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现德育的高效

2015-05-30何国柱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高效德育

何国柱

摘要:德育工作要接地气,因地制宜。接地气才有生命力,生命体才有活力,才能规律性的成长。说具体就是,让学校教育成为一个有“骨架”、有“血”、有“肉”、有“魂”、有“魄”,既有型,又有“神”,还能继续的、自主的、发展的特质“生命体”。必须打造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特质德育”,才是发展学校高效德育的方向。

关键词:德育 高效 德育建设思路

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它阐述了人际交往中不能改变也不容质疑的常规。但人世间有一种债,我们任何人都无法还,它叫教育债,良心债。抓好德育,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不负债。真德育,才有真教育。

一、要有打造鲜活生命特质的德育建设思路

德育工作要接地气,因地制宜。接地气才有生命力,生命体才有活力,才能规律性的成长。说具体就是,让学校教育成为一个有“骨架”、有“血”、有“肉”、有“魂”、有“魄”,既有型,又有“神”,还能继续的、自主的、发展的特质“生命体”。

任何活的东西都是有灵性的,是有发展內驱力的,在一定的时间、环境里就会体现出自主性。死的东西只会慢慢地腐朽、烂掉、解体,消失于自然之中。

所以,必须打造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特质德育”,才是发展学校高效德育的方向。

二、要清楚德育的意义和存在的形态

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抓手,我们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纲要”提出,人才培养的战略思想,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可见,德育是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但是,德育无形,如同道一样,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无物,无状,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让人感觉惚恍。怎样进行德育,如何才能高效的实施德育,是我们在落实德育时必须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否则,面对德育这个抽象而宽泛的域名,就如同卖东西不了解人们的需求和市场情况漫天要价一样,到最后,全靠运气。所以,要找一个抓手。

德育看起来只有两个字,但它实在宽泛,从哪入手都对,但最终的结果怎样,就很难说了。《道德经》里面讲“少则多,多则惑”,那么我们为何不将这个抽象而恍惚的东西具体化、目标化而去落实呢,把无形变成有形,把无状变成有状,把无物变成有物,这样把它就形象化成一个可视、可听、可搏的实体,把这个宽泛的东西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这不就有了抓手了。这种理念的转化若能成功,那么,如何去实施德育,怎么样去检验德育的质量,就有明确的方法措施了。因为此时,它已经是可见、可闻、可得。

在学校教育这个问题上,如何把德育变成一具体的实物呢?只有把它具体成课程这个概念,落实才能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管理、有秩序、有质量。有了抓手,才能保证他的秩序和质量,改革才能正中靶心。这样以来,不是把德育个体化了?离高效落实就不远了。

为什么说要把德育做成课程?因为课程它是有计划的、有实施标准的(也就是目标)、有专职落实老师的、有内容的、有实施办法的,有配套的实施策略和评价办法的。所以,只有建立德育课程体系,才能高效落实德育。否则,就是乱忙一阵子,“真盲”。

德育应是忙于“防患于末然”,不应是忙于处理事故上,这样才不至于忙的手忙脚乱,“汗流夹背”,那是真“盲”。所以,我们干德育不能被“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牵着鼻子走。真忙应忙于课程的计划、准备、设计、考核与评价上。

三、德育课程

(一)课程概述

先了解什么是课程?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组织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的方法,并且有一套可以具体实施的策略以及恰当评价的方法。

从课程的定义来看,我们把德育做成课程,那它就可以定义得很具体、明确,是根据学校文化培养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品质为目标,有目的,有执行计划和社会人才的需求,有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并有具体实施策略和评价办法的课程。这样一定义,学校德育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

1.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2.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3.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

4.为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

(二)课程释义

1.课程的功能和组织形式

(1)藉以向学生传授社会认为重要的知识。

(2)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

(3)培养传统的价值观。

(4)不限于课堂内,也可以包含课堂以外的非规范学习。

2.课程一词的渊源

始见于唐宋期间,但当时的概念与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學》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指功课及其进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相当于“学程”。

到了近代,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学程”→“教程”。解放之后,由于受凯洛夫教育的影响,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

课程即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也包括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不仅指这些教育活动内容本身,还包括对活动内容的安排,实施进程,期限等。

综合上述分析,学校德育完全可以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并加以实施,这样一来,组织内容就具体了,目标就更明确了,而且会根据不同学段,灵活安排内容和进程,不受地点、时间和形式的限制。

