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消费观中生态需求的伦理意蕴及实践路径

2015-05-30戴红美

中国市场 2015年10期
关键词:消费观

戴红美

[摘要]相比较于生态道德缺失的传统消费观,现代消费观中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需求,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它有着深厚的伦理意蕴。我们需要从政府的、社会的、个人的三位一体的层面去找到它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消费观;现代消费观;生态需求

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就是号召我们每个人把生态环保融入到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告诉我们生态、环保不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道德仰视,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像日常喝水、呼吸一样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说,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问题就是消费问题,因为对生态环境产生根本影响的就是人类的消费行为。

1现代消费观与传统消费观的不同

消费观指导人们怎么消费、消费什么等消费行为,它是人们消费行为的先导。作为观念层面的意识形态,消费观会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导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消费观念,就是在同一时代也会产生出不同的消费观念。

11传统消费观的生态道德缺失

依照社会发展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文明传承,传统消费观念对应经历了从服从型—顺从型—扩张型的消费观。尽管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但不管以“被动的生存观”为特征的服从型消费观,抑或以“崇尚天人合一”为特征的顺从型消费观,还是以“征服自然”为特征的扩张型消费观,都遵照并延续了资源—消费品—废弃物的消费路径,从而造成了自然物质资源的极大浪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恶化。正如《21世纪议程》指出的: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的失衡。可见,在这些只注重眼前利益、代内发展的传统消费观指导下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行为,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可持续消费模式和观念的形成。

传统的消费观念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具体表现在消费领域追求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甚至挥霍浪费等方面,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大行其道,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自此,环境污染、白色垃圾、赤潮、土地荒漠化、雾霾、沙尘暴等环境危机不仅成为环境保护主义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成为老百姓街头巷尾热议的热点话题。从根本上说,人类高消耗的生产方式、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和对待自然功利化的价值观是环境问题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人类对物质需求的消费观念更新做起。事实说明,在广大民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

12现代消费观中的生态需求

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为了摆脱困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系列现实问题,寻求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必须转变消费观念,探索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念。在探索转变消费理念的征途中,现代消费观念逐渐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行为中,这就是生态消费观。所谓生态消费,是指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为前提,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为目标,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适度、健康、绿色和可持续的消费行为。生态消费观是在充分尊重自然、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科学的消费行为,走一条生态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此来满足和适应人类生存发展的可持续战略需求。

消费观的生态需求的要点是主张消费者购入对资源消耗少、环境负担轻的产品,不购入或少消费对资源消耗大、对环境负担重的产品;人类不再以大量消耗资源、造成环境承载超负荷的方式来求得生活的舒适和便利,而是自觉地节约资源以保障舒适生活的持久稳固;公众会以“环境安全”为第一考量要素来决定是否购买某种商品。生态消费观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呼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理念、指明了一条新路径,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自觉珍爱自然、积极保护生态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2现代消费观中生态需求的伦理意蕴

21消费观的生态需求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

生态消费体系要求我们自觉地把人类自身融入到整个自然生物圈的相互依存的整体中,积极主动地在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中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消费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生态消费观倡导的适度、健康、绿色和可持续的消费,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以及如何权衡各种关系的正确态度,这种关系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态文明理念能否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实现。纵观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无情掠夺和对自然环境的疯狂践踏,从实际角度看,也是人类自身在代内或代际间的相互剥削与掠夺,是不良人格的呈现和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展示。这种不良人格和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障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阻力。因此,现代生态消费观可以塑造社会成员代内和代际间的健康人格关系和和谐人际关系,从而间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发展,有力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2消费观的生态需求要求人们过节制、简朴而丰富的生活,有利于两型社会消费方式的推行

生态消费理念挑战目前占统治地位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念,主张人们去过节制、简单而富足的生活的消费方式,它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两型社会生活方式的推行。生态消费观以不浪费的适度消费为特征,以实用、节约、环保为原则,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消费的第一考量,以保护环境、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为追求,倡导健康、绿色、舒适的生活方式。“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互间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质就是追求生态文明。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作指导,没有正确的消费伦理作引导,“两型社会”的建设在实践中很难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生态消费观提出的消费理念,是在自然资源、 环境容量可承受基礎上的消费,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行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和永续发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这对于“两型社会”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消费观的生态需求倡导物质适度与精神丰富的统一,有利于人类消费生活方式的价值提升

