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探析

2015-05-30张利荣刘艳平

教育与职业(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力研究性学习

张利荣 刘艳平

[摘要]大学研究性学习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大学研究性学习,既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教师的职责是发挥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让大学生展开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同时,还要注重课内外教学相结合,切实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高校思政课  教学能力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IA13032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6-0098-02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息息相关。大学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宗旨在于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围绕“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寻找学习的乐趣。思政课引入大学研究性学习,能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有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一、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核心要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应时代之需,大学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主动探究未知事物,形成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协同创新。

1.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十分丰富。首先,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尊重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旨在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觉性,让大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次,研究性学习强调围绕“问题”展开研究,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可以依托项目或课题,也可以是学科课程中的专题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研究,了解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思考方法。相对于目前大学生学习行为重分数轻结果而言,研究性学习更重视学习过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会更多地追问“为什么”,而不是仅仅知道“是什么”。最后,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品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尝试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識意义,在课堂内外学会流利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要素。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要素是“问题”。问题是知识、经验和学科发展的基础。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问题的决定是通向知识之路”。问题研究能激发大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使大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同时形成科研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的研究过程是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构成了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学生如果不是通过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法培养起来的,就很少有人具备提出问题的经验。

二、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引入大学研究性学习

1.大学研究性学习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是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路径。现代教学的重心正在逐渐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教和学统一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真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探索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能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效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在讲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大道德领域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由于大学生对这些道德内容知识已经十分熟悉,教师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可以拿出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如道德模范的事例)进行点评,或者展开有关道德的社会调查,让大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道德的丰富内涵。

2.大学研究性学习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纵观现实,在大学课堂中,不少教师是以“教”为中心,多采取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大学生习惯上课听讲,习惯记笔记,你讲我听,师生间缺乏交流互动。

教学要遵循两个规律:一个是科学知识的形成规律,另一个是学习者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既要符合思政课学科发展规律,更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要求。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效果。研究性学习中的案例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个人独立学习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现有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研究性学习通过不同的具体学习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政课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三、思政课教师开展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手段

1.指导大学生展开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在思政课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大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单元主题”“实际课题”或者“社会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和中心,拟定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研究性学习”形式上是“科学研究”,但实质上仍然是“学习”。从理论上讲,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大学本科生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知识积累和思维水平也达到了相应的高度,符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条件,但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选择“问题”进行探究,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针对不同的单元知识和课题,思政课教师可以灵活采用不同的研究性学习形式。“问题式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研究性学习围绕着“问题”而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研究问题的过程。“问题”应该是高层次的有待解决矛盾的问题,而不是低层次的事实问题。解决一个真“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训练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而是激励学生思考問题。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像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精力去从事组织有效果的讨论,激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习理论认为:当人们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并表达时,其学习效果最佳。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去体验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2.积极开展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上的灌输是必要的,如果能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情感上的认同,则会取得更佳的教育效果。在2005年的《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就提到了高校思政课要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健全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大量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实践教学形式。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做到课内外结合,以学生的间接经验为前提,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构建个体完整的学习经验。思政课教学像一个协作的过程,教师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和场所,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让所学理论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是真正能做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当讲授《爱国主义》一章时,笔者在教学计划中设计了组织学生参观湖北武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和“湖北省博物馆”等活动。这样,学生们既有课堂内的爱国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课堂外的研究性实践活动,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宾.研究性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教学方法[M].张仁铎,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钱宏达.谈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1(2).

[3](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诠释学: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10.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力研究性学习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MOOC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