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经贸专业实施产教融合、校企联盟合作育人的对策

2015-05-30敬丽华

教育与职业(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敬丽华

[摘要]校企联盟合作育人是职业院校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课程建设是校企合作育人的落脚点和抓手。在明确合作双方职责的基础上,分析校企联盟合作育人课程开发的实施策略,构建基于产教融合、校企联盟合作育人的基本框架,并依据贸易行业特点,提出与企业联盟合作育人是高职国贸专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关键词]校企联盟  合作育人  高职教育  教学项目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常州科教城院校科研基金项目“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协同育人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20143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6-0086-02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这说明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应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使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捆绑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习者成长进步需求、企业人才需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一、建立企业联盟的原因

企业联盟是一种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指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基于战略目标的考虑下结成盟友,相互扶持、资源共享,各自达成阶段性的目标,最后获得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而正式的关系。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当前产品的换代升级、服务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人才这一关键要素,而高职院校是输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部门,培养的人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是否一致,必然是企业关注的问题。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企业能实现文化上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认同企业、愿意到企业就业。单个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那么同样的合作事宜每家合作企业都要与学校商讨一致,企业和校方要付出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和精力、时间上的消耗,影响合作效率,甚至因合作事项在不同企业之间的规定不一致而引发合作矛盾。而以企业联盟的形式与校方合作,可以提高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站在高职院校的立场上来考虑,职业院校85%以上的学生毕业后到中小微企业就业,而每一家企业能接收实习和就业的学生数比较少,要求也不同,这在外贸企业更为突出。因为外贸型企业大多数规模小、经营的贸易产品涉及各个行业,使得其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批量少、差异大的状况。而每个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一届学生数多则上百,少则也在四十人左右。可见,专业的学生数、培养规格与单个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和录用要求不匹配,这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要想突破这个人才培养的瓶颈,高职院校应选择外贸企业联盟合作,这是由国际贸易行业特性决定的。学校与企业联盟合作育人的培养方式,首先,能满足专业全体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其次,在合作企业的外贸业务实践中,学生可以学习产品知识,符合外贸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产品知识”的复合型要求;最后,借助企业联盟可以提炼出各外贸企业对贸易专业人才差异化需求中的共性内容,这正是高职学校教育要强化的关键所在。

校企联盟中的企业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松散型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只提供就业岗位,经企业与学生的双选,接收学生就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参与不多。第二类是紧密型企业。这类企业派业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到校兼职、接受顶岗实习的學生及提供岗位给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部分介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第三类是常驻型紧密型合作企业。这类企业参与学校从招生到就业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并在校内设立办公场所,学生在双导师(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带领下作为准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在企业和学生双方自愿选择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选择录用满意的毕业生到企业就业。这三类企业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校企联盟合作育人的基础

对高职院校而言,希望招生进口旺、就业出口畅,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要与行业需求相吻合,人才培养方案要与企业岗位要求相一致。但受师资、实践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往往无法独立承担国际贸易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责任,教出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对贸易企业而言,首先,因外贸行业特性,即交易环节灵活多变、交易产品质量标准繁杂、交易资料又有一定的商业机密性,因此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其次,外贸行业以中小微企业居多,受规模、资金等条件限制,这些企业很难在市场上招到所需的人才。据统计,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达到了36万家,但目前能真正顺利开展外贸业务的企业只有30%左右,即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外贸专业人才无法正常行使经营进出口权。最后,小微外贸企业招工难,招不到“拿来就用”的人才,即便从社会上招到人也要从头培养,不仅时间长、资金消耗大,而且影响生产。因此,只有校企合作,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把企业的需求尽早融入教学项目中,使职业教育与行业对接、与市场接轨,才能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校企联盟合作育人中双方的职责

校企联盟合作育人,应权责明确,落实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的文件精神,双方具体职责如下:

