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
2016-12-26王有良
王有良
【摘要】 目的 探析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186例足月新生儿, 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93例。对照组新生儿未进行任何干预, 干预组新生儿出生12 h内给予口服微生态制剂双岐四联活菌片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12.9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微生态制剂;预防作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4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的是新生儿阶段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 即足月儿的胆红素水平>20.6 μmol/L, 早产儿>256.5 μmol/L, 患儿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的症状, 若血胆红素持续高水平会引起患儿的窒息、酸中毒、感染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1]。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光照治疗、换血治疗和药物治疗, 而预防是关键[2]。为了探析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 本院选取186例新生儿进行了本次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2月在本院出生的186例足月新生儿, 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儿科学》中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并排除了窒息、红细胞增多症、畸形、溶血症、低氧血症、急性呼吸酸中毒、慢性呼吸酸中毒、高热及母亲患有糖尿病、颅内有血肿、颅内出血、先天代谢性疾病的新生儿。所有患儿的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法将新生儿分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93例。对照组中男49例, 女44例;胎龄37~40周, 平均胎龄(38.25±0.74)周;出生体质量2.4~4.6 kg, 平均体质量(3.12±1.05)kg;顺产54例, 剖宫产39例。干预组中男51例, 女42例;胎龄37~40周, 平均胎龄(38.21±0.77)周;
出生体质量2.3~4.5 kg, 平均体质量(3.08±1.06)kg;顺产56例,
剖宫产37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未进行预防干预。干预组新生儿出生12 h内给予预防干预: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S20060010, 规格:0.5 g×24 s, 每片双岐四联活菌片中婴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5×107 CFU, 粪肠球菌≥5×106 CFU, 蜡样芽胞杆菌≥5×105 CFU), 1片/次, 3次/ d。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12.9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住院疾病中所占的比例为20%~40%, 其中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5%和25.3%, 是新生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是新生儿机体内生成的胆红素过多, 但肝功能发育不完善, 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导致血清中间接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 此时若间接胆红素通过生物膜及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与神经元结合对突触电位造成了影响, 并沉积于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神经行为功能的障碍[4, 5]。此外, 新生儿肠道内的细菌缺乏, 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 而肠腔内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较高, 可进一步将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 被肠细胞吸收后进入肝脏, 引起游离胆红素的产生和重吸收均明显增加[6, 7]。
近年来, 微生态学在医学领域中发展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微生态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的活菌含量大, 使用后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立即增加, 降低了肠道内的pH值, 并抑制了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 减少了结合胆红素在肠道内的分解, 对肝肠循环起到了阻断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12.9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口服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付小云, 戴礼忠.不同光疗时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6):2892-2893.
[2] 蔡春连, 熊丽娜, 王燕, 等. 体位更换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效果的meta分析.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12):1432-1437.
[3] 李胜涛, 史文元, 彭小友, 等. 郴州地区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因构成分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1): 37-39.
[4] 刘孝桥.行为神经评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95-96.
[5] 黄鹏, 曾绮丹, 童锋. 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中国药师, 2014, 17(1):114-116.
[6] 张文昊.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10):86-87, 93.
[7] 赵亮.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研究.医药与保健, 2014, 22(8):81-82.
[8] 孙美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7):408-410.
[收稿日期:20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