一旦德育行成课程,特点就很明显了。

1.有体系、有科学性、有逻辑性、有组织性。

2.有选择,能体现社会意志。

3.有既定目标,是先验的,静态的。

4.是外在于学习者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德育不能做成独立体系的课程,要渗透在其他的各种课程之中。因为,鱼不可脱于渊。

(三)建议德育课程类型

1.文化课程(校园文化)(隐性课程开发建设)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把学生放进这个文化大染缸,让其身受文化的熏陶,对其产生潜移墨化、润物无声的影响,此谓行不言之教。要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笼罩整个校园(现在提倡让每一楼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并行成主题。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就是学校文化。

2.思想教育宣讲团

思想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信仰,说白了就是增强学生价值取向的洗脑,就如我们去旅行,导游给我们介绍、推介产品,刚开始还意志很坚决不上套,但到了最后不买都想买,或不管便宜贵贱,随便买几件。不管买的多与少,对商家来说都是赢家。

所以说,搞这个思想教育宣讲团,就是将正能量有效的进行传播,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有利传播方式,着力解决孩子上学为什么问题的有力措施。思想教育宣传队建设两类,一类是教师宣讲团;另一类是学生宣讲团。建设学生宣讲团,就是为了在学生内部撞击爆炸的引信,弥补现在德育工作只靠外力作用的缺失,以内然作用引起共鸣和巨爆的威力。

(1)思想教育宣讲团可重新命名,讲师团、宣讲团、思想宣传团队等都可以。还可以命名的更接近现实一点:明志、宏德、润生、泽生、甘露、崇德、明理、习理、润雨等等,也可以有重点、针对性的根据学校的校情命名。

(2)宣讲课型,励志、成功学、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养成、学习品质提高、礼仪、中学生恋爱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规划等。

(3)讲师选聘。分类选聘:报名、试讲、考核。

(4)精心设计团旗,将旗帜树立起来,将口号唱响。

(5)讲课形式。以45分钟为单元,35~45分钟讲授,5~10分钟师生互动,要求有课件,制作PPT,有动漫效果,素材新颖、说服力强。各种课型穿插进行。

(6)单独(个性化)辅导

为了使思想教育工作高效,将一些顽疾彻底消除,可采取个例与共案相结合的方式。除集体宣讲外,对于个别特案进行单独(个性化)辅导,形式可采取谈话、活动、亲子型方案等。

3.活动课程

光讲不行,人常说光说不练非好汉。光讲不实践,时间长了,他们就没兴趣了。要专门给他们设计一定的活动,让他们体会目标达成的喜悦,通过展示活动的开展,让他们逐渐体味人生的乐趣,自身存在的价值,逐渐树立人生的目标,激发他们渴望成为优秀的动力。

活动课一般以社团形式开展,先采取自愿报名,有针对性的启发、动员。比如,球队(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队、民族舞、拉丁舞、健美操、音乐、音乐沙龙、文学社、美术、科技协会(小发明、小制作)、电脑小制作、武术社、话剧社,等等,给不同类型孩子搭建平台。要有专门老师辅导,定期进行展示活动(发公告)。

4.实施一班一品艺术进班,提高班级文化的艺术魅力。

5.打造课堂德育,重在落实三维目标。

6.国旗教育。

7.主题班会。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都参与完成主题的大讨论。

8.实施导师制,进行一对一长期跟踪式全方位辅导。

9.通过艺术展演、诵读、运动会、大课间等活动多角度创设课程环境。

教育不是镜面反射,具有漫反射的性质,他可能从不同角度反射出对孩子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但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所以要多层面的开设课程,让孩子尽可能地吸收积极因素。世上没有一样绝对始终对人体有益的营养食品,更何况还有个度的问题。

四、实施好德育课程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课程的开发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那么,要想把德育课程实施好,必须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才能有效实施德育课程。所以说,要想落实好德育课程,根本靠教师。也就是说,首先,要把教师本身这门课程做好、做强,其次,再说落实课程。其根本措施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改善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1.加强教师培训

走出去看看,眼见为实,开阔视野,正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请进来听听,提高理论水平,增涨见识,目的在于让老师后熟,不断增加新鲜血液,不断的蜕变。

2.指导教师读书

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学习他人,反思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高育人灵感和策略,能准确地把握育人方向。

