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失衡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
2015-05-30李敏
李敏
【摘要】目的:探究肠道微生态失衡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1月间我院接收NAFLD患者80例为研究组应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对象50名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粪便培养、生化指标检测与对比。结果:治疗前研究组肠球菌、葡萄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与对照组相比均表现异常(P<0.05),治疗后患者ALT、AST、TC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肠道微生态失衡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改变明显,应用微生態制剂可显著改善肝功与血脂,具有积极治疗效果,可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道菌群;微生态制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013-02
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近年来发病率持续走升的典型肝病,并且伴有低龄化趋势,成为困扰群体肝功健康的典型性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生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病情进展还会导致糖尿病与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提升,因此加强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有积极意义[1]。临床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失衡作为导致NAFLD的典型性危险因素,是临床开展深入治疗与研究的重要依据,为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尝试方向[2]。为探究肠道微生态失衡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1月间我院接收NAFL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治疗分析,临床报告整理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1月间我院接收NAFL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治疗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均符合我国2010年《NAFLD诊疗指南》确诊标准,排除妊娠期女性、合并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脑血管类与内分泌类疾病患者、药物过敏患者等,签署治疗同意书。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7.8±4.5)岁,定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对象5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25名,女25名,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6.6±4.7)岁,两组对象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2.方法
对照组与研究组均进行粪便培养、生化指标检测。粪便培养患者肛周消毒后采集标本,无菌盒存放,灭菌稀释后震荡混匀,于培养基上做需氧菌与厌氧菌培养,应用ALB微生物鉴定系统做细菌鉴定,统计每克粪便中菌落形成单位对数值,对肠道内代表性需氧菌(葡萄球菌、肠杆菌、肠球菌)和厌氧菌(乳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做进行检测对比。生化指标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空腹ALT(谷氨酸氨)、AST(门冬氨酸)、GGT(γ-谷氨酰转肽酶)、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等指标做检测。
研究组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美常安(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87)进行治疗,计量500㎎/3次/d,治疗期间禁止应用其他微生态调节剂、抗生素、降脂降糖药物、保肝药物、酸奶等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药品,以三月为一疗程。
3.统计学处理
临床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率表示,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情况见表1。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研究组肠球菌、葡萄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与对照组相比均表现异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杆菌、拟杆菌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组内肠杆菌、拟杆菌无显著变化(P>0.05),肠球菌、葡萄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改善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肠球菌明显升高外(P<0.05),其余无显著变化(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情况(x±s/Ig CFU)
二、讨论
NAFLD是一种遗传易感性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临床治疗常以干预代谢药物为主,但是效果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多,随着其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肠道微生态失衡已被确定为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治病因素,因此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生态环境、改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成为了当前治疗重要切入点[3]。在本次治疗中,对比健康群体和NAFLD患者发现,二者肠道内需氧菌和厌氧菌群落差异显著,在实施微生态机制治疗后,肝功指标ALT、AST改善显著,血脂TC也显著变化,改善了脂肪肝症状,意味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微生态制剂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可作为重要诊疗手段改善此类患者的生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应用推广。
综上所述,肠道微生态失衡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改变明显,应用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改善肝功与血脂,具有积极治疗效果,可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鑫,吕宗舜.肠道屏障功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8):656-661.
[2]曹毅,沈峰,徐雷鸣,等.肠道菌群和内毒素血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163-165.
[3]杨林辉,郭华,蔡俊,等.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肠道菌群失调的干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20):1873-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