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及金融机构参与现状

2015-05-30吴正林

2015年12期
关键词:碳金融金融创新金融机构

吴正林

摘 要: 当前,随着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增长,我国加快建设国内碳金融市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空间较大。对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市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展望了产品创新余地与利润空间,探究了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意义,并对我国金融机构参与产品设计与制度创新提出了建议,并对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碳金融;金融机构;金融创新

一、引言

当前,随着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增长,我国加快建设国内碳金融市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空间较大。虽然目前国际上还没有针对碳金融的统一定义,但一般的内涵为,涉及二氧化碳等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交易和金融活动的总称。狭义上看,企业就政府分配的碳排放权进行市场交易,进而所导致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就是碳金融。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伴随着当今时代的主题而发展和成长起来的,是各国政府促进减排的理念的转变。当前,中国也正着手建立国内的碳金融市场,但由于世界各国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减排成本上存在差异,因此,一个新兴的市场碳金融市场应运而生,且近几年来保持了较高速度的成长。

实际上,作为重要的中介机构,金融行业是资金融信息传递的中间媒介,金融机构在碳金融市场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企业很难独立地获取实现减排所需的资金与技术,融资需求产生。在碳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依托传统的金融中介和结算优势,具有较大的业务发展需求和盈利空间。目前发达国家的碳交易机制较为完善,许多大型金融机构也积极介入碳金融市场,获取了大量回报。当前我国没有形成正式完善的碳金融市场,随着国际舆论的呼声加大,中国将在下一阶段重点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这也意味着国内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空间将日益剧增,鉴于此,本文将对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市场的情况进行分析,展望产品创新余地与利润空间,探究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意义,并对我国金融机构参与产品设计与制度创新提出建议,对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二、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及金融机构参与情况

当前,我国缺少统一的碳金融市场机制,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参与碳金融主要集中在CDM项目。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已经占据CDM机制的卖方主导地位。而未来中国潜在碳交易量将接近8亿吨,但事实上,由于我国没有形成正式完善的碳金融市场,随着国际舆论的呼声加大,中国将在下一阶段重点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这也意味着国内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空间将日益剧增,由于中国处于碳金融产业链底端,大量的定价权被国外金融中介机构掌握,尽管随后国家发改委为了保护利益而对CMD项目的价格进行底价规定,但中国企业在碳金融市场上所处的出境,很大程度上与国际碳金融市场上国内金融机构参与度不够有关系。

当前,我国碳金融市场上的机构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主,类型比较单一,许多金融机构尚未认识到商业价值,碳金融的相关项目流程繁琐,交易规则复杂,金融机构多数持谨慎态度,相关碳金融交易中的政策导向十分明显,交易地点,政策支持等具体内容,缺少相应的法律政策保障,使得金融机构缺乏一个交易平台。不过,国内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其中的政策与法律条件必将日益成熟。

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提高碳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有待于金融机构参与度的提高。构成金融行业主体的金融机构是资金融信息传递的中间媒介,金融机构在碳金融市场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碳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依托传统的金融中介和结算优势,具有较大的业务发展需求和盈利空间。低碳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来源于企业切实,但在现实中,我国现处于低碳经济产业链低端,回报相对较低。随着金融机构大胆参与到碳金融领域,这将有助于减排成本的下降,有助于助推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其发展可以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创造经验,通过参与碳金融,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和创新能力可以获得提高。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主体多样化水平将逐步提高,金融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发展方向也是发达国家的多样化经营战略,随着我国金融机构盈利模式的变化,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将给利率市场化下面临经营模式转型的我国金融机构带来诸多机会。

三、国内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面临的问题

中国本土碳金融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一是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当前我国碳排放权的商品特性日益凸显,利益的出现必将引来追逐,地方政府有可能设置壁垒,国家建立国内统一碳金融市场的初衷,一方面在于改变中国据守碳金融产业链底端的现实,另一方面虽然碳交易提供机制逐步完善,但保护主义政策必将增加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二是碳金融发展与碳减排目标实现问题。现有的机制几乎没有涉及到能耗制造行业这个广阔的空间,并控制项目运行的风险。三是碳资产泡沫化的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对于实际金融资产有较大的放大作用。未来碳交易相关衍生产品也面临着市场的泡沫化风险。

四、商业银行参与碳排放产品创新的思路

一是积极发展相关信贷业务。由于企业很难独立地获取实现减排所需的资金与技术,融资需求产生。在碳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依托传统的金融中介和结算优势,具有较大的信贷业务发展需求和盈利空间。要加快产品创新,积极开发针对低碳经济的业务,在发展绿色信贷的基础上,既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又加快探索商业银行盈利手段的多元化。随着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要加快金融创新,积极提供信贷服务。

二是积极发挥中介业务发挥优势,创造新增长点。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关键,在现实中,我国现处于低碳经济产业链低端,回报相对较低。随着金融机构大胆参与到碳金融领域,这将有助于减排成本的下降,有助于助推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其发展可以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创造经验,通过参与碳金融,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和创新能力可以获得提高。因此,建议商业银行开展中介业务和咨询服务,打破国外买家凭借其在中介市场的垄断地位和专业优势掌握的定价权。我国金融机构要加快发展相关定价业务,大力提供碳金融交易咨询服务。

三是国内市场建立之后的修正。在国内碳金融市场建立之后,有必要作一些修改,扩展抵押贷款,此类业务的开展对排放权价值的确认机制。目前不建议商业银行开展这一具有较大风险的业务,但却是长远的方向之一,商业银行可以加快分析研究,对抵押业务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加快向其他碳金融交易业务的渗透。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小川.建立符合国情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J].中国金融,2011(13).

[2] 郭田勇.金融宏观体系的探索与完善[J].中国金融,2008(13).

[3] 吴培新.以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应对资产价格泡沫[J].国际金融研究,2011(5).

[4] 龚明华.当代金融发展理论:演进及前沿[J].国际金融研究,2004(4).

[5] 刘安荣.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碳金融金融创新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中国碳金融市场风险度量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与特色分析
我国碳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