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应用及两面性的探讨
2015-05-30朱卫东
朱卫东
[摘要]会计环境的净化、会计秩序的建立,离不开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在此环节中,为了有效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我们需要遵守相应的会计原则,在此其中,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實现会计信息数据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概念及在会计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就谨慎性原则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做了探究。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工作;两面性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体现了会计原则修订性惯例的要求。谨慎性原则源于会计中的不稳定性并且植根于具有风险的经营环境中,有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客观依据和必然要求。谨慎性原则自产生之时就带有显著的两面性,其可以避免虚计资产与浮夸利,确保投资人员与债权人的利益,但是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无法规避的是带有主观臆断性,因此,谨慎性原则给会计信息提供科学性的同时,也存在着难以避免的负面效应。需要我们一方面认识到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学会正确的运用谨慎性原则。
1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通常指的是当一些经济业务有多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程序可供选择时,应当基于合理选择,尽量选择最大程度上影响所有者权益的方法与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并且对可能发生的费用与损失进行合理的核算。会计谨慎性原则作为企业会计中的一项重要的原则被广泛地应用,能够预防抬高收益和资产以及压低费用和负债,同时发挥预警风险与化解风险的作用。然而,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操纵利润的现象,所以,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趋利避害,使企业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
2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2.1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核算中的运用
2.1.1应收账款业务核算
由于赊购方倒闭等情况将导致赊销方无法正常收回应收账款,为避免坏账实际发生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需要对坏账损失做出合理的估计。《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可采用“备抵法”进行核算、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在会计期末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是应收账款净额,防止了虚列应收账款金额,使报表阅读者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
2.1.2投资业务核算
第一,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根据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期末对短期投资进行检查,如果期末市价低于成本,应按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跌价准备,以便真实反映企业短期投资的情况。第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可按照成本法或者权益法进行账务处理。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采用权益法时,投资企业应在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第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企业应当比较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损失。
2.1.3存货业务核算
第一,存货发出成本的计价。存货发出成本的计价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可以体现谨慎性原则。第二,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应当按照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2.1.4无形资产业务核算
第一,无形资产的确认。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相关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第二,无形资产的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在其使用寿命内对其价值进行摊销,确保不低估成本费用,不高估无形资产的价值。
2.2谨慎性原则在债务重组损益核算中的运用
以低于应付债务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支付的现金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而不是收益,债权人应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即营业外支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核算债务重组损益时,只确认损失,不确认收益。
2.3谨慎性原则在收入确认中的运用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要严格满足一定的条件,不能随意确认,特别是一些特殊销售,如代销业务、分期收款销售、以旧换新等,还要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才能确认收入。体现了不得随意高估收益的原则。
2.4谨慎性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的运用
以公允价值和应付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要能反映当期损益的情况,该项交换需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两个条件。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3谨慎性原则的两面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3.1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通过适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理确认费用、谨慎确认收入,挤干资产中的“水分”,夯实利润确定基础,使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稳健。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好处主要体现在:
(1)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来看,扩大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考核经营者真实的经营业绩,评价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企业生产经营面临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实行稳健会计有利于企业增强抵御经营风险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
(2)企业经营存在潜在的风险,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谨慎性原则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充分估计,可以减少决策风险,因而适度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3.2谨慎性原则的不足
谨慎性原则屡遭诟病,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其在实务操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以及如今演化成为部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的工具。
(1)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由于中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加之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很难认定。实际操作主观性很强,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影响,会计信息很难验证。
(2)计提被滥用,因为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而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两年亏损将ST处理,三年连续亏损将停止上市,上市公司就可能少提减值准备虚增利润,而有些上市公司股东为了逃避债务而多提减值准备,同时可能会产生前期谨慎后期不谨慎,或前期不谨慎后期谨慎自相矛盾的情况。
(3)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的规定,当计提减值准备时,还需补交所得税,增加企业现金流出,限制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并且谨慎性原则与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存在相冲突的方面。
(4)有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有的资产按市价计价,缺乏一致性,当市价高于成本时资产负债表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可能会歪曲企业的年度收益状况,在短期内延缓国家税收,而且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者不能做出最优决策。并且在不同企业实际运用不均衡,只在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而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非上市国有企业未明确规定。
参考文献:
[1]陈德萍.谨慎性原则的会计运用状况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9).
[2]李晓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完善探微[J].经济问题,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