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学使用新媒体的思考
2015-05-30何柏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人的生活已离不开新媒体环境。青少年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富有创新精神,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乐于使用新鲜事物,所以新媒体成为了青少年所喜爱的信息沟通媒介。但同时,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复杂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在新媒体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引导青少年科学使用新媒体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 科学使用 新媒体
【基金项目】本项目《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共建课题,批准号是2012GJ5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7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发展成为大家广泛接受而且逐渐依赖的信息传播途径,也成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和平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底的85.8%提升至88.9%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青少年使用多媒体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一、新媒体的特性
1.新媒体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人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的源头。以往的传统媒介以及初期的网络传播都需要特定的设备、平台或者是具备相关技术或资质的人员才能进行信息发布,但现在多媒体技术使信息发布的门槛越来越低,不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每个人都具体成为信息发布的源头,如微博、微信的朋友圈等,这就使信息的可信度以及导向性都没有保证。
2.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时效性都非常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平台越来越完善,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新媒体依托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的采集、发布和反馈一体化,可以很好地实现信息采集后的即时发布与实时反馈。
3.新媒体的传播能使信息选择更加自主化。新媒体平台提供了海量的信息给大众随时选择,就像24小时营业的超市,民众可以随意选择感兴趣的信息。这就使人们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更加主动、更加便捷。
二、青少年面对新媒体可能产生的危害与问题
1.青少年易受不良信息侵蚀。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基本的是非观以及价值判断还不成熟。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青少年在主动汲取的同时还不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载体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特别是包含了很多色情、暴力、消极的信息,青少年出于好奇很容易去浏览吸收;同时,一些不实的信息、谣言在新媒体平台有着其生长的温床,青少年不能辨别其真伪,经常被网络虚假信息所误导;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青少年极易形成一种反主流意识,对国家、政府,学校所倡导的都持反对态度,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和组织有目的性的散布谣言、蓄意诋毁我们的主流价值,往往会有我们的青少年跟风认同。近期网络上就出现了多起抹黑我们革命先烈的谣言,很多青少年在网上跟风转发。
2.新媒体传播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使青少年交往有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很多例子显示,沉迷网络使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不善于与人交往,存在人际关系障碍。同时,青少年自制能力比较差,经常将时间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现在很多大学生晚上沉迷网络游戏,白天上课睡觉甚至是逃课等现象非常普遍,大学生无节制使用网络导致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
3.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危害最常见的是某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涉世未深实施进行网络诈骗,上当受骗的学生比比皆是,近期还发生了某贫困大学生因在网络上受骗损失财物而轻生的事件。同时,网络暴力和网络色情对青少年的不良导向使某些青少年进行模仿而产生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犯罪也时有发生。
三、引导青少年科学使用新媒体的对策思考
1.家庭教育应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通过电子产品等载体使用新媒体的青少年呈现低龄化的迹象,不少家长对此不重视、不引导,导致青少年过早受新媒体的负面影响,造成难以扭转的后果。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家长应及早意识新媒体平台对青少年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监管,使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使用新媒体平台的习惯。
2.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能使青少年具备正确的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达的信息作出正确判断。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应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的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媒体素养教育,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提高创造环境、营造氛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共同重视青少年科学使用新媒体的教育,让青少年科学使用新媒体。
3.加强网络监督和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网络缺乏监管、难以监管是新媒体平台信息复杂的源头,也是滋生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有關政府部门应当以强硬的态度有所作为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象。近年来,我们能看到国家整治网络环境的决心和力度,但是要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科学、完善的法律机制,同时还需在技术手段上的提升和改进。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
青少年是特殊的群体,其健康成长需要整个社会关心和重视。新媒体背景下,复杂的信息环境是青少年不可避免和回避的,我们应高度重视引导青少年科学使用新媒体。
参考文献:
[1]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王晓英.试析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1.11.
[3]孙云霄等.论新媒体时代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
作者简介:
何柏略(1982-),男,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硕士,广州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