学校在合作育人中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与企业联盟合作的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便于指导和规范双方的合作,也为合作育人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提供具有一定专业基础、能从事贸易行业的学生资源,做好学生的职业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企业联盟的教学项目学习中去;明确企业合作联盟实施的专业范围和领域,对企业联盟提议的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具体分析,确定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据此设计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的专任教师参与联盟企业的业务项目,和企业导师充分交流、取长补短,双导师共同设计教学项目,共同指导学生课程、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改革校内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手段,构建适合校企联盟合作育人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管理体系;以服务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校企双方协商分配教学时间,为教师参与企业贸易业务和为学生从事教学项目活动创造条件。

企业联盟在合作育人中的主要职责是:为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供建议,企业联盟明确完整告知学校、教师和学生本专业就业岗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技能要求;为校内专任教师和学生的在岗学习提供便利和条件;提供企业真实的外贸业务作为教学项目,用于学生课程或专业实训;委派业务骨干、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传授交易产品知识,指导学生课程和专业实践,并对学生技能训练和学业水平进行评价;为了便于贸易业务的真实训练,企业还应提供贸易交易的操作平台,便于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正确填制各种贸易单据、票证,熟练操作贸易业务流程。

四、校企联盟合作育人的实施策略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落脚点,因此,校企联盟合作育人的实施途径也应以合作开发课程为切入点。

1.项目制的教学设计。项目化的教学设计是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运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同步,教学活动是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为目标的实际操作。校企联盟的每家企业在校内设立工作站,提供企业外贸业务的真实案例、操作平台、交易产品和企业导师,学生按项目组进入每家企业的工作站,在企业导师和校内专任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因为各家企业交易的产品和操作平台不同,学生不仅可以反复操练贸易流程,还可以积累产品知识,这也符合用人单位对贸易人才复合型的要求。

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为例,总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为出发点,以外贸业务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贸易公司真實的一票出口业务流程为主线,以企业使用的交易操作系统为平台,将课程分成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履行与善后等四个教学项目,并设计出每个项目中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合同的履行与善后这个教学项目为例,该项目的典型任务包括备货生产、货物的运输、出口结汇、核销、退税、纠纷的处理、客户回访等。可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使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岗位有了整体的认识和体验,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习了专业知识、训练了职业技能、培养了职业素养,这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

2.小班化的教学组织。小班化教学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根据教学项目中涉及的各职业岗位职责要求把优势互补的学生组成项目组,组员之间各取所长,每组4人组成一个外贸公司。这4个人可能有的外语好、有的贸易知识丰富、有的电脑操作能力强,这样组成合作团队,分工协作,都有发挥的空间和训练的机会。由于整个业务流程需要学生自己领会、琢磨、操练,每组学生的领会能力、技能水平不同,在执行工作任务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所以为了提高项目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项目化的教学活动必须实行小班化的个别教学。每个教学项目可以有1~2组学生同时进行实训,每组学生在各企业的工作站轮换实训,每个工作站都有企业导师全程对教学项目进行指导。每组学生在每一个企业的工作站操练完一个教学项目,就相当于完成了这家企业的一笔贸易业务,同时获得职业岗位的真实体验。

3.师带徒的教学模式。师带徒是指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企业导师的传帮带,使学生获得贸易岗位技能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真实的贸易案例,项目实施采用的系统是企业交易操作平台,贸易产品由企业提供,也就是说,这个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只有外贸企业的业务员熟悉整个交易环节,校内的专任教师很难独立指导,因此,学生操练教学项目离不开企业导师的全程指导。整个教学项目操练下来,学生学会对贸易业务现实问题的处理,认识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这是书本和校内课堂无法实现的。同时,师带徒的过程中,也便于企业发现合适的人才,可以与学生在就业前进行接触,降低企业对新员工的培养成本。

综上所述,校企联盟合作育人打破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隔阂,化解了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蓝新波,李冬睿.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新探[J].成人教育,2013(6).

[2]蔡新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

[3]李卫.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教育探索,2012(8).

[4]杨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5]翁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学术探索,2013(10).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