消费行为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包含人类吃、穿、住、用、行等基本的生存和生活内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精神消费涉及人类所从事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和宗教等其他活动内容。人们只有首先解决吃饱穿暖的物质问题,才能从事高大上的精神消费。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可以选择的物质消费空前增多,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形成高消费、多消费就是幸福的观念,物质欲望、利益需求的满足成为人们消费的最高目标追求,而精神生活层面的消费则备受冷漠,人性中物欲的贪婪成为人类全面健康发展的制约瓶颈。但是如果人类的消费长期停留在物质享受层次上,就会产生消费的恶性开发和过度浪费,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自身健康的摧毁。生态消费观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放弃各种以享受性、挥霍性物质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消费价值理念,倡导大家降低消费中的物质需求,反对把纵欲消费当成幸福的体现,主张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确立正确的幸福观。它体现了人类对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把尊重自然,突出心理、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作为消费行为的价值定位。通过对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内容的精神消费,使人类个体增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涵养,加深自身对人、自然和社会的思考,重新认识人自身存在的价值,通过人在自然和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维护来实现自身价值。

24消费观的生态需求人为生态环境是人类传承的物质基础,利于代际消费公平理念的形成

在人类的代际传承中,本代人在自然资源和社会能源的代际分配与消费中,相比较于后代人处于一种无竞争的绝对优势地位,而后代人处于没有选择的被动接受前一代人遗留的地位,他们面对的社会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是既定的。因此,人类代际之间的公平公正就是要求我们在满足自身消费需求和利益诉求的同时,不能透支后代人满足他们消费需求和生存诉求的权利,使有限的自然馈赠和社会资源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这种在代际之间合理分配与消费资源的责任需要我们当代人自觉担当,这就是代际公平消费的要求。生态消费反对过度消费,反对资源浪费,要求在我们的每一个消费行为中不仅充分体现当代地区之间利益上的公平性,也要长远考虑到自然社会资源在不同代际之间的合理分配与消费,充分体现代际间消费的公平性,形成人类消费需求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和谐消费理念。

3现代消费观的实践路径

在传统消费向现代消费转型过程中,需要从政府、社会到个人三大层面共同努力,形成推进现代消费观的实现的合力。

31政府层面注重政策引导和法规强化

为了发挥消费这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国实施了以拉动内需、鼓励消费、提前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消费政策。要想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实施恰当地刺激消费政策是必要的,但不是消费得越多越好,有时单方面地从数量上扩大内需会带来一系列的难以调和的社会问题。所以,政府必须在消费以不超过生态承载的最大限度为原则的前提下,把握好刺激消费与引导科学消费之间的关系平衡,这就要求政府在刺激消费工作中加强生态消费的政策引导和法规规范。可以实施政府补贴政策培育、鼓励生态消费品市场;通过税收、金融、价格政策来限制或消除非生态消费行为;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消费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如可以考虑对奢侈消费、享乐消费等非生态消费征收消费税;对不健康烟、酒等消费品征收高昂的消费税;对于使用一次性商品、过度包装商品、环境污染严重的商品、不可循环利用的商品征收环境保护税;规范公务员工作作风和建立廉政制度,從根本上杜绝公务员公款吃喝的“灰色腐败现象”,遏制不良社会风气。

32社会层面加大观念培育和舆论监督

行为受限于观念,观念引导行为。传统的高污染、高排放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到传统物质消费最大化观念的指导。培育生态消费的文化底蕴,要形成低污染、低排放、高效健康的现代消费模式,需要新闻媒体、教育部门、社会各阶层和每个社会人联合起来形成合力,通过广泛的、持续的、全面的和大众化的宣传教育,让人们真正地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自然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内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消费观,外化为生态消费行为。首先就需要从社会层面加大生态消费观念的培育和舆论监督。我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介,以各种各样的直观形式加大对健康的、文明的、新型的生态消费理念的宣传报道;可以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体系,从娃娃、从自己、从身边人抓起,让生态消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媒体可以从典型事件的捕捉、跟踪、解析、宣传引导生态消费热点;对奢侈、浪费消费行为进行曝光、批判,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

33个人层面践行绿色、循环、低碳消费

《寂静的春天》警示我们:“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基于“经济人”假设的传统消费观带来的后果,认为人都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从消费上就是追求个人物质消费的最大化。生态消费观要求我们克服“经济人”消费观,确立生态消费观,即在个人消费层面积极践行绿色、循环、低碳消费模式。要求我们遵从消费的资源、环境和经济阈值的三阈值原则,以不浪费为准绳,对消费品循环反复利用。譬如家用水可以先洗脸,再拖地,后浇花或冲厕所;杜绝消费一次性用品;衣服尽量用手洗;出行尽量搭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吃当季的蔬菜、水果;穿应季的衣服,杜绝出现“夏天穿棉衣,冬天穿衬衣”的反季节空调现象;办公电子化或文件双面打印等。

参考文献:

[1]刘宁,宿晨华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生态消费观[J].长白学刊,2013(5).

[2]汪慧英以生态文明消费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1(8).

[3]闫莉析生态消费观的构建[J].宿州学院学报,2013(4).

猜你喜欢

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正确认识消费
95后消费观对其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90后”消费观
消费观
数字传播背景下粉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浅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电子商务对青少年消费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