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文化视角的广告图像传播研究

2015-05-30高颖

出版广角 2015年14期
关键词:视觉文化广告

【摘要】广告图像传播的历史是媒介技术与视觉体验的合谋,其中又掺杂着消费者需求的驱动和对其他领域图像的借用。基于视觉文化视角研究广告图像传播可以发现,广告图像传播是视觉符号的叙事结构,背后更包含着对应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视觉文化;图像传播;广告

【作者单位】高颖,景德镇学院。

一、广告图像传播的历史演变:媒介技术的变革与视觉体验的变迁

广告图像传播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媒介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代的广告形式虽在一定程度丰富了广告图像传播的手段,但从视觉体验来看并未有大的改变。真正影响视觉体验变迁的是具有科技含量的现代化媒介,其中报纸、摄影、电视和网络对视觉体验的影响最大。

报纸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其初期视觉体验的原理与传统的书籍、宣传册等基本相似。在报纸广告的发展历史中,值得关注的是插图的引入,尤其是手绘插图和摄影插图的引入。将图像引入报纸广告实现了报纸的图文结合。

摄影作为一种技术在广告图像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摄影能准确地将某一个瞬间的事物或景象记录下来,与真实事物之间可以达到高度的相似性,这是摄影术的本质特点,更重要的是,摄影术改变了我们的观看方式。照相机改变了原有的透视法的视觉原理:以观者为中心建构的一种视觉认知模式。“照相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观看事物的方式。他们眼中的事物逐渐有了新的含义。”这种视觉体验使人们关注的焦点开始从宏观走向微观。如果说早期的广告摄影比较客观的话,那么现代的广告摄影所产生的图像就是一种主观意愿的表达。电视广告的安排具有混乱性和穿插性,使电视呈现的图像具有碎片化的特征。电视的观看方式是以快速浏览的方式进行的。从观看情态来看,看电视的过程往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网络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对广告图像传播的影响,使广告图像传播呈现较强的综合性、互动性以及参与性。受众的视觉体验已经从较为单一的媒介转为在不同媒介之间的转换。

二、广告图像传播的历史性动因考察

1.媒介以及技术的变迁推动着广告图像的发展

从表象上看,每一次媒介形式的变迁好像都推动着广告图像传播能力的发展。从近代平面设计发展来看,其源头来源石版画技术的发明。到了19世纪,石板印刷技术凭借其容易复制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世纪末期出现的海报招贴设计成为宣传和促进商品销售的一种重要工具,此后海报设计成为平面广告图像传播的主要方式。

1925年贝尔德发明了电视机,1939年美国RCA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41年在道奇队与菲利斯队的一场棒球比赛电视直播间隙,布鲁瓦钟表公司花了9美元播放了历史上第一条正式的电视广告——20秒的马表画面。 1948年Ajax洗洁灵成为第一则有声广告。在现代媒介发展方面,每一种新媒介发明出来不久就成为广告图像传播的新形式。广告作为一种商业推广的手段,利用新的媒介技术给予观众新的视觉体验,可以促进企业在营销中占据竞争优势,因此广告图像传播的快速发展既与媒介紧密相连,也与广告业的积极采纳具有直接的关系。

2.广告对其他领域图像的借用

从广告图像的表现形式来看,广告是一种具有极强吸纳性的事物。对其他领域内容、符号、素材的借用是其惯用的手法。从效果来看,其丰富了广告表现的内容;从原因来看,其更多源于广告图像设计对创意性的要求。在广告设计以及传播中,广告对艺术方面的借用成为创新的主要表现点。比如马格利特是一位超现实主义的画家,其代表性作品有《这不是一支烟斗》等,英国Benson and Hdeges广告公司将其作品的表现手法运用于其广告作品之中。广告是作为一种视觉传达信息以实现其营销目的的艺术,必须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并满足他们求新求奇的审美心理,广告在设计时往往借用了其他领域作品的符号元素或者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作为基本加工材料。广告图像的传播可以看作对借用的原始素材的重新设计。比如,在西方近代的广告海报中经常出现自由女神、埃菲尔铁塔等众所周知的事物。随着媒介的进一步多样化,借用的东西变得越来越普及。比如迪塞尔的服装广告作品《现代会议的诞生》就借用了1945年雅尔塔会议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合影的照片,还在其中增加了几位美女与三巨头之间的亲密关系,消解了其原有的政治意义。广告通过对其他领域图像的不断借用,才保证了其行业源源不断的创意与新的作品,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告图像传播的广泛传播。广告图像传播的图像不仅是简单的图像符号,更包含着文化层面的含义,促进了广告图像文化的繁荣。

