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英语文体学和口译的关系

2015-05-30赵静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口译员口译隐喻

赵静

摘 要:隐喻做为一种修辞法是语言本质特征的反映,同时展现语言美的形式,语言美好性蕴含其中,独特性极强。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现象,隐喻和口译密切相关,在口译的进行过程中隐喻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和笔译并列的口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口译员必须具备对于隐喻的理解能力和认知。不管是翻译的语言还是被翻译的语言,对于英语和汉语,口译的人员对其文化性要有充分认识,对隐喻的综合性认知充分。不能浮于现象,要对本质有充分认识,才能够对不同语言文化下隐喻到位的表达并正确理解。隐喻做为一种修辞方法,要了解其所体现出的文化和内涵。从隐喻的认知手段入手本文旨在进一步研究对于口译方面隐喻的认知功能的重要作用,对于口译的文化性、准确性隐喻的认知功能都存在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对隐喻的发展历史首先进行详细的介绍,分析隐喻的手段和功能,接着全面探讨对口译隐喻的作用,进一步揭示口译和隐喻的融合性和相通性,对口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解决中总结出隐喻的认知功能必不可少。

关键词:口译;隐喻

一、隐喻的发展

许多语言学家对隐喻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加以界定,一些文学家和哲学家们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在自己的文章中分析隐喻的功能并阐述其本质,认为隐喻做为一种文体现象存在,隐喻大都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1980年有学者对隐喻进行解释,他们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入手,站在认知的角度解释这一概念。认为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经历另一种事物,功能上是则是对另一种事物的理解。隐喻由 经历和 理解引出。它一方面是一种语言,而另一方面则是思维。它往往与隐喻相关。各种思维活动可能关乎生死,也可能与人格及情感有关,另外一些思维活动还有可能与语言相关,但是不论是理性还是想象的,隐喻同样不可缺少。隐喻对于人类构建世界有着重要作用,它一方面是一种语言现象,另一方面对于认知世界,这种思维方式必不可少。人们首先有旧的认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思维从而获得新知,而这个就是一种扩展,人们由已知走向未知,在这个个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隐喻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又有另一种说法就是隐喻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来源于人类自身经历的经验,从这些经验中获得认知上的不同,是最基本的一种认知方式。1999年Johnson和Lakoff对这一习得过程指出:日常的经验会让我们获得隐喻,它是感受和经验的产物,同时也是心智及身体的所得,通过具体的切身体验,使主观的感觉和实践的经验结合起来。对于这些隐喻思维可以自动获得,可能是无意识的,也可能是有意识的,但是需要利用隐喻来进行。具体体验说明其完全有理据,而并不是象想象的任意。

二、隐喻的认知功能

隐喻的认知功能从几方面谈。首先隐喻是观察世界的途径。对于隐喻有学者认为,其是有认知工具作用。另一些学者认为用新方法看世界是需要隐喻的,新角度看事物也需要隐喻。正反两方面又可以说明。从一个角度来看隐喻可形成科学理论,在现实中这些隐喻对一些因素构成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它对人们生活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做为一种框架它可以危险地控制,它能创造新的意义。这同样也是认知功能,它可以表现新的思想。对新的理论来说是需要隐喻的,有美国的学者力证其存在价值。他们认为虽然隐喻缺乏准确性,但是这种不准确是指称词的不准确,而这种情况是多见的,这并不是隐喻所特有的,科学理论只不过是一种特例而存在,而表达是需要隐喻的,科学上隐喻的用法有其独特性。

三、隐喻对口译的重要作用

(一)翻译与隐喻

隐喻存在于不同领域,涉及不同语义,包含有两种事物。Lakeoff等将后者称为目标target,前者称为 源 source。隐喻是映射,在不同领域,由一个语义向另一个语义进行,有一定相似性,另外有学者认为翻译并不是简单转换,它存在于两种语言之间,但是在转换过程中包含了思维活动,当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就已进行了思维活动,而语言环境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罗辑思维有决定作用。隐喻和翻译有很大的相似性。

(二)认知功能必要性

属于翻译的口译同时它又有其独特一面。口译是将原语进行解释的行为,它通过另一种语言对需要翻译的民族语言进行解释,它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对原来的语言进行翻译。大量运用隐喻有可能被讲话人运用,隐喻是无所不在的,会给口译员带来一定的工作困难,口译员对隐喻的正确翻译需对这两种文化和语言要有很强的感知力,准确地结合语境。由于中西方宗教信仰、政治经济体制文化的不同,所以很大的文化差异存在于中西方之间。有时与源语中相对应的表达形象在目的语中可能无法找到,而当下性这种口译特点,要求在短时间内口译员做出正确合理的翻译,口译员这时只要在翻译过程中力求做到功能对等就行了。口译员在翻译过程中找到与目的语中相对应的源语中的结构表达即可。有限的时间内倘若口译员合理解释就可根据隐喻的功能认知进行转化。困难和问题马上迎刃而解。

四、总结

隐喻无所不在,在说话的过程中人们无意识地或有意识地涉及到隐喻,所以对于翻译和隐喻从认知方面来探讨很有必要,隐喻的出现又大大增加了口译者翻译的难度,双语功能扎实是必须的,分析语境同样需要。隐喻有着自己独到的认知功能,口译作为文化交际的纽带和桥梁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而对口译的文化性和准确性方面隐喻的功能性则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Hu Zhusnglin.Cognition Metaphor.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2] Yan Aijing.Study on Metaphor Cogni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sciousness in Translation, Economics and Research Journal,2014(1).

[3] Shu Dingfang.Metaphor and Research,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4] Liu Zhenqian.Traditional Theory and Understanding Made of Metaphor, Foreign Language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000 (10) .

[5] Xiao Mingli.Cognition Mode of Metaphor and Its Cultural Illustration.Shandong Foreign English Teaching,2000.

[6] Chang Xiaomei.Cognition, Under-stand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Metaphor.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001(4).

[7] Lakoff .G.&,J. Mark.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8]王宗炎, 胡壮麟. 关于《认知隐喻学》的对话[J]. 中国外语:中英文版, 2005(4).

猜你喜欢

口译员口译隐喻
基于谈话“参与框架”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
浅谈口译译员的知识基础
论口译员必备的素质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待在“箱子”里的口译员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