3.注重创造性工作

鼓励老师勇于实践,实践才能提高,才能使理论联系实际。

4.加强教師魅力的集聚

教师六力:实力、能力、活力、潜力、魅力、创造力。魅力之一形象:拉近距离、偶像作用、爱的根源;之二语言: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号召力;之三知识:引起学生对老师的进一步剖析的兴趣,有大视野、深度;之四修养:忍耐、承受、包容;之五态度:严谨、务实、求真、扎实、勤恳。

真正的改变是内心的改变,改变一个人光靠说教远远不够。每个人的改变,都是通过教训,借鉴着尝试获得成功或尝到甜头或获得利益,通过学习偶然间有了一种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能量。

(二)加强环境的创设

1.文化环境(信仰的萌芽)。

2.读书环境。书是信仰的源泉,偶像是信仰的力量。革命志士的革命信仰来源于书籍。一个不认真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创造力的民族,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没希望的民族。老师读书,学生才会读书。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老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

3.活动环境(增强信仰的资本)。搞什么活动都要有一种文化渲染,表明目的和意义,活动结果怎样,就根据设计的目标看达成的效果,有文字东西,有人观看,为他们彰显才能提供精神保障。

没有课程,教育无从计划(无章可循);没有课程,教育无目的;没有课程,教育无明确的价值取向;没有课程,教育无秩序。

近几年来学校德育实施的几个误区:

1.赶集式德育(跟进式、东施效颦、盲目性)。德育要因材施教,出去学习是好事,但不能照搬照抄,要看校情。为什么说要看校情,如西工大附中、高新一中,不存在学生不知道他来校干什么这类问题,他们学习哪股劲拦都拦不住,主要是培养发展方向,人生规划要做好。咱薄弱学校孩子就差的远了,不听话,不学习,没有好习惯,就要着力解决为什么问题。哪儿热闹往哪赶,别人干啥我学了就干啥,不接地气,不适应校情,没生命力。本来好好地就不需要的东西,结果一弄成了锦上添花,让人感觉纯属凑数、跟潮。

2.戏剧性德育。为了艺术节、特色文化展示,提前一月停课精心打造,弄文本,排节目,校园一派热闹的景象,结果,苦了学生,累了教师,忙坏了校长。这就是典型的假德育,应该将这些工作常态化。

3.围堵式德育。制度也很强硬,但是问题还是有,演化成了几乎是一对一的跟踪式管理。这何必呢。国家有严明的法律,犯罪分子咋不能消灭。光堵不行,人常言,堵的慌,要疏堵并举,根本在疏。管理的“管”本身是一种乐器,有堵气的,有通气孔,然后精明的乐师用几个手指有秩序的堵、放能演奏出天籁之音。光放手不发音,全堵住不通气,有秩序的堵严实了音纯叫规范,有意堵不严实,发叉音叫包容,是曲子的需要。

4.化疗式德育(大包围治病)。好环细胞不分,齐杀(一刀切,齐步走,一锅煮)。教育,切忌不可提前判死型。即就是有问题也要怀一颗仁人之心,要有枯木逢春的期盼,很多得了癌症的患者,就是由于医生依据长期从医的经验,理论上对病情的分析研究和治疗设想,采取化疗,结果致人早早去世。其实,不化疗,即就是治愈不了,很可能不会早死,还有可能出现好转不会死。这种化疗做法就是死马当活马医,反正这样了,是侥幸的做法。

学校化疗式德育,就導致了好学生发展的个性苗头被压制,创造性丢失。比如,某个学生外出活动发生意外,所有学生都不能外出活动;比如,一个学生犯错误,把治理犯错学生的办法用在全体学生身上,恐吓着其它学生不能这样、那样;比如,一个学生犯错误,全体学生受罚,所谓培养团队精神。应该有病治病,无病让他自由。养鸡一样,一只鸡偷吃了玉米,你整院子里追赶打这只鸡,弄得鸡飞狗跳,那你说,其他鸡还能安然下蛋吗,至少这几天下不来蛋,或减产,或下软蛋。

5.以“外控”为主的“强化管理”,属有病治病式。应由“外控式”转型为“内省”为主的预防式,这就要有对环境变化有超前洞察力的德育管理规划能力,这样会形成以“内省”为主,“外控”为附的疏堵并举的科学德育课程体系,是有生命力的。

任何教育手段或育人环境对人的影响都不是绝对的,无万能之说。因为,他表现出来的结果是漫反射,不是镜面反射。它会在某种情况之下,从某个角度将一些不利于正面影响的面反射出来,让人吸收,起了负面效应。

所以,环境要因人而变,手段要因人而异。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就是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猜你喜欢

高效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