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探索

2015-05-30袁杰王石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

袁杰 王石华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开发、保护、传播可以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增强各民族之间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校园的物质环境、学校社团活动、学校课程设置、学校科研机构等都可以融入民族文化的元素,为民族文化传播搭建平台。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 高校校园文化 民族文化传承

校园文化,指的是一所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由学校的历史传统、校风、学风、教风、制度规章、社团文化、物质环境等构成。大学校园文化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开设的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开展的特色研究等。“在中华民族建设先进文化的伟大工程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大学校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校园文化建设关乎学生的成才成长,建设优质的大学校园文化,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大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涵养、情操、审美、兴趣、个性、气质等。中国的很多著名高校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有的高校突出精神层次的校园文化,如北京大学倡导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倡导的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很多高校的校园硬件环境已经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升到文化景观,成为学校一张文化名片。如清华、北大成为北京的热门景点之一,武大的樱花,厦大中西结合的建筑風格也吸引很多游客慕名前往。在中国,有很多带有“民族”二字命名的民族学院或民族大学,也有很多地处民族地区的高校,这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在沿袭中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流模式上,糅合进本土的民族文化特色,打造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的价值意义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开发、保护、传播可以起到积极作用,能促进民族地区的年轻一代学子热爱祖国文化和民族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具有以下意义。

(一)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

高校是保存、挖掘、传承、传播和创造高深文化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的第四大职能就是文化传承创新。作为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的高校,同样具有传承、传播、创新中华文化及本土民族文化的使命。“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还肩负着有别于普通高校的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在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中,有意识、有倾向性地传承传播所处地区的民族文化本身就是履行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创新地方文化的职能。

(二)增强各民族之间文化认同感

“中华民族”是国家层面上的民族概念,内部又可以划分为更多的少数民族或族群,各个少数民族在历史记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想行为方式等方面会存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因此,在交往的过程中,各族群的人难免会产生“误会”或文化碰撞。这些族群之间的文化碰撞和摩擦,在来自不同民族之间的大学生身上也会有所表现。而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播大量的关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会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化解不必要的冲突,起到良好沟通效果。

(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导向,传承和传播的是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文化,弘扬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文化,学习和借鉴的是别国优秀的文化和智慧,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处于边缘化状态。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主的民族高校以及少数民族集中地区高校,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大力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会引导他们更加热爱本民族文化,更加积极去传播本民族文化,更加积极去推动本民族文化创新和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的路径选择

(一)校园的物质环境凸显民族元素

高质量、有内涵的物质载体本身就是校园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校园设施可以将民族特色的呈现和现代理念的发挥紧密结合起来,起到唤醒和重建民族文化记忆的目的。学校的大门、院墙、教学楼、大礼堂、读书长廊、校史馆、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主体建筑结构,可以打造为本土地区某民族或某几个民族的建筑风格,或是在现代化建筑风格中融入民族元素。如丽江的两所高校,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设计了民族特色的建筑群,深受广大师生喜爱,也获得社会的认可,学校建筑群设计获得“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丽江师专的民族文化墙、指路石碑具有独特性。微观层面,学校的校徽、校车、指路牌、校刊封面等都可以打造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特色。绿化美化景观方面,可以根据地方地理环境气候等特征,种植适合地方植物生长的花草树木,而不是千校一面地去追求银杏大道、樱花大道等在全国高校随处可见的自然景观。如大理大学冬季的樱花景观、云大旅游文化学院的雪山倒影湖、厦大的海滩等物质文化景观,其设计理念就是考虑了地域的人文风貌和地理环境,已经成为校园靓丽的风景,成为有形的校园文化“遗产”。

(二)举办民族文化节或民族体育节

各民族学生在校园内容易形成自己的派别性,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交流惨长带有群体性特征。搭建民族文化节平台能够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学校可以根据学校民族学生的来源和数量特点,常规化的举办民族文化节,让学生或教师展示各民族的服饰、音乐、舞蹈、饮食等。如贵州民族大学举办“民族文化周之苗族文化节”得到苗族学生、苗协会等高度认可;广西民族大学“三月三”民族文化节旨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壮乡文化,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维护和促进各民族师生的团结进步及校园和谐稳定;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每年招收上百名的藏族学生,学校为了增强藏族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藏族学生和其它学生的交流,每年都举办藏族文化年,其效果良好,备受藏族学生和其它学生的好评。在一些民族节日,学校可以开展与民族文化相关知识竞赛、文化讲座、文体表演。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等项目中,可以增设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三)开设民族文化课程

民族文化课程是系统学习了解民族文化的最好形式。目前高校文化教育重心在汉文化为中心的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及现代技能,而少数民族的文化学习处于边缘化。如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一谈起中国的历史和地理时,娓娓道来,而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出现了文化断层。学校可以结合地域情况、师资力量、学生民族成分和数量等因素,在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通识课等课程中,设置民族文化课程,如《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边疆史》《少数民族宗教史》《少数民族艺术史》等课程,也可以开设语言课程。如中央民族大学在校内课程设置方面,开设藏语班、蒙语班等选修课程。学校的教学实践课程,可以对接少数民族地區的博物馆、古村落、古镇、古遗址,可以开展田野调查,直接体验和认知民族文化。

(四)创办民族文化社团和民族文化研究机构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平台,需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心灵、性格、精神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五花八门的社团中,要有民族文化社团,给热爱和关心民族文化的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民族研究机构,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创新能起到积极作用,一些学校的民族文化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学术资源。中央民族大学作为中国研究民族问题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位于民族地区的丽江师专也把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研究作为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力求打造滇西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学生中间也创办了“东巴文化研究社”等社团。

三、结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凸显民族文化,不能脱离现代大学精神的主流,不能脱离主流价值观弘扬和践行,也不能丢弃已形成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民族文化教育,建立在对民族文化特质和内涵深入理解基础上,用规范、典雅、正确的形式把它呈现出来,切忌对民族文化庸俗化、媚俗化及流于形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对已有民族文化成果的融合,还应该承担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陈铭彬.论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对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05).

[2]巍巍,祝小宁.民族文化视野下特色校园文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07).

[3]陈宇,韦霄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民族文化的调查和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07).

[4]葛金国,石中英.论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1990,(03).

[5]许嘉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J].求是,2014,(18).

本文系云南省高等职业教研项目《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研究——以丽江师专为例》(编号:GZZD201409)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教师自身修养对校园文化的作用探究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校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构和视觉方式传播实施路径分析
工科高校校园文化对工业型城市文化发展的天然促进
湖南地方戏曲与高校校园文化结合的思考与实践
公共选修课对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影响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用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
高校校园文化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