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大五人格与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关系研究

2015-05-30耿雅倩柏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社交网络女大学生

耿雅倩 柏薇

【摘要】结论 不同人格类型的女大学生在社交网络行为和动机有明显差异,使用网络行为对人际关系和学习状况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女大学生 社交网络 行为和动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068-03

1.综述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互联网的使用在大学生群体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以及互联网对学生造成的正面或负面影响都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 人格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对待世界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 决定着对特定情境的选择及其与特定情境的结合, 因此可以认为人格是决定个体选择、 从事某种网上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人格类型的女大学生互联网的使用行为及动机。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2013年,招募用手机经常使用互联网的心理学专业本科女生作为被试,共收集有效数据206份。被试筛选标准:(1)在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2)使用手机并且经常使用互联网。分组标准:每个维度将被试分为高、中、低3组(分别占27%),选取高分组和低分组比较其互联网使用的行为和动机差异。【1】

2.2方法

2.2.1测量工具:

(1)采用60题大五人格量表(NEO-FFI):本量表一共五个纬度: 外向性,开放性,神经质,顺同性和严谨性,每个维度12道题,采用了李克特式5点评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

(2)互联网使用量表:对互联网的使用行为以及使用动机进行编制

2.2.2被试招募与实测程序

(1)招募具有安卓手机经常使用互联网的心理学专业本科生206名女生作为被试人员。

(2)确认被试符合筛选标准并自愿参与后,主试发放问卷,问卷包括:NEO-FFI、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问卷完成后,主试给被试发送礼物并致谢。

2.2.3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外倾性与网络使用行为及动机

3.1.1网络使用行为的差异

外倾性高低分组网络使用行为的差异分析表明,外倾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沟通类、娱乐类、社交类和其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2神经质与网络使用行为

3.2.1网络使用行为的差异

神经质高低分组网络使用行为的差异分析表明,神经质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沟通类、娱乐类、社交类和其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3宜人性与网络使用行为

3.3.1网络使用行为的差异

宜人性高低分组网络使用行为的差异分析表明,宜人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沟通类、娱乐类、社交类和信息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4开放性与网络使用行为

3.4.1网络使用行为的差异

开放性高低分组网络使用行为的差异分析表明,开放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沟通类,信息类和商务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3.4.2开放性使用行为对人际关系和学习状况的影响

开放性网络使用行为对人际关系和学习状况的影响差异表明,开放性高低分组网络使用行为在人际关系和学习状况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9

3.5责任心与网络使用行为

3.5.1网络使用行为

责任心高低分组网络使用行为的差异分析表明,责任心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娱乐类和信息类这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0。

3.5.2责任心使用行为对人际关系、学习状况和与家长的关系的影响

责任心网络使用行为对人际关系、学习状况和与家长的关系的影响差异表明,责任心高低分组网络使用行为在人际关系、学习状况和与家长的关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

4.讨论

4.1 大五人格类型特征

神经质反映个体情感调节过程,反映个体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和情绪不稳定性,宜人性是评估个体喜欢与他人一同出现的程度, 开放性描述一个人的认知风格,责任心指我们控制、管理和调节自身冲动的方式,评估个体在目标导向行为上的组织、坚持和动机,外向性来表示人际互动的数量和密度、对刺激的需要以及获得愉悦的能力。

在娱乐类方面,责任心、宜人性和神经质的这三个维度上高低分组有显著差异,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女大学生高神经质的个体向于有心理压力,不现实的想法、过多的要求和冲动,更容易体验到诸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在信息类方面,责任心、开放新、宜人性和神经质这四个维度高低分组有显著差异,在沟通类方面,开放性和宜人性这两个维度高低分组有显著性差异,在社交类,宜人性和神经质这两个维度高低分组有显著性差异;外倾性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动机偏向于联络朋友,神经质低分组和宜人性高分组使用动机偏向获得时事消息,开放性和责任心类型的女大学生高低分组在人际关系和学习状况这两方面有显著差异,责任心高分组在与家长的关系中明显高于责任心低分组。

4.2 互联网不同使用行为的影响

互联网的使用动机包括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两方面,基于信息获取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倾向于将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来看待。他们会合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增加社会生活的参与度,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促进其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相反,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会形成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模式,对其社会-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类大学生会利用互联网认识陌生网友,建立虚拟的人际关系来获得情感支持,从而实現自身价值。这一类大学生可能会认为,在网上结交朋友比在现实中交朋友要容易,他们也会感觉自己在网上的表现、形象比在现实中要优秀,从而他们的网络生活就会比现实生活丰富。时间长了,他们在网上体验到的成功感会使得他们逃避现实生活中的责任或压力。久而久之,二者之间就会产生冲突,网络生活越成功,现实中的生活就越失败,从而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体验到更强的孤独感和抑郁感。总之,基于信息获取性动机使用互联网,有助于使用者的健康成长,而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使用互联网,则容易导致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熊朋迪,张维晨,王淑娟,张琦等.大学生大五人格与社交网络主页信息的关系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5.VoL22.No.5.

[2]张锋,沈模卫,徐梅,朱海燕,周宁.互联网使用动机、行为与其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型构建.心理学报.2006.38(3):407-413.

[3]徐尚青,顾雨霏. 移动新媒体对当代人格心里的负面影响.当代传播.2014.04.

[4]王茹,谷悦.移动网络和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模式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调查.吉林省教育院学报.No.5,2013.Vol 29.

[5] 柳铭心,雷雳.人格特征和互联网使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猜你喜欢

社交网络女大学生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社交网络中的隐私关注及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基于图片分享为核心的社交网络应用分析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