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察冀根据地新闻出版事业的特点与历史贡献

2015-05-30徐莉

出版广角 2015年10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特点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创办了大量报纸和刊物,出版了许多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和其他政治理论读物等,这些新闻出版物,在宣传贯彻党的抗日政策、对敌斗争和联系群众、团结抗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和作用。晋察冀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是近代中国新闻出版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其独特的办报办刊特点和理念,也成为新中国的新闻出版事业的宝贵财富,影响深远。

【关键词】晋察冀根据地;新闻出版事业;特点;历史贡献

【作者单位】徐莉,山西大学。

【基金项目】山西省社科联2015—2016年度专项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山西革命根据地新闻出版事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与作用”,编号:SSKLZXKT2015013。

晋察冀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被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自1937年晋察冀根据地开始创建,到1948年5月与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根据地存在长达十余年之久。特别是在抗战期间,晋察冀根据地作为坚持华北敌后抗战的坚强堡垒,为华北抗战、全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晋察冀根据地在对敌斗争和建党、建政、建军、群众工作及经济、文教诸方面,都留下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经验。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宝贵的经验,无论在革命还是之后的建设时期,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新闻出版机构,是边区文化战线一个很出色的部门。”时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聂荣臻同志曾高度评价边区的新闻出版事业。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面对日寇的疯狂扫荡,晋察冀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为鼓舞民众的抗日决心、宣传党的抗战政策、坚持华北敌后抗战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成为近代中国出版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一、晋察冀根据地的新闻出版概述

1.报纸

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创办了一大批宣传抗战的进步报纸,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抗敌报》后改名为《晋察冀日报》,《晋察冀画报》《抗敌副刊》后改名《抗敌三日刊》和《子弟兵》《抗敌画报》《战斗报》等等。其中,《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区党报之一[1]。它1937年12月11日创刊,1948年6月14日终刊,坚持出版达10年6个月。《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是《抗敌报》,1940年11月7日,《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毛泽东还专门为报纸题写了报头。直到1948年,《晋察冀日报》和《人民日报》合并,出版发行新的《人民日报》。

《晋察冀日报》宣传了中共中央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热情讴歌了根据地军民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英雄业绩,及时揭露了敌人的种种阴谋和罪行,有力批判了各个时期的有害倾向和思想,起到了鼓舞人民、团结人民的作用[2]。

2.期刊

晋察冀根据地同样也是各种期刊最为集中的地方,在众多的期刊中《战线》《边政导报》《新长城》《抗战建设》《边政往来》《边区教育》《教育阵地》等都是当时比较有影响的[3]。中共晋察冀省委的机关刊物《战线》就是其中的代表。《战线》创刊于1938年2月20日,由晋察冀省委编印出版,为不定期刊物,后几经停复刊,直到1948年5月停刊。《战线》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县级以上干部。内容主要刊登政治形势、边区建设、党的组织、地方武装等等,每期都有侧重内容,特别是在贯彻党的历次会议精神和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方面。《战线》的创办,对根据地党的政策宣传和党建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3.图书出版

自1938 年起的5年时间,晋察冀根据地先后出版发行政治、军事、党务、社会科学、文化教育、文艺等各类图书达1175300余册。前卫出版社在成立之后的一年时间内,就出版发行了供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教科书及通俗文艺读物等多达十万余册[4]。特别是1944年,按照中共晋察冀分局的决定,由邓拓主持选编,晋察冀日报社出版了《毛泽东选集》(五卷本),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 《毛泽东选集》,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二、晋察冀根据地新闻出版的特点

1.坚持党性原则

根据地的新闻报刊报道内容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卓有成效地宣传了党在组织武装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民主和统一战线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政策和精神。

2.战斗性较强

针对日伪政权的奴化宣传,根据地报刊旗帜鲜明地宣传动员广大民众进行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不断提高民族意识,宣扬民族气节,真正发挥了报刊思想武器的作用,极富战斗性和鼓动性。

3.数量多,发行深入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晋察冀边根据地铅印、石印和油印的大小报刊,共有近百种,杂志在两百种以上。因发行工作相当深入,许多偏僻村庄和敌占区的民众都能看到我党的报刊。

4.细化读者,服务工农兵

根据地报刊的服务群体相对集中和细化,面向工人、农民、士兵都有各自的报刊,这样更容易深入工农兵群众的生活,更受欢迎。

5.油印报刊占多数

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敌人严酷的经济封锁,加上经常处于战斗之中,建立规模较大的印刷厂相对比较困难,造成晋察冀根据地的铅印出版物较少,大多数都是油印报刊。后来经过摸索,根据地的油印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由最初单一颜色印刷,变成可以使用三四种颜色的套印。报道内容也由单一的消息报道,变为社论、短评、通讯、战地文艺、漫画、专刊、副刊等。

