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2015-05-30程利江

中国市场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践质量

[摘要]从提高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环境出发,本文从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培养学生素质、改革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条件、创新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提高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思想。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实践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简称《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在我国人才资源结构调整、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研究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1解放思想、创新观念

1.1强化高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一般高等教育基础,注重职业性培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习近平在《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多样化、创新创业人才的职责,需要给予重视,支持发展。社会应积极营造劳动光荣、人人皆有机会成才的良好氛围。

1.2引导家长与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同

一个成熟社会的人才构成模式是由高级研究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组成的金字塔形的结构。高技能人才是社会整个人才结构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群体。所以高职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但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局限了学生与家长的认识,作为教育单位,我们应引导学生及家长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联合企业、政府,借助互联网、报纸杂志、影视视频、橱窗海报等线上线下媒体,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和改善学生、家长对高职教育的认同。

1.3培养学生成才信心

宣传职业教育政策、解读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职教育、高技能职业是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成才信心的基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把专业知识、职业技能、道德水平、贡献社会作为衡量成才与否的标准,倡导尊重职业人才的价值观,营造崇尚一技之长、行行能出彩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排除不利的成才因素,把教育主动权下放给学生,从尊重学生个人思想、言论以及发展权利着手,在大环境中给学生成长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的成才信心。

2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

2.1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

培育高素质的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学校教育的渠道、平台采用各种接近生活实际容易操作的措施,着力提高学生文化、道德素质。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2突出职业能力与素质教育

职业实践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切实做到教育内容紧密贴近企业、市场的要求,把能力与素质教育融入到职业实践中,用实践中的現实案例教学。在职业实践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宽实践渠道,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高职学生开展技术比武和技术创新活动。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决定着高职学生的择业态度。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职业意识,有利于其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养成。

3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学条件

3.1参与市场经济,拓展教育经费来源

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市场经济,通过加强与企业科研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企业投资改善教学条件,夯实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经济基础。充分吸纳外围资金来保障教学条件的完善,利用产业投资获得的收益来补充教育经费。高职院校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参与市场经济,利用金融手段,拓展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

3.2打造强大教学基地,建设多方共赢平台

高职院校与企业通过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科研提供平台,切实提高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率,增加自身吸引力,吸引企业来参与高职教育办学,增加对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投入,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坚持产教结合,强化校企合作。逐步形成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大小企业、对口科研机构和高职院校紧密协调、产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教育联盟。把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成集培养高职人才、进行科研与创新、生产与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多层次、多方位共赢平台。

3.3加速课程资源信息化

实现课程资源信息化是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课程资源信息化以信息化的形式优化传统教育资源,在产生效果上更加明显。因职业教育课程资源信息化起步较晚,所以受到了技术水平和发展模式的瓶颈制约,高职课程资源信息化过程中进步缓慢,现需尽快做好课程资源信息化工作,为培养课程资源信息化全面深入的展开培养应用人才;积极开展课程资源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充分利用传统课程资源和不同渠道不同形式的课程资源;建立完备的课程资源开发、应用、检验、反馈的管理体制。

4改革教学内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有效性

高职院校转变教学观念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技能训练为基础、实践教育为首选、岗位需求为目标、过程评价为依据。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模块、实践方案设计等都可以联合企业发展实际,协同规划,避免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脱轨。高职院校应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程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的标准以及知识与技能结构,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灵活创新发展教学观念,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模、标准、质量评价,实施目标明确、效率明显的教育教学内容。

5形成高效交互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环境、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资源相结合,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教学实践与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凝聚高职学生的知识、优化能力结构。形成在学习和科研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科研的高效交互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应贯彻全局意识,将高职人才培养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不断升级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探索校企合作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各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战略,是培养创新企业人才的必由之路。

6结论

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开创性的提出了全面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新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在于:高职院校要强化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全面培养高职学生素质;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条件;改革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有效性;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高职人才。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又可以归结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非专业技能培养两大模块,无论是哪一模块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锻炼,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才会有所顿悟,才能真正从内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职业能力素质。因此所有的教学培养措施应突出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形成从学习科研到实践和从实践到学习科研的高效交互培养模式。参考文献:

[1]左玉玲.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4(52).

[2]乔梁,阳运清.“四方联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关于校企合作形式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4(48).

[作者简介]程利江(1989—),男,汉族,浙江诸暨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与制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现从事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实践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