3.消费者需求的变迁是推动广告图像传播发展的根本动因

媒介以及相关技术的变革为广告图像传播提供了技术性支持,为广告图像传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真正推动广告图像传播发展的却是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变迁,换而言之是人的消费需求。广告传播作为一种商业性艺术,广告公司的设计师必须要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其广告创意设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简单分为物质性需求和精神性需求。设计物的功能,满足的是物质性需求;设计物的形式,是满足其精神性需求。广告从传播角度来看必须符合视觉传播的规律,满足消费者“看”的需要。随着商品的同质化问题的产生,附着在商品之上的精神性才成为广告传播的关键。求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并且有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他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由于物质的极大富裕,在满足了人们以较低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层次以后,社交需要成为人们的主要需求。这种需求从性质上来讲更多属于精神性需求。精神性需求的满足主要取决于作品的形式要素。商品的有用性退居次要位置,商品的意义价值成为营销的重点。广告的功能从早期的告知转变为劝服,这正是为了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迁。广告图像传播中的图像也渐渐从客观真实的图像展示演变成意义构建、欲望营造的图像。

三、广告图像传播的视觉文化解读——以2008中国国家形象片《幸福篇》为例

2008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曾策划和制作了一部由梅高广告参与制作的30 秒国家形象片《幸福篇》,并在CNN、BBC等海外主流媒体播出。此广告片与之后的《角度篇》《人物篇》相比,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这则广告与别的广告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明星的参与,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旁白,文字也很少,它单纯依靠图像自身的力量来传播其背后的意图,但每一个镜头的背后都有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

第一个镜头是一扇古老大门的打开,可以引申为中国的国门打开,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的对外开放和交流。接着一群儿童跑上台阶、拿着风筝跑上城墙,年轻的儿童与悠久的历史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镜头切换到传统的江南水乡,流水的船上站着一对身着传统婚礼服装的新娘、新郎正幸福地对望(拍摄地乌镇)。一辆轿车载着一对身着现代婚礼服装的新婚夫妇穿行在一座现代化的大桥上。一扇窗打开,外面是江南的水乡,代表着传统的生活,接着切换到现代都市,三个穿着摩登的女性出现在摩天大楼的前面。镜头开始放远,看到一条江,东方明珠的出现,显而易见是黄浦江,上海。这些镜头都代表着现代都市的生活。传统与现代是这些镜头背后的思想。一组组的镜头表现出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具有现代都市文明的国家,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接下来出现的镜头里,戏曲服装演员的表演、街舞表、少林功夫的表演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其代表着传统、现代文化的并存,代表着文化的包容。然后镜头切换到放风筝的儿童的正面、现代婚礼新婚夫妇的正面,这表现的是与最开头镜头的呼应。身着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女性的出场与泼水节则代表着少数民族的在场与幸福,点着火柴的小男孩与红灯笼寓意着红红火火的期盼,心形烛光的出现代表着爱心。结尾出现中国书法的“CHINA”属于总结性的镜头。整个影视广告的基调是含蓄、内敛。这些视觉符号的选择以及镜头之间的逻辑联系包含着一个隐藏的叙事者,通过镜头的画面叙事传达了该影视广告片的目的。对这一影视广告文本的解读,可以看出其中的文化思维。文化的差异性对同一视觉符号的编码和解码的方式是不同的。因此,要理解广告图像传播的意义必须要将其置于视觉文化的范畴来思考。

[1][美]尼克拉斯·米尔佐夫. 视觉文化导论[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日]白石和也. 视觉传达设计史[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陈培爱. 中外广告史[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视觉文化广告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图像叙事:MV的视觉文本解读
视觉文化与女性主义艺术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看”与“凝视”中的美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省级党报广告品位提升与影响力拓展
媒介自建:湖南媒介型广告公司发展新路径探究
广告语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初探
涂鸦艺术的城市视觉文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