三、晋察冀根据地新闻出版的历史贡献

从1937至1949年的12年时间里,晋察冀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在中共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关怀领导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根据地创办了大量报纸和刊物,出版了许多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和其他政治理论读物、科学技术读物、文学艺术读物、中小学课本、扫盲识字教材等,为根据地军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战争中,他们宣传了党的思想和政策,提高了广大军民的爱国热情和思想觉悟,鼓舞了士气,对抗战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成为对敌斗争的锐利武器,同时,也为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书写了新闻出版史和中国抗战史的光辉篇章。

1.党的喉舌和联系群众的纽带

根据地的各级报刊,始终和中共中央及上级党组织保持紧密联系,把党在不同时期的对敌斗争和党政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斗争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传达给根据地军民。如关于党的对敌斗争策略,关于党的减租减息、平分土地的政策,关于党内整风的指示文件,关于军民大生产的指示精神等等,成为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喉舌。

十余年时间,根据地编印出版了大批马列主义著作、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著作,出版了大批的政治理论读物。据不完全统计,晋察冀根据地共出版政治理论读物三百余种,印数近千万册。这些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读物,大大提高了边区干部群众的理论水平,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并迅速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革命力量。

根据地的各级报刊还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它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达下去,并把实际贯彻中的情况及群众意愿反映上来,上传下达。同时,各报刊编辑部都比较重视读者来信,除经常刊登群众来信外,还发动各地通讯员踊跃写稿,派记者深入实地采访,这也成为边区新闻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

2.对敌斗争的有力武器

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在党的领导下,以其鲜明的战斗性,成为党宣传、组织群众的强有力工具。根据地出版的报刊、书籍,宣传贯彻了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中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如毛泽东关于“持久战”的思想,关于游击战争的思想等等。我党正是依靠根据地的各级报刊,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给各级干部、党员和群众。根据地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也都把党的报刊看作党的声音,看作党组织存在的凭据,成为鼓舞群众对敌斗争的有力武器。

报刊及时报道国际国内的对敌斗争形势,报道部队与敌斗争的战果和我军将士的英雄事迹,同时揭露敌人的阴谋和暴行,成为鼓舞边区军民的战斗号角和鞭笞敌人的利剑。

3.文化教育事业的源泉

自抗战开始,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工作就十分活跃,凝聚了一大批有作为、有才华的文艺工作者,创办了大量文化刊物。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根据地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一大批为工农兵喜闻乐见的文艺读物,翻译了一大批苏联文学作品。除了在报刊上发表,还编印出版单行本,由书店公开发行。为满足各级各类学校的用书,发展根据地的教育事业,各级出版部门克服人力、物力上的困难,或油印,或石印,或铅印了大量的农民识字课本,战士课本,干部课本和中小学教科书。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根据地的大众文化运动,团结与联系了一大批抗日文化工作者,提高了大家的创作积极性与写作积极性,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化创作人才。

4.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

晋察冀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出版人才。当时,根据地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大多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提高了觉悟,经受了考验,增长了才干,成为一支有才有识的“战地报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他们始终是全国各地新闻出版及文化教育战线上的主力军,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最初的报社、刊社,只有几个人,由一块钢板,一台油印机起家,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在艰苦的环境中,新闻出版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在军民的支持下,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才形成编辑、印刷、发行比较完备的组织体系,还具有较高的印刷出版技能和较好的印刷设备。这批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财富,成为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基础和摇篮。

5.新闻出版事业的宝贵财富

根据地的报刊、出版社,都是在敌人严密封锁、环境艰苦险恶的情况下创办并坚持下来的,许多记者、编辑、通讯员、发行员为此献出了生命,谱写了人民新闻出版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凭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创刊办报,为新闻出版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5]。他们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流血流汗的精神,白手起家,筹措各种物资和器材;自己动手,解决创业中的各种困难;艰苦奋斗,战胜敌人的封锁围剿。报社出版社的每一篇稿件从采写、编审到最后刊登,每份报刊从编排、印刷到发行,处处凸显着新闻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革命精神。尽管战争异常残酷,生活异常艰苦,工作异常繁重,但新闻事业工作者热情饱满,斗志昂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表现出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和责任心。

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地的新闻工作者还总结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经验。如“全党办报”“全军办报”和依靠群众办报的经验,广泛建立通讯队伍的经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的经验等等。所有这些实践和理论上的经验,甚至失败的教训,都永远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一笔宝贵的财富,并继续引导和推动新闻出版事业不断向前。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当年,人们为之流血牺牲、艰苦奋斗的目标,早已实现。但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办报理念,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业务态度,都将永远成为我们新闻出版事业宝贵的财富。

[1] 武志勇,宋阳. 论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的发行工作[J] . 新闻大学,2006(6).

[2] 张金凤. 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在阜平的出版宣传研究[J] . 新闻界,2012(10).

[3] 裴云锋,徐莉. 山西四大革命根据地的党刊[N] . 发展导报,2011-06-24.

[4] 张雪琴. 宣传人民、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 ——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J] . 沧桑,2002(5):78.

[5] 徐莉. 山西革命根据地党内期刊综述[J] . 沧桑,2009(12).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特点
浅谈抗大对抗战胜利的历史贡献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互联网时代小米的成本管理特点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高压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之我见
中低压配网杆塔防撞措施浅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