了逻辑基础,均匀的时间在不同的时间剪辑速度下更能彰显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绪变化,诸如“日月如梭”、“时光不等人”等。另外,预感、回想等一系列心理变化通过镜头重复和回闪处理,得以摆脱客观时间走向的束缚,为受众呈现了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
2.2 虚拟与现实艺术的交互
艺术设计与虚拟的交互设计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得以实现的。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运用,诸如工业设计、网络艺术、影视制作等,在它的帮助下,以往传统艺术设计无法实现的功能和特性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帮助下,都得以在这些领域中成为现实。例如,在传统艺术设计中,作为能够为受众营造最好的身临其境效果的电视和电影,往往是通过听觉和视觉与受众进行多位感官信息互动的,而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帮助下,数字电影除了视觉和听觉外,还能为受众提供更为丰富的涵盖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体验,从而达到仿真现实的效果。
3 新媒体艺术的交互特质
3.1 新媒体艺术的多媒融合机制
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新媒体艺术都使得传统艺术形式逐渐呈现出相互融合的发展方向,文学、话剧、音乐等各类艺术形式在新媒体艺术的推动下关系日益紧密,而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建筑、绘画等呈现出固定状态的艺术形态。影像交互机制、多媒介参与机制逐渐在新媒体艺术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使得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逐渐转变为媒体平台,让受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作品互动中。
3.2 新媒体艺术审美的主客体交互特性
在传统的美学认知中,审美主体在对艺术作品进行一系列审美活动时,往往存在着一种距离感,也就是说主体与作品之间是相互隔离的状态,而主体与艺术家之间也很难有交流活动。然而,在新媒体艺术的叙事方式下,以往的主体审美体系不复存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与受众息息相关,艺术家的创作将受到受众审美的影响。另外,在新媒体艺术的作用下,传统审美中的影像符号已经完成了由“物”向“过程”、“事件”的转变,从而使得审美的客体变成了对现实的模拟。
3.3 审美心理高峰体验与虚拟体验
不同于传统艺术,审美的主客体交互特性和客体对现实的模拟让新媒体艺术中的审美体验正式进入了虚拟体验层次,对真实空间的虚拟在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和网络技术的作用下得以实现,并在虚拟体验中为审美主体营造出情感体验的仿真效果,从而消除了受众、作品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受众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审美空间,为大众审美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4 结论
尽管新媒体技术仍旧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过由于它对于数字技术的极大依赖,从而造成了学术界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新媒体艺术的技术上。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审美标准而言,仅仅从媒体进化论的角度去完成界定工作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建立在媒介交互基础之上的新媒体艺术对媒体技术进行的是有选择性地采用,所以在对新媒介艺术的交互性发展进行研究时,更应该从社会化的艺术审美角度出发,将其置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之中,从全方位的角度去对新媒体艺术的观念以及文化进行理解。
参考文献:
[1] 谢卉.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逻辑探察[D].武汉理工大学,2006.
[2] 徐静,傅畅.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带来的美学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7):509+532.
[3] 张微.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论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 周汝豪.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征[D].淮北师范大学,2011.
[5] 谢卉.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品格探议[J].装饰,2006(08):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