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安全稳定下分类指导工作探究

2015-05-30刘义

求知导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安全稳定分类指导高校

刘义

摘 要:当前,“90后”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的成长环境、社会影响、接触的新鲜事物与思想等诸多方面因素塑造了他们特有的性格和特点,高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工作进行探究,以切实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社交等问题为落脚点,促进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分类指导;高校;安全稳定

高校安全稳定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而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特殊群体学生则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特别关注该类学生,分类指导为解决特殊群体学生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分类指导的内涵及工作思路

所谓分类指导,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分门别类,科学指导。一方面,“分类”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判断和把握。分类学中,分类要经历区分和鉴定分类单元、确定阶元等级和建立分类体系三个阶段。这无形中便把原本无规律的事物,依据不同的特点,变成了几个有规律的群体。因此,对事物性质的准确判断和科学把握,从本质上实现了对某一特定群体基本规律的准确判断和科学把握,自然也对事物的发展起到了逻辑预算的功能。另一方面,“指导”是对事物发展方向的指示和引导。“指导”一词,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一种影响性技术。既不是强求事物按照某一个既定的方向发展,也不是任由事物任性散漫地发展,而是以“咨询—分析—对话”的形式,对事物正确的发展方向给予指示,引导受众群体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方法,帮助事物进入正确的发展方向。

分类指导的核心是“准确把握事物规律,正确引导发展方向”。高校分类指导工作务必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分析—正确引导”这一思路,结合“困难学生”特点,分门别类,做好分类指导和针对性教育。也就是说,我们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中潜在的矛盾问题,做好危机预防和前期教育,不断提升增强教育效果。因此,分类指导工作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是保障校园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

二、分类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

分类指导工作要求因时、因地、因人规范建档,重点在区别上下功夫,真抓实干,落实个性化指导工作。

1.明确标准、规范建档是做好分类帮助“困难学生”工作的前提

(1)全面梳理,做好分类建档工 作。高校学生工作者通过谈话、问卷、查档以及集体活动等形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前期先行梳理需纳入到分类指导工作的学生信息,建立数据库,以方便信息管理。

(2)及时更新,做好材料归档工 作。为确保信息更新的及时准确,高校学生工作者实时将谈心谈话、上报信息及开展工作情况记入档案,关键是做好留存原始材料,尤其是与学生及家长沟通联系的书面或音频资料。同时为进一步掌握重点学生动态、科学预判危机情况、检验帮扶措施的有效性,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定期对个案连续帮扶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帮扶对策可行有效。

(3)职责明确,做好档案存放和及时销毁工作。档案涉及学生自身隐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前提下,坚持以学生为本,由年级学生工作者担任年级档案第一保管责任人,并严格按照有关档案管理规定执行,确保所有档案材料的信息安全。结合学生帮扶效果适时终止帮扶指导,待一定时间后,档案予以销毁。

2.细致研究、有效帮扶是开展学生个性化指导工作的关键

针对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即“困难学生”的特征和问题的根源,专题研究,深入分析。基于初步探究,“困难学生”可分为七类群体,实现分类学生科学化,帮扶措施的个性化,提高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学习困难群体。学生第一天职是“学习”。加强学风建设,出台有效帮扶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如通过共同自习、集中答疑方式,让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一帮一”结对,督促带动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其从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

(2)家庭经济困难群体。“以人为本”,以学生资助工作基地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通过多渠道、全方位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生活和心理等问题。

(3)违纪大学生群体。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做好个性化教育,切忌“一刀切”,以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为主要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痴迷网络群体。根据不同年级制订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如在同家长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对低年级学生的电脑使用进行限制。加强高年级学生的网络技能培训,举办电脑技能比赛,将兴趣与比赛活动结合,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网络,规范网络行为。

(5)人际交往困难群体。引导学生不断调整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积极准确的认识。加强交往技巧培养,促使交往双方达到心理相容。同时,与学生单独谈心,进行心理辅导,并提供沟通平台,鼓励学生之间沟通交流。

(6)心理问题群体。一方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心理健康存在隐患的学生,积极进行教育指导、心理咨询与辅导。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及时进行约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另一方面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心理咨询室的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疏导工作,并安排专人进行看防,做到有异常报告。

(7)少数民族群体。少数民族由于宗教信 仰、民族习惯、教育背景等因素,这类群体学生表现差异性很大,必须重视对这一群学生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为少数民族学生建立档案,开展具体个性化帮扶指导。

三、分类指导工作的教育意义

分类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科学指导”,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生活。我们务必要将问题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和掌握潜在矛盾,做好危机预防和前期教育,保障和谐稳定的高校校园环境。

第一,分类指导工作有利于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降低内外部不良条件影响,减少学生问题。

第二,分类指导工作可以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是一次能力的提升”。提高工作规范性及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 迪.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中作用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9(21).

[2]马博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指导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4).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安全稳定分类指导高校
如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分类指导研究
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的作用
浅析当前高校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给每个孩子一双腾飞的翅膀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