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所应有的教学观

2015-05-30田乐刘明玮

求知导刊 2015年11期

田乐 刘明玮

摘 要: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需要具备正确的教学观,教学观不仅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而且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面对着现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转型工作的开展,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观,运用一个正确的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全面教育;内在教育;应用性教育

高等院校应用型转型工作对当代高等院校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我看来,教师需要坚持以“全面教育”为教学目标,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为教学理念,不断地改进自身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创新的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全面教育”的教学目标

每一所高校都为学生开设了多样化的课程,学校课程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那么每一名任课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也要以“全面教育”为其教学的最终目标,以“通识教育”为途径,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教育”的教学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学生的角度。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还要锻炼自身的实践以及应用能力;二是从教师的角度。教师要以“不能落下任何一名学生”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让所教的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

本科教育不是职业培训,应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特别是在“通识教育”方面要下大功夫。通识教育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科学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以及精神的熏陶,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提升认知力、思辨力和创新力,成为有责任心、有教养,诚信、正直、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学习和掌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以及税务会计等知识,以便为未来工作中运用职业技能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会计专业的转型除了要重视科学、人文类通史课程和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外,还应通过对新课程的开设、传统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学生在学习中融会贯通,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与学生为主体,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教师通过授课过程,对学生知识的学习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程度从陌生转向熟悉。通过对学生兴趣的不断培养,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形成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其次,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任务进行把握,落实教师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树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的理念,倾其所有向学生传授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是当今社会对学生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代高等院校转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应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作为设计评价体系的总原则和基本标准,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普及下,对普通本科学校而言更为重要。应该研究适合学校及学生特点的、科学的、多元化的考评体系,让评价体系能够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引导,鼓励学生诚实为人、努力学习、不断成熟和进步。

会计专业的相关领域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时期对本科毕业生的要求有较大的区别,但是专业的知识结构、职业能力和价值观基本上是相同的,而且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职业发展途径和目标,要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鼓励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要引导教师和学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评估学习结果,以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

1. 更注重学生内在的变化

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作为目标,也就是使学生理解或是记忆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教学的关键点放在学生的外在表现上,比如说,课堂是否注意听讲,对概念性知识记忆是否牢固,回答问题是否准确以及作业完成的正确率等。这些虽然也是必需的,但却不是最重要的。现今,随着社会对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期望,商丘工学院也做出了从培养专业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转型,教师把教学的注意点转向了学生内在的变化,比如是否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厌烦心理,是否对任课教师有排斥心理等。

2. 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型人才,更看重一个人的能力。为适应这种情况,各大高校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这个转变使得我们需要改变对知识的理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句话对当代高校的发展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定位,即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需要着眼于能力教育,需要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深入考核,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等院校教学的目标已经转变为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因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究竟什么是应用能力呢?应用需要运用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不仅仅局限于对自身已有知识的使用,更多情况下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去寻找未知的知识。长期以来,学校的教育过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解决问题时,也总是要求学生做出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于是,使学生将学习的重点用在记忆与背诵上,这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化,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学习过程重要性的灌输,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更趋向师生共同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主动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要特征,势必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与教师相同,忽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这种教学往往局限于以教师为主角,全部课堂教学均为教师教授或者演绎的平台,知识通过教师的教授单向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接收到的知识也是少之又少的。因此“教学合一”的观念越来越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把认为教学法只是教师教的方法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的新共识,使教学成为合作的过程,这是适应高等院校转型要求的,也是适应社会需求的。

4.开展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

既然对于教师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需要由单一的、封闭的转为开放式的。只有开放性、综合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满足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以及个人教学等教学方式的要求,在教师的时间分配上,能够实现更大可调性。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种更深入、更高要求的教育,它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提出了全新要求。

现今社会,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愈来愈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格局。如果学生通过高校学习使自己不懂得创新、不懂得创造,那么终究被社会淘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只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学习、实践的能力。教师要注重每一位学生对新知识的态度,坚持“全面教育”的教学目标,不能落下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在大学里都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一片天地,这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最重要之处,也是高等院校应用型专型工作对当代高等院校的教师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观,运用一个正确的教学理念对现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转型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商丘工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