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画走进数学课堂
2015-05-30黄晓媚
黄晓媚
【摘要】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精心设计。根据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传统的练习课设计存在的问题,本人借助图画,让画走进数学课堂,融入数学练习课中,有以下五个功效:使枯燥的练习生活化、使繁杂的知识综合化、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拓展的知识升华化以及使评价的功效最优化。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习题始终围绕着教学内容而设计,服务于教学。让画走进数学课堂,走进孩子的数学世界。
【关键词】图画 数学练习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268-02
一、课题的提出
翻开人教版低年级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憨态可掬的卡通人物或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片段,插图的内容、情景的设置都充满生活的元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新授课时,图能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我们的孩子解决枯燥的计算题或解决问题时,他们却是那么的情不自愿,我们的课堂练习的教学效果也常常不尽人意。如何让孩子对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进而激发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呢?我们不妨让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涂涂、画画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做的事,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只要一有空就涂呀、画呀,总是那么专心、那么高兴。由此可见,画在他们心中是最美的,而好多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孩子们对通过画画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的知识特别感兴趣。让画走进数学课堂,或许能改观我们的数学练习枯燥、沉闷的现状。
二、传统的练习课设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练习课设计存在的问题比较凸显,在实际教学中又没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导致练习课既沉闷又无效。传统的练习课至少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1、习题形式单调、陈旧。练习的表达形式基本上都是由数字、数学符号或文字组成;题型枯燥,练习的题型主要是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偶尔也是增加“选择”、“填空”或“判断”。這种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往往是单一的、不变的,即封闭式习题,缺乏开放性和创新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是无法保证。
2、习题内容缺乏应用。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解决问题(应用题)往往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便可解决,即为练习而练习,对练习内容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缺乏有效的整合与拓展,不利于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数学观。
三、让画走进数学课堂,走进孩子的数学世界
针对传统的练习课设计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对枯燥的数学练习产生兴趣、主动完成呢?让画走进数学课堂,走进孩子的数学世界。
(一)让画走进数学课堂,使枯燥的练习生活化。
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一旦他们接触到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时,就会在课堂上开小差、无心学习。数学算式,在大部分孩子的眼中是非常枯燥的,对此,往往没有练习热情。让画走进课堂,能帮助孩子建立形象思维,提高兴趣。例如,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算式练习中,如果仅仅展示一道道算式让孩子们去读,虽然是非常简单的练习题,却不能够让全班的注意力集中到算式上。而让画走进练习课中,设计这样一个“摘苹果”图画情景:老师:“孩子们,秋天到了,苹果树上挂满了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谁来摘呀?”用苹果展示一道道加减法算式时,孩子们的眼球都集中到算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展示时利用了生活化的背景图画,练习效果不言而喻。
(二)让画走进数学课堂,使繁杂的知识综合化。
低年级的数学知识点,相对简单,但比较分散。如何做到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在练习题中有所体现,做到“温故而知新”呢?这时,老师可以把“文字语言”换成“图画语言”,将文字画成实物。比如,在练习乘、除法算式的综合知识点,我们可以设置“看图写算式”的题型。如编制“我会数星星,我能写算式”,展示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有2颗小星星的图画,让孩子根据图画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若干个简单的图画,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孩子们通过读图,很清楚地明白了题意,准确又快速地完成答题。简明的图画代替了烦琐的文字语言,巧妙地把乘法和除法串起来,两个知识点融合一体,使繁杂的知识综合化。
(三)让画走进数学课堂,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在练习课上,如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孩子乐于研究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带有几何图形、各种花朵或动物形象的习题。让孩子自编题目也是培养孩子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天地。例如设计 “我会编”练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甚至描上颜色的图形,如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或红花,自编图画写出对应的算式或自编算式画出相应的图画。这样的题型,画中有算式,算式中体现画,孩子们的学习情绪又一次高涨起来。这样的练习题让孩子在乐学、乐画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同时发展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空间。
(四)让画走进数学课堂,使拓展的知识升华化。
新课程理念不仅仅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数学上有许多问题具有探究性,教师可以借助课堂练习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习题,使学生从传统模仿习题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拓展的知识进一步升华。然而,对于低年级来说,似乎难以实现,而图画在转化的过程中,起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五)让画走进数学课堂,使评价的功效最优化。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尤其是孩子。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说语言表扬可以感染孩子,那么生动形象的简笔画就是最富感染力、也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评价方式:一朵美丽的小花、一面小小的旗子、一个甜甜的笑脸、一颗闪闪的星星……都可以作为评价奖励的图案。在课堂上,尤其是练习课上,谁上课认真听讲,就奖他一朵小花;谁大胆举手发言,就送他一面小旗;谁的算法科学又独特,甜甜的笑脸就属于谁……简简单单的几笔,在老师眼中或许没什么,可对孩子来说,却格外显得意义非凡。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能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学会了欣赏他人,相信自己,也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人文性。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尝试与思考,在设计练习时,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画走进数学课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比较高的可操作性。但,某些传统的练习形式还应有所保留,改革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观念的更新,形式的创新。
2、完成练习是一种数学活动,应强调做练习的“做”,体现一种活动的过程,这种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如个人独立完成,互动式的交流分组完成等。
3、习题的设计应分层次水平,教师应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所有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习题的设计要难易合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对教师的练习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求教师不但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设计能力。数学练习的设计,是一份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只有善于设计数学练习,才能使练习发挥好新知的有益辅助,成为巩固新知识,生成新知识的角色!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生活中的美需要感受,数学中的美需要理解,教师如何引领每个孩子成为美的欣赏者、追求者、创造者呢?让画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看画、画画、品画的过程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之美。让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走进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黄平.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的初步探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9.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 广东教育, 岳麓书社出版, 2003.
[3]赵丹.如何让数学练习课更有效[J].课外阅读(中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